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0月,顿涅茨克的红利曼易手之后,顿巴斯整条战线都在激战。但双方的力量在此刻基本达到了均势,因此在大部分战线上虽然也在争夺,不过俄乌两军的突破范围都比较有限,甚至还会有所反复。唯一例外的战线是俄军瓦格纳集团主导的阿特木斯克方向,瓦格纳的攻势节奏虽然并不快,但始终在稳固推进。至11月时,瓦格纳集团已经逼近阿特木斯克东、南,可谓兵临城下。当地乌军在俄军优势炮火下伤亡惨重,所谓“绞肉机”之名由此而得。为了稳住阿特木斯克战局,乌军不得不将赫尔松集群主力增援至此。

乌军兵力密集度可见一斑目前乌军已经集结了约半数的正规军主力旅以及大量新军、国民卫队、领土防卫军于此,摆出一副主力决战的架势。而在乌军主力云集的背景下,俄军以瓦格纳集团为尖刀的进攻部队,却仍然在稳步推进中。并于近期攻入了苏勒答尔城区内,最新消息是瓦格纳集团基本控制了城区,目前正在清理中。苏勒答尔是阿特木斯克的重要屏障,更关系到整个乌军防线的稳定。如果俄军确认攻下此地的话,也将是自2022年7月初北顿战役结束后,拿下的最重要乌军据点。本文我们就来谈谈苏勒答尔攻防战的情况,以及这一方向突破潜在的战略意义。一:苏勒答尔

苏勒答尔,阿特木斯克东北部的小城,面积14平方公里,战前人口1万余人,以盐矿而闻名。单纯从人口量级上来说,苏勒答尔跟马林卡相当,都是乌克兰东部很常见的“万人城”。这种小城一般都有相应的工矿业,因此整个城市由工矿区、相对高层区域以及周边的低层居民区组成。

当然,苏勒答尔并不孤立,其与南侧的村庄巴赫穆茨克(战前人口近800人)、再南侧的村庄波克罗夫斯克(战前人口1300余人)共同构成了一个长约15公里的条状城镇带。这一区域内有城镇、村落、工矿、水网、高地,综合环境比较复杂,由阿特木斯克通往北顿城市群的T1302公路穿城而过,仅30多公里后即到利西昌斯克。而向西最近仅数公里,便是阿特木斯克。很显然,当战火延及于此的时候,苏勒答尔条状带便是阿特木斯克在东北方向的直接屏障。这一屏障被拔除的话,阿特木斯克将彻底直面俄军的攻势。当然,苏勒答尔的关键作用还不止于此,该城实际上是关乎阿特木斯克以北战场稳定的重要支撑点。谈到这里的话,我们有必要介绍下乌军在阿特木斯克战线上大致的防御体系。

阿特木斯克方向的战线是2022年7月初北顿城市群战役结束后形成的。以阿特木斯克为核心,实际上又可分为阿城北翼战场和南翼战场。首先说相关度不大的南翼战场,基本是阿特木斯克跟水库北侧阵地连线,以及水库北侧阵地跟捷尔任斯克连线的区域。2022年5月上旬,俄军终于控制波帕斯纳亚以后,该城以南直至水库区域的斯维特洛达尔西克乌军防御解体,以瓦格纳集团为主导的攻击部队尾随而至。但乌军退守水库北侧区域后,便不再轻易后撤,此后瓦格纳集团便从水库区域向北推,从M03公路向西推,逐渐逼近阿特木斯克。

而北翼战场则包括苏勒答尔条状带,以及沿T1302公路东北方向乌军仍然控制的几个要点,再折向正北乌军的野外阵地,再至塞弗尔斯克外围阵地。也就是说我们虽然经常谈塞弗尔斯克到阿特木斯克战线,但两地本身并未受直接攻击,乌军在这一区域的主要防御阵地在东侧的高地、城镇、村落地带。

从阿特木斯克到塞弗尔斯克,是巴赫穆特卡河谷地带,地势偏低,同时有T0513公路通过,沿线还有若干居民点。这里并不适合组织防御,因此乌军想要保证这条线的稳定,就必须守住东部阵地。苏勒答尔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一旦这里被俄军控制的话:向西,可以攻略阿特木斯克北部,掐断阿城通往塞弗尔斯克的交通线,为包围该城提供新方向,甚至还可以继续向西进攻乌军腹地;向北,可以攻略T0513沿线要点,对塞弗尔斯克形成压力,并侧击乌军在东部阵地的守军。同时,苏勒答尔被占本身就意味着T1302公路也被掐断,该城东向的阵地也难再据守或发动反击。简单总结就是,苏勒答尔不仅对于阿特木斯克作战意义重大,更关键的是对瓦解乌军整个北翼战场的防御体系,有很积极的作用。

