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叔天演论(ID:Uncle-Da8),作者:达叔,题图:视觉中国
前几天的文章《不能倒在黎明前》,和一个医疗人探讨干细胞、免疫疗法和生意节奏,包括投资。
回上海的时候,中途在无锡停了下,见一个医疗的潜在合作者——他是做医院后勤整体打包业务的(方便起见,下文都简称这位朋友为“后勤”),想转型。以下是达叔和他的对话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一
达叔问:你原来是做什么的?
后勤说:我做人力外包业务,别人看到的都是高大上的猎头,我干的是最基层的劳动力外包。那些农民工的社保、工资代发等,都是我干的。
达叔问:这个东西,有技术含量么?
后勤说:没技术含量,有关系含量。
他把其中的逻辑,给达叔讲了一遍,在文章中,不方便展开写,说明任何一个细分的市场里,都有特殊的生意。
达叔问:怎么又转到医疗领域了?
后勤说:这种人力外包,其中一批客户,就是物业公司。说到物业,一般都想到小区物业,而事实上,有很多国企、银行、医院等形式的物业公司,里面都有大量农民工,都有这种服务需求。
我找到一个医疗后勤服务集团,去谈业务,本来是甲方、乙方的关系。
突然甲方老板,听懂之后,话锋一转,说我把你给并购了吧——就变成了合作的关系。
达叔问:你们这些业务,包括什么?
后勤说:医疗市场,在我眼中,分为三大块:
临床业务:医生、护士对患者的救治、科研等服务;
供应链业务:你们这些药品、器械、设备,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们干的业务;
后勤业务:清洁、食堂、洗护、园林、停车、导医、摁电梯的、护工、院内送药等,都属于我的板块。
达叔问:你在一家三级医院,大概能管多少人?
后勤说:在三级医院,我没法全部吃下后勤板块。以上海的一家三甲医院为例,我在里面,有300~400人的后勤团队。
达叔问:一年营收,能有多少?
后勤说:2500~3000万。
达叔问:利润率能做到多少?
后勤说:我们这个行业,没有啥技术含量,主要是关系型生意,整体利润率都不高,在10%~20%之间。为了这点生意,还有打架斗殴的。
达叔说:一般地方的渗透,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技术含量,只要牌照或垄断即可的生意。
太有技术含量,他们看不明白,需要投资,他们又掺和不进去。比如,山西煤矿,就是典型的垄断生意,也必然催生利益输送和暴力。
你们全国的业务,都能做么?
后勤说:可以,我在这行,已经干了20年了,形成了稳定的团队,目前主要服务长三角领域。也有其他省份的单子。
如果是新医院,我们派指导团队过去,最基层的后勤人员,都在医院本地招。如果是老医院,有老团队,我们就派管理人员,对既有人员进行培训、筛选、重新管理。
二
达叔问:你这个生意,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后勤说:人格分裂。我的上下两头,对接的人,区别太大了。
上头,对接的是医院院长、博士、甚至是博导、院士级别的文化人,懂管理、懂技术。和他们聊天,感觉自己都升华了。
下头对接的,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农民工,为了抢一个扫把、一个水桶,都能打起来的人。
我们卡在这两者之间,一会在天堂,一会掉地狱。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同事、经销商老板,社会等级有差异,但两极分化,并不明显。
而我,在同一个屋檐下,要同时面对,社会层级里最有文化、和最没文化的人。
达叔问:既然能拿到医院的后勤生意,说明也有部分关系,没想过把生意,做得稍微高级点么?
比如,你刚才谈到的医院,管理三四百人,营收才做到两三千万,换到我们的生意里,可能5个人,就能做到这个规模了。而且,利润率比你的业务,要高很多。
后勤说:这次见你,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这样。如何能把生意,做得越来越高级,同样的关系,能用更好的渔网,去捞更大的鱼。
隔行如隔山。就如同,你做医疗业务,我也做医疗业务。你不懂后勤,我不懂医疗供应链。
人的认知、这辈子玩的游戏,如果没有其他人带你一把,即使就在隔壁的领域,你一辈子也无法触及。
我看到你写房产投资。我公司的护工里,有一个护工主管,做得非常好,人也很勤快,从20年前就跟着我。他在上海,有赚到钱么?
