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吴亚琦,责编:王远方,编辑:邢妍妍、吴亚琦,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继去年“学习困难”火上热搜,另一特殊门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少儿妇科”门诊线下也一号难求。


去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开设了少儿妇科门诊,是面向小儿和青少年的妇科门诊。开诊半年多,医生团队每周六上午接诊20到30名患者,每次门诊都一号难求。


少儿妇科,学名为小儿及青少年妇科学,是妇科亚学科和分支。或许在一些人的认知中,妇科病是成人病,小孩子也会得?即便是得了,医院有儿科和妇科两大专门的科室,甚至有专科医院,这一亚学科真的有开设门诊的必要吗?


但实际上,从报道中“开诊半年多”“每次门诊都一号难求”的情况看,相关需求可能一直存在,只是没有被重视和满足。而且面对多变的疾病种类,也有患者会遭遇儿童专科医院建议“找妇科”,部分妇科医生建议“找儿科”的进退两难。


据专家介绍,儿童及青少年的生殖器官和内分泌水平处于不断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疾病谱、治疗与长期管理方案都不同于成人。因此,少儿妇科并非成人妇科的“儿童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比如,像“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等复杂病症,尽早进行规范、专业的治疗,效果要理想得多。


少儿妇科虽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但在国际上已有80多年历史,发展迅速。相关门诊的开设必然会推动国内学科的发展,为有需要的患者采取更针对病症、贴近生活的诊疗模式,提供更为精准、细致的医疗服务。而且,学科的现实实践也可为医院科室设立、学校是否需要培养相关学科融合人才等提供参考。


而跳出医疗领域的叙事,就像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也成为诊疗的一部分一样,这一门诊开设产生的社会效应有助于某些不正确的传统观念的纠偏,在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教育中建立科学理性的认知。就比如“得妇科病是可耻的”“孩子不需要做妇科检查”等。而且,社会观念的进步,也会带动相关医疗活动开展和发展得更加顺利和规模化。


需要强调的是,“少儿”+“妇科”的字眼叠加,同时意味着隐私保护需要被加倍重视,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之一。毕竟,在不少成年人去看妇科仍感到不自在的环境下,未成年人的心态不难想见。因此,医院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必须筑牢隐私和安全的底线。


当然,“少儿妇科”门诊虽然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但也并非鼓励每个医院不顾实际情况去专门开设。况且,“少儿妇科”的意义不仅停留在开设门诊、治病救人,也是一种医疗领域的拓荒和探索,是为每一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患者努力;更是一种社会层面的科普,引起对小儿及青少年妇科疾病的重视,向公众传递科学的健康观念。


或许,“少儿妇科”的专业前景和未来发展仍需拭目以待,但其传递出的科学理念与社会价值,值得被“看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吴亚琦,责编:王远方,编辑:邢妍妍、吴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