另外在俄军看来,苏勒答尔庞大的地下通道体系,本身也可作为俄军兵力、车辆、补给的转运基地,有助立足之后的进一步攻势。当然了,前提必须是将苏勒答尔控制在手中才行。如果该城仍在乌军控制下,那么显然就会起到阿特木斯克的屏障以及北翼战场稳定器的作用。二:兵临城下在俄乌开战之前,阿特木斯克的作用是后方基地,并不直面战事。作为阿特木斯克屏障的苏勒答尔,当然也算高枕无忧。甚至到俄军对乌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形势依然如此。但由于俄军已紧逼至北顿城市群,加上原有战线的战事日紧。因此阿特木斯克除了要支援波帕斯纳亚第24机步旅、斯维特洛达尔西克第30机步旅作战外,还要肩负起向北顿城市群转运兵力、物资的重任。

至5月初,俄军占领波帕斯纳亚后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在北顿城市群危机的同时,第24机步旅残部撤往苏勒答尔条状带据守;第30机步旅亦撤回水库北部阵地。俄军主力在向北压去的同时,也以一部向西侦察攻击,至6月初已抵达波克罗夫斯克/苏勒答尔外围,并发生激战。当然,这时俄乌两军的主力都瞄向了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俄军向西侦察的仅为瓦格纳集团一部。因此这样的激战带有试探性质,并非俄军强攻,当地乌军依然无虞。值得注意的是,瓦格纳集团主力当时没有参与北上作战,而是主要在南翼战场攻略,一方面针对水库北部区域的乌军作战,另一方面则压向M03公路,威胁水库区域乌军的补给线。战至6月下旬,北顿战场形势明朗。而此时南侧的瓦格纳集团已压过M03公路,并对水库北侧的乌军构成包围之势。

至7月初北顿城市群战役以俄军的胜利而告终,俄军虽然没有坚决消灭乌军的残兵败将,但是此时的乌军主力集团却是轻兵撤退,遗失了大量重武器;而且在北顿城市群久战两个月,处于大量兵力减员、建制残破、极度疲劳的状态。俄军如果此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尾随向西攻击的话,在塞弗尔斯克至阿特木斯克方向是可以取得重大战果的。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此时的俄军选择了休整,俄军参战的中央军区和南部军区部队就此歇班;卢甘斯克武装因为对“解放”顿涅茨克的地盘无甚兴趣,也仅保持了一部兵力继续攻击;顿涅茨克武装则由于主力粘在正面战线,也无力在此发动猛攻。

唯一一支保持进攻节奏的俄军武装就是瓦格纳集团了,然而瓦格纳集团此时的规模和支援尚不是很强,其部队性质又决定了它也是给多少工钱,打多大的仗。因此,瓦格纳集团的进攻节奏也在有意识地控制,简单来说就是:我每天都在打仗,无论是歼敌还是占地,也都有战果,但是不会说拿出血本,一股脑去死磕乌军的残兵,非得要攻下阿特木斯克才行。这样的话,乌军其实是有了喘息之机。趁着俄军攻势力度大减的机会,乌军主力一方面也在火线休整,另一方面则就地构筑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以俄乌两军当前的接触线为基准,至塞弗尔斯克和阿特木斯克城为止,苏勒答尔条状带为此线最重要的支撑点;第二道防线:阿特木斯克至塞弗尔斯克河谷带诸城镇本身,尤其是南北两城,作为城区防御阵地;第三道防线:预备防线,在塞弗尔斯克—阿特木斯克线至斯拉维扬斯克城市带之间。乌军初步稳住阵脚后,发觉当面的俄军攻势力度并不大,因此将第14机步旅、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30机步旅、第57摩步旅、第80空突旅、第128山地旅等部后撤整补。在战线上只保留第10山地旅、第58摩步旅、第72机步旅,在火线整补完成后,再带着一票领土防卫军,实施防御。乌军这样的防御策略有两个弊端:

第一:动员兵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毕竟俄军地面攻势不坚决,但炮火打击一直存在,大量经验少的动员兵上前线,在炮火打击下是要付出巨大损失的;第二:即便付出巨大损失,但也只能保障整体防御性的稳定,一些阵地依然是会陆续失守的。然而如此防守策略下也有有利之处:乌军大量正规军可后撤整补,在乌军当前的战训模式下,其很快(1到2个月)就可再度投入战场。而且正规军具有攻击能力,整补之后可作为机动兵团使用。乌军在8月底发动的赫尔松反攻中,主力军就有从北顿抽回整补的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57摩步旅和第128山地旅;9月初发动的哈尔科夫反攻中,也有从北顿抽回的第14机步旅和第80空突旅。毫无疑问,在7月到8月的“休整阶段”,乌军率先抓住了宝贵的时间,并将之转化为了具体的收益。俄军在认清现实后,才在9月下旬不得不开启动员。当然就阿特木斯克战场来说,由于乌军老部队的兵力密度下降,以瓦格纳集团为主的攻击部队此后陆续取得了战果。至7月下旬时,瓦格纳集团捷报频传:

