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嗷嗷胡,题图来自:《银翼杀手2049》


战战兢兢办展的日子终会过去,本来只能屈居二维的新车们,又可以在高维度空间旋转跳跃。


没有京/沪车展的一年,量产车还能在4S店里一展躯体,实在不行也能等上路了显露芳容,但概念车不行,从奔驰EQXX到集度机器人,最多搞搞快闪才能和人们见面。


顶到舆论最前线是概念车与生俱来的使命,自然承受无来由成见最多的也是概念车。


别拿“概念”不当概念


今年年中,集度发布了所谓“汽车机器人”ROBO-01,结果无B柱这一特点遭到了不少评论的集火攻讦;没隔多久极星6概念车发布,大家又开始一本正经讨论它配备的车载无人机会如何应用……


然而概念车之所以叫概念车就是因为它们是概念车。


概念车的源起已经不好做严肃考证,像维基百科认为1939年的别克Y-Job是最早的概念车,因为它是第一辆从一开始就为展示新技术新理念而生,而非为了大规模量产销售的车型。


图源:别克Y-Job
图源:别克Y-Job


概念车这一事物的出现,本身就是汽车工业发展中自然的过程。当汽车工业迈入成熟,新技术新理念往往需要时间才能落地,制造商希望能展示这些成果和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于是就有了专为展示目的而生的概念车。


用今天人们的眼光来看,别克Y-Job全然没有什么概念车的样子。但它在30年代末就搭载了电动翻灯、按钮开门、电动升降窗等等,这些新奇玩意儿要等到10年甚至更久之后,才出现并普及在量产车上。


既然要的就是这么一个天马行空超越现实,概念车当然不该被以量产所需的标准去一寸寸考量。同时一报还一报,概念车身上那些令人惊叹但不切实际的亮点,也不该被过多地投射为现实意义。


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现实”标准,于是会归结出这个时代常见的“概念手法”。比如今天,形形色色的古怪车门就是概念车非常常见的手法之一,在不考虑生产性、实用性、安全性的情况下,设计师有一万种花样。


无B柱的对开门,大概已经是其中很保守、很“常规”的一种了。而概念车使用奇特的车门结构,乃至不限于车门的其他结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暗示——甚至是明示着“量产不会用”。


图源:smart #1
图源:smart #1


最近的一个好例子是smart #1,概念版#1推出的那一刻,成熟的从业人员就不会把一丝注意力浪费在“无B柱对开门”上。既不该吹嘘对开门多么大胆多么创新——拜托这可是概念车;也不必云质疑什么无B柱的安全性——拜托这只是概念车。


要说原因,奇特的车门大概是最容易吸引普通观众注意力的东西了。见效快疗效好,再平平无奇的量产车概念车,一旦有了张扬跋扈的门便能上C位,更何况概念车反正也不会量产。


这里不是说但凡使用“注定不可能量产的奇特结构”就属于哗众取宠,因为概念车本身也可以区分出很多类别、层级,不同类型概念车所拥有的“本钱”和身负的“任务”不同。像smart和集度概念车的无B柱车门,其实算是大大方方供人“过滤”的。


也有一些概念车的新特性既吸引眼球,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关注价值。这类“新东西”多属于该概念车的核心展示概念之一,要么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实际应用的可能和价值,要么至少已经有了特定的应用目的,属于有意义的探索方向。


图源:奔驰EQXX
图源:奔驰EQXX


最近的例子是奔驰EQXX概念车,一个可伸缩的大型后扰流器与极低的后车身组成长尾造型,达成了0.17Cd的史低风阻系数。这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被量产,即便未来也不一定就是确定的方向,但它属于EQXX所展示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理论支持。


极星6概念车的属性其实非常类似于smart #1概念车,都是高度接近并预告量产车的类型。概念车配备了一台可自动航拍的车载无人机,这一概念介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噱头绝对是噱头,概念车完全可以忽略之,但也并非无厘头的瞎编。


一方面它真正在2026年搭载于量产版的可能基本为零,即便真正量产其实际意义也会非常有限(比如天价无用无人选的选配);对于极星6其车的意义也为零,量产抛弃这一概念就像鱼失去了自行车。


另一方面它又并非纯粹无价值的空想,有着明确的用途(车载航拍),只是现阶段的效费比对真实消费者的价值为零;也有着认真的计划设计(与Hoco Flow合作),并不是凭空画饼。


图源:极星6
图源:极星6


概念与概念并不“平等”