有!夫妻俩,都在我公司里,十几年前,就积累了20万左右。我就和他说,在上海买个房子吧。对方乐呵呵的,拒绝了。一转头,就回农村老家,盖了个小楼,还带院子,扬眉吐气。
自己有住么?也没有。
说是给儿子以后长大结婚用,但儿子也带在身边,在上海读书。现在儿子长大了,也在我们公司做护工,一家人在上海租房子住,打死不愿意回农村。
当年20万,在上海能买的房子,现在对于劳动阶级,已经彻底高攀不起。
更关键的是——两个老人,劳动能力在下滑,手停口停,财产性收入却没有建立起来,下一代又要重头开始。
建在老家的房子呢?十几年没人住,快变成危房了。没有流动性,卖不上价,还摇摇欲坠。无论从个人、家庭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都是一种浪费。
但能讲明白么?
很难!
为什么?因为最近,他们家这十几年又积累了一笔钱,又在思考,是回家重新修房子、盖房子,还是在上海买房子。
兜兜转转,又回来了20年前的选择。
儿子想留上海,两个老人仍然想回去。一错,就是一辈子。
我们作为外人,插不上嘴,即使知道正确答案,也插不上嘴。对方可是为了争抢一个好用的拖把、一个水桶,就能打一架的人。
精力和注意力,都放错了地方。看不到更大的事。
三
达叔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视野的局限性。你做后勤,管理着几百、上千人,你会感慨护工抢夺拖把,格局不够大,赚得不够多。
站在院长的级别,他就感慨,你怎么愿意干这么辛苦的生意?管好几百人,营收上千万,才赚一百万。他拿起笔,签一个字,就能赚数百万。
而站在更高等级的操盘手,会感慨,怎么会有人聪慧过人,却甘愿做院长,责任巨大、风险极大、收入又低。他们手里,随便一个项目,都是千万、过亿,甚至十亿级别的。
这就是人生,痛苦的地方,不能想得太明白。
比如,我在文章里写,我们这代人,都有机会赚一个亿,对于王健林来说,是很震惊的,你们赚一个亿,还要费那么大劲?
王健林,看到我每天写3000字,估计牙都笑掉了,你这啥玩意,在他眼中,我和抢水桶的护工,没有太大区别。
站在更高级别的维度,又会觉得,王健林就是个搬砖的。
所以,赚钱和幸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一个幻觉的管理器。
比如,明天我立马,就赚了一个亿。能给我带来的快乐,会持续多久?
最多半年,就消失了。
人生又会重新陷入空虚,得站在这个级别上,再去找点事做,追求下一个等级,要去干十个亿。说不定,干到一半,就把自己干没了。
而你手里的护工,20年前,他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
后勤说:四五百块。
达叔问:他们现在一个月工资,是多少?
后勤说:6000~8000。
达叔说:他们的工资,20年时间,翻了十几倍,是他们的工作能力、技巧,提升了十几倍么?
不是。工作内容,几乎没变化——就是简简单单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每年工资涨一点,就能很开心,觉得自己每年赚钱,都比上一年多了。
而实际到手工资的购买力,可能是在下降的。至少在资产端,购买力是严重跑输的。
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每年涨工资的快乐,这就是通过温和通胀,对群众进行幸福管理。
很多人,通过上涨的工资,认为自己分享了经济发展的红利,更有人,觉得自己每年涨工资,是自己一年比一年厉害。
这种错觉,就更大了。
你站在这种宏观经济的视角,也就没啥资格,去嘲笑抢拖把和水桶的人了。灰烬和尘埃,是不必相互嘲笑的。
最惨的是谁?中途惊醒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跑偏了,原来相信的东西,是假的,原来是可以选择更好的。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多读书,多见识外面的世界,多看到自己可以做的选项,在众多选择中,选了抢水桶和拖把,自得其乐,也是好的。而不是,一个没得选,被逼无奈,只能干这个,从来不知道,自己曾经有机会,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所有正统的学校教育里,教很多知识,就是不教赚钱,就是因为容易打破幻觉,陷入痛苦,不好管理。
你醒了之后,再让你干一些事,成本就高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叔天演论(ID:Uncle-Da8),作者:达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