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汪灿,编辑:张永群 ,图片:央视网,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四川凉山多名粉丝数百万的“网红”,因虚假宣传、销售假货被查。9月20日,凉山州举行“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新闻发布会,对案件进行了通报:在这起四川首例“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中,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凉山阿泽”为代表的“网红”,在MCN机构的孵化下,打着助农旗号,通过摆拍虚假视频,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带货销售假冒的大凉山特色农产品,谋取高额利益,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网红主播11人,捣毁MCN机构5个。


“凉山曲布”与“赵灵儿”直播售卖假蜂蜜/直播截图


在直播间买蜂蜜、核桃等农产品,是很多城市人的日常。一来,这些“产地直发”的农产品,更让人产生绿色、原生态、品质好等观感。二来,因为省略了“中间商赚差价”,很多人倾向于认为,直播间里卖的农产品,往往更有价格优势。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主播们直面镜头时多是农户装扮,营销话术质朴,很多人也容易心生“农民不易”之感,想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表达助农情怀,为农户们创收助力一把。


谁能想到,这种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的直播助农,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成为他们虚假宣传、销售假货的新“赛道”。


据报道,此次“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揭露了一条灰色产业链:MCN机构先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再设计剧本拍摄短视频吸粉,待粉丝和流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图穷匕见”,开启电商运营卖货。当然,也少不了线下来自全国各地却唯独不是宣传中所说产地的农产品供应。


不难看出,尽管借用了直播带货的外壳,其本质仍然是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产品。但不同的是,这类违法犯罪行为组织严密、迷惑性强、涉案地广,给监管和执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而对于众多在直播间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动辄上千万元的涉案金额,其背后不仅是他们的经济损失、买到货不对板的产品,还有他们满腔的助农热心和信任被利用。


从更大的层面讲,此次系列案也是对直播助农产业的一次“消费”和“透支”。也因此,此次凉山州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宣传、网信、商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在长达四五个月的时间成功侦办 “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意义重大。它既是为了捍卫广大无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维护正常健康的市场秩序,也是为了给当地农户、农产品和直播助农产业正名。


“赵灵儿”的直播脚本


有必要重申的是,依法打击各类涉主播助农违法犯罪活动是必要的、必须的,但不能因为一些问题和乱象而否定直播助农本身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实际上,直播助农已经成为农产品销售、农户增收、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抓手。尤其近几年来,大学生回乡直播卖农产品、残疾人卖农产品带动乡亲们致富、县长直播卖土特产等新闻屡见不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直播助农也早已有了政策保障和支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而在去年10月,农业农村部就印发了《2022—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方案》,提出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与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开展针对160个县的“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凉山州的盐源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等均被纳入重点帮扶县名单中,数量占比超过凉山州下辖县的半数。


让直播助农以真产品、真产地、真场景、真主播的形式呈现,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安心,让经济效益和社会爱心真正抵达农户们的手头、心头,彻底铲除一些不法分子“挂羊头卖狗肉”的冲动和实践,还需要更多更大的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汪灿,图片:央视网,编辑:张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