虽然概念车相对于量产车有着很明确的定义:不会量产销售,但概念车本身的画风波动可以非常大。概念车和概念车的差别,可以远大于其中某些概念车和量产车的差别。


今天在量产车问世之前,车企大多都会推出对应的准量产型概念车。这些概念车的模样已经与接下来的量产版几乎无二,身上仅有的非常“概念”的概念元素,也大都可以被轻松脑补剔除,甚至车名都可能与量产版的名字相关。




图源:宝马Concept Active Tourer


实际上这类概念车多到不胜枚举,比如宝马2012年的概念车Concept Active Tourer,无论外观还是内饰,与量产后的2系Active Tourer休旅车几乎看不出差别。这其实就是量产车不顾忌成本工艺等现实限制的样子。


作为这类概念车的保留节目,Concept Active Tourer也像前面提到的极星6一样,加入了一些比较吸引眼球的概念设计——否则单凭量产车版的外在实在太难被关注到了。


宝马的小花样是后备厢里的自行车搭载支架,既符合车辆本身“休旅车未来”身份的有趣思考,但也不大可能作为量产的出厂标配,和极星6概念车的航拍无人机是类似的“顺带概念一下”式手笔。


图源:宝马Concept Active Tourer
图源:宝马Concept Active Tourer


更“概念”一些的概念车类型是“概念车不直接与量产车相关”:未来可能会量产,但没有现成的对应车型;也可能是部分还原到某些量产车上,量产车会有其影子但也会有很大不同;可能根本不会量产,但你会在一代设计上看到它的痕迹。


这类概念车的“任务”更重,既是未来设计的探索、试探,也可能还要肩负一些重要的未来新技术。


图源:奔驰F800 Style
图源:奔驰F800 Style


典型例子像奔驰2010年的概念车F800 Style(名字就知道重点是设计),它身上你能看到2013~2020年那整整一代奔驰车的设计雏形,与此同时这还是一辆氢燃料(选装)动力车。


有时如果身份合适且缘分到了,这类概念车也有直接“投胎”为量产车的可能。比如2013年的沃尔沃概念车Concept Coupe,本来是作为即将量产的新S90的预演,只不过化身为沃尔沃彼时不可能量产的双门形象,可以说是概念版在“故意”双门。


然而2018年,脱胎于沃尔沃的极星刚好急需一辆双门跑车作为开山之作,于是五年前的这辆概念车正好摇身一变,成为了极星1。


图源:沃尔沃Concept Coupe
图源:沃尔沃Concept Coupe


图源:极星1
图源:极星1


在这一类介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概念车基础上再远离现实,就会进入大多数最普通观众对于“概念车”的普遍和朴实认知,纯粹基于未来幻想的概念车。


这些概念车已经基本看不出任何能够落地的元素,最多可能就是有四个轮子,甚至完全有可能连轮子都没有。这类概念车也可能承担一部分设计探索的任务,但更多的是因为过于超前而全然与设计无关,一切皆是为其所探索的核心概念而服务。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属蔚来的门店摆件EVE概念车,它根本不对应任何现实或近现实的量产可能,长什么样其实也完全不重要,其根本目的皆在该车的核心概念,即全自动驾驶时代的家居车内空间。


图源:蔚来EVE
图源:蔚来EVE


宝马去年的概念车i Vision Circular也属于此类,它与今天乃至近期的任何具体宝马量产车无关,即便宝马的紧凑型四门车身份落地,也会与i Vision Circular有很大不同。有人认为它体现了设计方向,但其中探索成分非常不确定。


真正确定的依然是i Vision Circular所主打的核心概念,即原材料100%可回收的零碳绿色都市小车,这是它诞生的最核心目的,也是其几乎全部使命。



图源:宝马i Vision Circular
图源:宝马i Vision Circular


奥迪去年的概念车grandsphere,灯组等方面对于接下来的奥迪设计有一定前瞻价值,不过这种指引依然较为模糊和不确定;根本目的依然是这款概念车的核心概念:未来全自动驾驶时代的GT大型巡游车,里里外外的一系列科幻技术都是围绕此服务的。


图源:奥迪grandsphere
图源:奥迪grandsphere


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吃瓜观众而言,概念车依然是个比较新奇的概念,新奇到很少会意识到,其实很多看起来不那么新奇的和看起来过于新奇的,居然都可以叫概念车。


而实际上偏偏就是如此,作为量产车的对立面,没想量产的、不能量产的、不舍得量产的……只要不量产拿来展,通通都可以叫做概念车,自然是笼子很大什么鸟都有。


大家普遍印象中那种“看上去很炫酷”的概念车,其实只是概念车世界中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嗷嗷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