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严肃De说 (ID:fys_deguo),作者:六角橘狂魔,编辑:一弯月散仙,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家好,过去这两周国内互联网上在疯狂输出阳了的经验,甚至还有明星秀出主动求阳的经过。
今天,我想反其道行之,分享下我在德国三年没阳的经验。用我国内同事的话来说,我是生活在羊群里,竟然没阳,她们觉得挺惊讶。
其实,德国没阳的比例还是挺大的。虽然我们总是觉得好像周围大部分人已经阳过了。但如果看下数据,到目前为止,德国共有近3700万人感染过新冠,大概占总人口的44%,没阳的人比阳的还是要多一些。
另外,德国并不是国内有些自媒体宣传的“躺平”。从各州到各公司再到个人,或多或少都在自觉主动维护一定的抗疫措施。
就我个人而言,我想了想,我之所以目前还安好,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
没娃
就我观察,德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就是个大病毒库,但凡家里有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小孩儿,家长一般躲不过。别说新冠了,就是普通流感,也能把家长个个放倒。
我身边有孩子的朋友们,总是病得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而能躲过新冠的家长们,除了免疫力奇异,我还真想不出其他解释。
我个人觉得没娃是我目前成功躲过新冠的主要原因。
三针疫苗
托公司的福,我们在去年6月就已经打了第一针BioNTech/Pfizer疫苗,7月打了第二针,今年1月打了第三针。
第四针我没打,因为觉得奥密克戎造成的病症已经很轻了,没有必须打。但前三针疫苗,是让我免得新冠的功臣。
并且,我打完疫苗几乎没什么反应,本想能请个病假的,结果第二天8点一个鲤鱼打挺起来上班,体验感算是极好的了。
N95口罩
自从疫情在德国爆发以来,我家里就一直存有N95口罩备用。平时戴时,不会乱摸口罩表面,回到家后,口罩放在门口固定的地方。
戴N95习惯了,总觉得医用口罩四面透风。虽然有时N95的带子勒得耳朵生疼,但我想,忍这个总比得新冠要好受吧。
德国虽然早已取消了大部分场所的口罩强制令,但却保留了公交系统的,至少在汉堡仍然是这样。我觉得这个政策是明智的,帮了我很大的忙。
我平时上班单程要一个小时,从地铁换城铁,从城铁换公交,而汉堡早晨七八点的地铁一号线,那个拥挤程度,有时觉得也不亚于国内。
如果没有口罩强制令,我估计我早已阳在早高峰的地铁里了。
另外,出去度假时我也很注意。今年9月份去那不勒斯,旅游胜地人挤人。到了游客拥至的教堂、博物馆等室内场所,我就会戴上口罩。
旅游的十几天,一直很担心阳在意大利,因为我有一些同事就是阳在了度假的路上。没想到,最后竟然安然度过了。
自测
这一点,我们公司做的比较好。自从自测在德国开始推行起来后,我们公司一直免费提供自测。我们是建筑事务所,很多组要求设计师们每天来公司上班,方便小组讨论设计。
估计为了弥补这个,公司给每个人每周提供三个自测。来办公室前,大家必须测。
我们是大办公室,虽然一直有阳了的同事,但整个小组一起团灭的情况还没有听说。我觉得自测在这里起了很大作用,及早发现,及早待在家里。
推迟室内体育运动
我是很晚才又开始参加室内体育运动的,今年9月份才开始。
我做的是高温瑜伽,虽然6月时就买了卡,但考虑再三,还是推迟了三个月才开始做第一次。
现在觉得这是个比较明智的决定,毕竟瑜伽馆里大口呼气,人与人一臂之隔的距离,而且室内封闭的环境下一做就是一个半小时,而做瑜伽的人里估计不打疫苗的人不少……
洗手、消毒、不揉眼睛
疫情三年,我发现很多习惯已经在我这里牢牢地扎根了。比如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给手消毒,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而这个带杀菌功能的洗手液,已成我家长驻用品了。
另外,包里除了手机、钱包、纸巾、钥匙这几样固定物件,这三年来,还添了一样消毒液。
平时和朋友到餐馆吃饭,坐下来后的习惯性动作就是掏出消毒液,给手消毒。之后我才会抓面包或其他需要用手抓着吃的食品。
最后,我戴眼镜,很少有揉眼睛的习惯。这个可能也减少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写在最后
其实写这篇小文我是有点犹豫的。
都说,秀恩爱死的快,我就想,我不会秀没阳阳的快吧。
但不管那么多啦。可能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会阳,看国内现在的情况,我觉得大家,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还是能晚阳就晚阳,错过高峰期,尽量减少医疗挤兑,把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就我对德国阳过的朋友和同事们的观察,每个人对奥密克戎的反应不一样。有的人病得蜻蜓点水一般,咳嗽两天就好了。有的人则十来天好不了,之后上班仍能看出人很虚弱,甚至心脏在夜里疼醒,不得不去看医生。
另外,奥密克戎导致的症状一般可能比较温和,但仍然可以是致命的,特别是对没有足够免疫力的老年人来说。
在不确定什么样的状况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在家里有老人时,大家还是能晚阳就晚阳,能不阳就不阳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严肃De说 (ID:fys_deguo),作者:六角橘狂魔,编辑:一弯月散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