第一:拿下了水库北部的乌军阵地;第二:完全控制了M03公路,并向西继续攻击;第三:攻下了波克罗夫斯克。我们前面说过,波克罗夫斯克是苏勒答尔条状带中最南侧的村庄。仅从地图区域看,该地似乎占据了整个条状带的一半。但是波克罗夫斯克本身只是一个战前人口1300余人的村庄,它的人口密度很小,建筑物比较稀疏,相对来说乌军组织防御比较困难,当然也相对好拿下。可再向北打苏勒答尔的话,乌军就没那么容易放手了。事实上俄军在控制了波克罗夫斯克时,从另一河谷地带对苏勒答尔的攻击已经开始,但这里有乌军第10山地旅、第58摩步旅、第80空突旅(留下的一部)以及预备役第4坦克旅各一部,抵抗比较顽强。

不过战斗到8月10日前后时,俄军还是攻入了巴赫穆茨克,并占领了苏勒答尔南郊的可耐福石膏厂,攻击苏勒答尔的作战就此开始。当然,面对总体力量偏弱的乌军,此时俄军在整条战线上的进展还不止于此。第一:北线俄军逼近了塞弗尔斯克外围;第二:T1302沿线已夺下了贝雷斯托夫等要点,并向乌军纵深发展攻势;第三:由波克罗夫斯克向西攻至阿特木斯克东郊;第四:南侧继续向前稳固推进,进攻科德马等地。

不过俄军主力此时仍在整备中,前线只有瓦格纳集团及卢甘斯克武装抽出的机动部队,因此各个战线都有进展,但也比较缓慢。战至8月下旬,在苏勒答尔方向的战事来说,卢甘斯克武装已基本控制巴赫穆茨克,并攻入了石膏厂以北的苏勒答尔城区内。从整个战线的情况来说,大体形势也比较好。如果俄军能在苏勒答尔继续投入生力军,那么夺城的希望是很大的。即便俄军没有生力军,但当时战区内的乌军也已经被打得没脾气,添油慢战也不是不行。然而,就在这个当口上,战局却急转直下了。三:功亏一篑2022年8月29日,乌军在赫尔松方向集结的最大规模的机动部队发动了反攻作战。由于这一区域的俄军对于乌军反攻有预期,因此乌军来势汹汹的反攻没能取得理想战果。不过到9月上旬时,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军也发动了反攻。其实这一区域的乌军并没有多少,最初也只投入了3个旅作战。但不成想俄军在哈尔科夫区域不仅兵力部署极为空虚,有限的部队也毫无战意,致使乌军几乎以行军状态长驱直入。一般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俄军在战区的预备队及时补漏了,然而俄军竟然没有战区预备队,还需从国内紧急动员。乌军见有利可乘,索性将斯拉维扬斯克大本营及哈尔科夫的全部守备部队用来发展攻势,俄军更难以招架,短时间内连丢巴拉克列亚、伊久姆、库皮扬斯克等重镇。

乌军大胜之下士气大振,一部分生力军被派往塞弗尔斯克配合进攻,这路乌军不仅渡河策应,还向东拿下了卢甘斯克境内的比洛戈里夫卡,对利西昌斯克构成威胁。北翼作战的俄军主力——卢甘斯克武装,紧急收缩,又放弃了之前夺下的前沿要点。一方面力保利西昌斯克,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卢甘斯克西部边境战事。瓦格纳集团也被迫分出一部分精锐支援卢甘斯克方向作战,另外基于恶化的战场形势,瓦格纳不得不从最坏角度出发构筑防线,做好防御准备。甚至瓦格纳的防线还沿着北顿涅茨克河布设,以防卢甘斯克边境继续溃败招致腹背受敌。在这种状态下,前线的作战当然是受影响的。乌军大胜之下士气大增,开始发动反击,苏勒答尔一线基本以可耐福石膏厂为界,进行反复争夺。反复争夺的含义就是,今天你攻过来了,明天我又打回去了,然后如此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在同一个地点内,俄军和乌军都会发布捷报的原因所在。白天俄军打过来了,发了捷报;晚上乌军又打回来了,也发了捷报。两份捷报都是真的,但战线却在反复中没什么变化。瓦格纳集团稳定住本战区的形势后,由于卢甘斯克武装已无力再战,因此在北翼战场方向选择了防御为主;而在阿特木斯克以东及以南战场上,因为是瓦格纳集团为主导,因此仍然保持了进攻节奏。瓦格纳集团之所以能连续几个月作战,在承受伤亡的同时还可分兵支援,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其力量大大增强了。当然,这跟俄军在北顿战役结束后的战略思想转变有关。俄军当时已经意识到乌克兰作战短期内不可能获胜,但是仅仅依靠合同兵作战力有不逮,可又不愿意大规模动员。这种情况下,俄军想出来的策略是扶持瓦格纳这样的雇佣兵武装及大力组建志愿者部队。当时俄罗斯各行政区都在组建志愿者营,数量不等,然后俄军将其加强到合同兵部队或组建单独的集群。另外瓦格纳集团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攻坚能力,莫斯科甚至对其招募囚犯作战大开门路,同时对瓦格纳集团的装备及补给,也进行了大力扶持。

