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辞职开店日营业额仅79元:投资20多万


4月7日,河南郑州。蔡先生和2个朋友合伙投资20多万开店卖汉堡,然而已开业一个月,一天的营业额却仅有79.2元。当事人蔡先生称,基本每天卖不到100元,店里的员工都是合伙人,他们3个人其中1个人以前做餐饮行业,另外2个以前上班现在也辞职了,拿出积蓄破釜沉舟开店,但现在也开不出来工资。他想对预备开店的年轻人说,不要单纯地为了梦想而去做,还是要考虑市场和现实问题。

3人投资20万开店,日流水不到80,这才是餐饮业的真相

解封之后,百业待兴,尤其是餐饮业,非常期盼一个小阳春。种种宣传中,我们看到了有女博士回乡种地年收入几十亿,卖豆腐90后日入9000这些神话。但回归生活之后,我们发现餐饮这行,其实更卷了。据白鹿视频显示,4月7日,河南郑州的小蔡和2个朋友合伙投资了20多万开店卖汉堡。然而新店开业一个月,一天的营业额却仅有79.2元。



小蔡称,基本每天卖不到100元,店里的员工都是合伙人,其中1个合伙人以前做餐饮行业,另外2个以前上班现在也辞职了。本来是想破釜沉舟,梭哈一把,没想到现在给自己开工资都开不出来。基于此番现实,小蔡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不要单纯地为了梦想而去做,还是要考虑市场和现实问题。”什么是市场和现实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需求端和供给端的错配——店多了,人少了!那么,为什么开餐饮店的人越来越多,而消费的人,却少了呢?



一直以来,餐饮业就是非统计就业人口的蓄水池。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市场不咋乐观:中高端的饭碗,被ChaGPT等人工智能抢走。低端加工饭碗被越南、印度等国家抢走。偏偏现在大学生还一抓一大把。怎么办呢?餐饮业就很适合吸纳待业青年。一方面,成本可控,可大可小,而且自己当老板,没有资本家赚差价,哪怕赚得少点,心里也不委屈,最多是失意时运不济。另一方面,餐饮上手成本低。因为大部分人创业搞餐饮,不需要什么多年厨师学艺经历,自己多摸索摸索,找几个网上教程一学就会。什么汉堡、奶茶、小酒吧、火锅、烧烤……这些轻餐饮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标准的工艺教学一大堆,几次练习,也就熟能生巧了。而且投资门槛也低,几千到几万即可,你想搞个芯片、AI开发,不得好几千万的门槛?据《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19-23岁的大学在校生、毕业生、待业人员青年中,有70%集中在农林牧渔、教育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再次,很多人都觉得疫情后,经济复苏,餐饮业肯定会爆发,所以一股脑儿地就涌了进来。现在业内的一句俏皮话就是:“疫情过后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了报复性开店。”

毕竟14亿人,人工智能和机器再怎么取代人力,也不可能直接取代人的吃喝拉撒吧,所以怎么会没生意呢?按照一些媒体的说法,现在一线城市堂食订单量增长40%!餐饮行业复苏强劲,“一桌难求”成常态。但这种镜头往往聚焦于一些热门商场,很少会关注寻常巷陌。更关键的是,这种订单数据的增长是基于封控期订单寥寥的非正常情况下的对比,并不具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实际上,现在的餐饮业消费增长,并没有达到合理的预期。一方面,很多人工资降了,本来是可以下馆子的,现在改成吃外卖,团购买菜了。

另一方面,很多大城市出现了人口回流的趋势。去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一度减少69.2万人,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北京、上海、天津也同样面临人口大量流失的问题。之所以人口流出,主要是现在城市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大了,就业的机会也少了。就拿小蔡的所在的郑州来说,其明星企业,正在逐步撤离生产线,这对当地的就业,不得不说是一个打击。再者,未来的新生年轻人口也出现下降趋势,而年轻人,往往又是餐饮业的主流消费人群。说白了,消费的人,还是少了啊。

当然,消费人群变少,和餐饮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不无关系。尤其是这几年,虽然大家口袋没啥钱,但餐饮行业的涨价却一直高歌猛进。2023年2月初,就有武汉市民发现早餐店的热干面整体涨了0.5至1元,成了6元一份,当地餐饮协会会长回应称是“市场调节行为”。理由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上涨。这并非特例。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其中北京市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6%,并因此触发其价格补贴机制,当地随即宣布对符合条件的30万困难群众发放1月价格临时补贴,每人40元。其实,这波涨价潮已经持续很久了。

2021年,伊利、蒙牛基础白奶产品就涨价3%~5%。到了2021年底,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宣布对部分产品出厂价上调3%~7%。紧接着,恒顺醋业、雪天盐业、佳禾食品、千味央厨、三全食品等也相继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普遍上调3%~10%。基础产品涨价后,各大连锁餐饮也涨价。比如星巴克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的四个月内,就两次涨价,被舆论调侃。2022年,餐饮提价的新闻更是冠以“涨价潮”这样的关键词出现。香飘飘、娃哈哈、康师傅、统一、百事、卫龙……都相继宣布涨价。2023年初,怡宝、农夫山泉、养乐多等大企业,也开始涨了,涨价幅度为3%~14.3%不等。与此同时,麦当劳也涨了,尤其是被称为“穷鬼套餐”的“随心配1+1套餐”基础价,从2019年的12元,先在2022年涨至12.9元,又在2023年1月提价至13.9元。疫情前后的涨价幅度高达15.8%。

事实上,餐饮商家的涨价基本都源自“成本上涨”和“运行压力”。在成本端,一是来自地缘政治、极端天气带来的粮食减产和提价;二是能源危机带来的运输成本上涨;三是来自包装用纸、可降解塑料等成本的上涨。而在运营方面,因为人力成本和封控期带来的损耗等因素,商家都期待通过涨价进行弥补。

涨价不是问题,问题是餐饮涨价的背后,带着结构性忧患:食品价格飙升,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平平,购买力的增长远远赶不上食品物价的飞升。自然,下馆子的人,也就变少了。年轻人,想创业,想致富,是好事。但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判断。否则,不仅是成本的损失,更是青春和心力的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