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作者:信娜,编辑:王小,原文标题:《医疗健康企业的上市列车开往瑞士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3年医疗健康企业选择哪里上市?
“观望。”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言简意赅。
此前,他所接触的企业多选择在美股IPO,但如今更多考虑风险和安全因素,美股已经不考虑。港股流动性又比较差,最终会优先选择境内上市。
自1993年青岛啤酒开启走出内地,在香港联交所(HKEX)挂牌上市为始,Wind平台统计显示,到2023年1月11日,港股中资股已有1228只。此外,中概股在境外共375只,其中,美国中概股最多281只,新加坡60只。
由于疫情、政治、经济等多因素影响, 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于境外上市数量同比2021年下降较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添两家生物医药企业于瑞交所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这也是瑞交所第一次出现中国医药公司。
证监会一年前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沪伦通”扩容为“中欧通”。既允许深交所上市公司发行GDR,扩大范围至瑞交所等欧洲主要证券市场。
就目前看,瑞交所相较其他地区宏观环境稳定、资本充足,估值也高。2023年,会有更多的医疗健康公司选择瑞士上市吗?
“瑞交所对于国内已上市的,且符合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预计在2023年会有更多企业选择在瑞交所发行GDR。”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行业咨询总监陈镇荣预计。
去海外上市是一个好选择吗
2022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国企业发布公告,拟在瑞士、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等地发行GDR。其中,有10家A股公司完成了GDR发行,除一家公司选择伦交所上市,其余均选择了瑞交所。
这得益于“沪伦通”扩容为“中欧通”,利用这一政策,企业的融资渠道延伸至欧洲主要证券市场。GDR允许公司股票在没有上市的国家进行交易。可使已在境内上市的优秀企业面向多国市场融资。
在瑞士发行GDR的公司中,有两家医疗健康公司,分别为健康元(600380.SH)和乐普医疗(300003.SZ)。此前,瑞交所并无中国医疗健康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欧洲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1993年,瑞交所由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这三间有百年历史的证券交易所合并而成。2021年,瑞交所成交金额1.28万亿瑞士法郎。医药巨头罗氏、奢侈品公司历峰集团、制造业巨头ABB,以及瑞银集团等金融企业,市值约占瑞士股票市场总市值的80%。
到底选择哪里上市,与企业定位有关。
中国香港和美国,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大健康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吴峻分析,企业管理层反馈选择境外资本市场的主要考量是上市周期较短,上市可实现性相对有把握。外汇管制不存在或者较少,调动资金和布局全球化的投融资比较便捷。
在他看来,在世界不同的资本市场,的确会存在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标的偏好和投资理念偏差。
陈镇荣分析,香港联交所的优势政策是,允许未盈利生物企业上市、上市时市值达15亿港币即可,缺点在于目前港股流动性较差,同时估值较低。
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流动性好,医疗健康公司数量多,是占比最高的细分行业,企业聚集效应明显。不过,企业也会面临做空及集体诉讼的潜在风险,且会受到地缘政治影响。
一位就职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的医疗健康负责人,经常接触有境外上市需求的公司。虽然医疗健康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产业链很成熟,估值也相对高,但现在企业不会考虑美股了。“考虑到安全性,会选择港股。”这位负责人说。
而上述一级市场投资人则称,会优先问企业,打算去哪里上市?“如果选择港股,我们会非常谨慎。上市以后反馈不好,作为一项投资,很有可能就倒挂”。近期,他不看好港股融资流动性。
在一位从事医疗健康企业上市审计的负责人看来,瑞士仍是相对小众的选择,对于已上市的公司来说,如果需要拓宽欧洲市场,可考虑在此上市。
健康元方面曾提及,瑞交所交易企业中,制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供应商等相关企业约占欧洲生命科学市场的三分之一。在该环境下,有利于健康元国际化发展的长期战略。公司旗下各生产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化认证,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据瑞恩资本统计,截至2022年底,还有35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发行GDR并在欧洲交易所上市,其中31家选择瑞交所上市。
去瑞士,仍是一个小众的选择
上市犹如婚嫁,不仅要互相看对眼,还得聘礼合适,中国医疗健康企业去瑞士等欧洲市场,先得衡量政策。
在上述会计师事务所人士看来,在医药集采等政策下,更多公司国内市场发展受限,需要拓展海外市场或者融资。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被动应对。
而海外市场企业投融资平台有很多,但能够长期持续有效,最终还是得互相看对眼。上述会计师事务所人士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政策能为双方扫清障碍,奠定良好基础。互相都合法合规,对投资人和融资企业都有保护,形成长效机制。
这也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关系,比如出现纠纷,如何处理。
比如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在监管方面可能更公允,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另外,瑞士交易所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同时越过海外上市的一大障碍。
2022年7月28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与瑞士财政部国务秘书斯托菲尔共同宣布,中瑞证券市场GDR业务正式开通。
乐普医疗12年前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是中国最早从事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受到国家集采冲击的医疗器械公司。2022年半年报显示,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12.68 亿元,同比减少 26.53%。
乐普医疗研发需要资金,就得上市融资,但并不顺利。截至目前,乐普系旗下拥有四家拟上市或二次上市融资的公司,除了科创板和GDR双上市的乐普医疗,乐普心泰三次递表后登陆港股,港股乐普生物目前科创板IPO不利,乐普诊断2021年已从科创板撤回。
打开国际市场成为一条出路。2019年,乐普医疗便已成立国际事业部,拓展海外市场。2019年—2021年,虽然海外收入占比从7.11%提升至35.27%,但这主要与新冠检测试剂出口相关,也就是沾了疫情概念的光。
想要真正打开国际市场,还得拿出有高技术壁垒的医疗器械产品,才能与跨国器械公司一较高下。此前,乐普医疗提到,正在完善在欧美发达国家产品的研发和注册,推动冠脉植介入、外周植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器械等领域创新产品在境外的临床试验和产品注册工作。
此次在瑞交所发行GDR,乐普医疗募资总额2.24亿美元,每份GDR12.68美元,主要用于建设境外研发中心及推进全球产品研发计划等业务。
瑞士的GDR融资之行,的确更简单,也更省钱省力。除了境内上市企业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0亿元的门槛外,在发行定价、审核周期、交易限制、发行间隔等多方面均有优势。
吴峻举例,如果去海外上市,中介机构就会有十几家,包括保荐人、会计师、公司内地律师、公司香港律师,还有保荐人中国律师、保荐人香港律师,以及评估师和公关公司等。对企业而言,需要在同一时间内配合十几家中介完成复杂的上市准备工作。相关项目管理能力和成本投入要求很高。
作为企业融资的新选项,GDR项目周期较短,实践中GDR项目周期几个月内即可完成。吴峻认为,这样能够满足海外投资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对时间的诉求。GDR项目可以募集美元或欧元等外币。目前募集后的资金在境内外的使用用途相对灵活。
相对境外双重上市来说,以A股公司以H股方式赴港双重上市(即常说的A+H)为例,GDR上市的核准和披露要求相对更低,发行上市过程也更快,付出的成本也更低。
随新冠疫情及地缘政治影响减弱,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数量会有所恢复,同时可选择的境外上市方式也会更加多元化。
陈镇荣认为,考虑到瑞交所在医药行业方面亦具有优秀的产业聚集度,包括了全球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诺华、罗氏等。对于国内已上市的,且符合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预计在2023年会有更多企业选择在瑞交所发行GD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作者:信娜,编辑: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