在这种情况下,瓦格纳集团迅速成长为一支庞大的作战集群,而且“恶少年”们在经过突击训练后,也的确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不过,在“北守南攻”的基本策略下,苏勒答尔并不是瓦格纳集团的进攻核心。当然,在瓦格纳集团这里,对于攻击坚固的城市目标也有自己的考虑。瓦格纳的作战并不追求在城区巷战中彻底打败敌人,而是通过对要点的争夺,确立控制后迫使乌军不得不撤退。然后利用炮兵优势,在乌军运动或者重新建立阵地的过程中,给予其大量杀伤。瓦格纳在南线的持续突破,并不是真的全部歼灭了当地据守的乌军,而是在边打边逼的战术下,一步步将乌军挤了出去。乌军不得不以大量动员兵力补充的同时,战线也在逐步后移。当然在苏勒答尔,因为是规模比较大的城市,瓦格纳并没有以主力去碰坚城,而是反复试探地去打。乌军为了确保苏勒答尔不失,调来了精锐的第93机步旅,双方继续保持了反复争夺的状态。

然而在阿特木斯克以南,瓦格纳集团保持了全线推进的态势,至10月下旬已经抵达T0513公路线,并逼近了阿特木斯克东、南郊。为了保持防线的稳定,乌军先后将休整过来的第53机步旅、第54机步旅以及新成立的第62机步旅、第71猎兵旅增调了过来,同时为前线各部补充大量动员兵。但随着俄军动员的成效渐显,其前线兵力逐渐增强,由于是背靠顿巴斯及俄本土作战,俄军后勤也比较便利。阿特木斯克战线的乌军被迫承受大量的伤亡,至11月时所谓“绞肉机”之名也出来了。四:夺城之路2022年11月时,乌军在卢甘斯克的进攻已显疲态;但俄军自赫尔松的撤军使得该方向的乌军集群可以他用。原本乌军确实是计划在扎波罗热发动反攻的,但随着阿特木斯克战局的吃紧,赫尔松的乌军机动兵团逐渐转运了过来。至12月时,先后出现在该战场的乌军赫尔松集团部队计有:正规军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28机步旅、第46空突旅、第57摩步旅、第61猎兵旅、第128山地旅;新组建的第60机步旅、第63机步旅;除此之外,尚有数量不等的新动员兵。

加上原先已在阿特木斯克的守军,乌军集中在这一方向的部队已经达到了正规军主力旅的一半,再有新部队及领土防卫军,则全部计有近30个主战旅。不夸张地说,乌军已经将主力集中到了阿特木斯克战线。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一区域其实是摆不下这么多乌军的。然而这么多乌军在阿特木斯克竟然还被打得连连败退,那只能说明一个原因:乌军在承受巨量的损失,以至于不得不用大量部队填线。此时,瓦格纳集团的南线部队已经跨过了T0513公路线,并夺下了以西5公里内的所有要点,乌军被迫在此线摆了8个旅应对。8个旅是什么概念?2015年到2022年乌军在东乌轮战时,全战线也不过放7到8个旅而已。

因为瓦格纳集团已经逼至阿特木斯克东、南城郊,甚至一部已经入城,乌军在城区也不得不摆了4到5个旅及辅助部队来守城。战至此时,阿特木斯克围城战条件逐渐成熟,瓦格纳集团在苏勒答尔及向东T1302公路上的雅科夫列夫卡开始发力。这一线的乌军最初有2到3个旅,后来增加到了5个旅左右。乌军另外的部队主要在塞弗尔方向,另有一部轮换、一部领土防卫军防守预备阵地。进入到2022年12月,俄军对苏勒答尔及以东T1302公路线上的雅科夫列夫卡攻势加强。

雅科夫列夫卡是苏勒答尔东北方约4公里的一处村庄,战前人口1300余人。北顿战役后,作为乌军前沿支撑点存在,经历了反复争夺,早就打成了瓦砾一片。如果说苏勒答尔是阿特木斯克外部屏障的话,那么雅科夫列夫卡就是苏勒答尔的外部屏障。然而随着俄军的发力,至12月上旬时雅科夫列夫卡的乌军逐渐绷不住了,开始后撤。俄军清理完雅科夫列夫卡之后,迅速占领了该地周边的高地,并向乌军纵深拓展战果。在苏勒答尔城方向,瓦格纳集团再攻巴赫穆茨克,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并从巴赫穆茨克西南发力,逐渐攻向阿特木斯克东北郊的皮德赫拉德恩。

战至2023年1月2日,俄军在雅科夫列夫卡方向发展战果,已经延及苏勒答尔北侧高地。同时城区内也从矿区方向攻入东南部城区。

两天后的1月4日,俄军不仅在城区继续保持进展,南北两翼的突破极为迅速,逐渐对苏勒答尔城区形成包围之势。此时乌军原先在苏勒答尔的第24机步旅因战损严重,已经被抽往阿特木斯克整补并担负守备任务。新调来的守军主力是第61猎兵旅和第128山地旅。值得一提的是,第24机步旅和第128山地旅都曾是北顿战役的乌军主力,尤其是第24机步旅从波帕斯纳亚到苏勒答尔,是乌军当时被打得最惨的一支部队。之后这两个旅都后撤整补,参加了赫尔松反攻,包括第61猎兵旅也是参与赫尔松反攻的部队,当然各旅都伤亡很大。乌军当时为了赫尔松反攻准备了大量的动员兵力,因此上述各部虽然减员大,但在短时间内可以恢复兵力数量。

不过由于老兵骨干及重装备折损严重,因此战斗力大为下降。当这些部队返回顿巴斯之后,面临的又是战区最强的俄军炮火和擅长攻坚作战的瓦格纳集团,这些都是赫尔松战场没有遇到过的。因此尽管第61猎兵旅和第128山地旅拼死作战,但伤亡极大,而且根本挡不住俄军攻势。在苏勒答尔一线的防线,也是逐步后缩。为了稳定前线态势,同样是从赫尔松增援来的第17坦克旅和第60机步旅开至苏勒答尔西南(阿特木斯克东北郊)方向,但依然未能奏效,俄军还是控制了皮德赫拉德恩。在苏勒答尔方向,乌军又紧急增援了赫尔松调来的第46空突旅,然而还是挡不住俄军攻势。乌军在不少阵地上都出现了临阵脱逃的现象,使得俄军进展速度日益加快。

1月6日,俄军推进至苏勒答尔的中部城区地带;

1月7日,俄军推进至苏勒答尔核心城区,并在城北继续拓展战果,兵锋指向巴赫穆特卡河谷带;

1月8日,俄军除在苏勒答尔核心城区作战外,从北部压过来的部队也攻入城中,苏勒答尔核心城区已面临三面被围态势;

同时在苏勒答尔以南,俄军全线推进,逼近T0513公路线;1月9日,苏勒答尔城区巷战继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称,乌军击退了俄军多次进攻,感谢苏勒答尔的勇士,为乌克兰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泽连斯基的这种讲话,已经暗示了乌军将不会再继续死守苏勒答尔城,将按照惯例在俄军合围前撤出守军。

1月10日,俄军合上包围圈,并开始清理城内残留的乌军部队。截至目前,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如此,如果乌军没有强有力反击或抵抗的话,苏勒答尔的确认占领很快就会发生。结语:以上是苏勒答尔的基本情况、战略地位以及具体攻防作战的若干阶段。俄军如果真的确认夺城成功,无疑将是一次重大进展。这个进展意义不不仅仅在于击败了乌军增援来的赫尔松集团,也不仅仅在于夺下了一个坚固要点。关键在于苏勒答尔一旦拿下的话,无论是进攻阿特木斯克还是向北瓦解乌军防线,或是迫使塞弗尔斯克乌军撤逃,都将是极有意义的。

因此接下来的看点,一方面是俄军清理控制该城到底需要多久?能不能稳住战果?更重要的是俄军如何快速发展攻势?选择在哪个方向发力?这些工作如果搞得好的话,那苏勒答尔之战将会起到转折点的作用,当然前提是俄军必须要抓好机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