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9日,乌军在赫尔松方向发起了大规模反攻。其投入的正规军番号即有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28机步旅、第35陆战旅、第36陆战旅、第46空突旅、第57摩步旅、第59摩步旅、第61猎兵旅、第128山地旅,占到了战前乌军正规主战旅番号的三分之一强。其中第28机步旅、第35陆战旅、第59摩步旅为原本在赫尔松方向作战的部队;第36陆战旅为余部(该旅主力覆灭于马里乌波尔);第46空突旅和第61猎兵旅为增援部队。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57摩步旅、第128山地旅为原本在顿巴斯北顿城市群作战的部队,北顿战役结束后后调整补,也被拉上去参与反攻。另外在赫尔松一线,还有从预备役激活的第60机步旅、第63机步旅;国民卫队第19团、第21旅;领土防卫军第123旅、第124旅、第126旅等部。



上述部队除留守单位外,大部分均参与了这次的赫尔松大反攻。由于投入反攻的兵力不少,其得以在整个赫尔松前线发起多点、多轮攻势。关于赫尔松反攻的情况,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详细介绍。到目前为止,这条战线上的战况仍没有特别大变化。基本就是乌军的反攻取得了有限进展,但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从乌军的作战预期来说,现有战果是很不理想的。然而在赫尔松的反攻逐渐沉寂之时,9月6日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又开始了。说老实话,对于乌军在此方向的反攻,笔者在最开始并不以为然。因为在赫尔松方向,俄军的处境确实比较凶险。一方面是背水一战,补给相当困难;另一方面面对的乌军数量又极多,这仗显然不好打。然而当地俄军在乌军的大规模反攻下,可以说是基本顶住了。虽然丢了一些点,但尚不至于威胁到主防御体系。



而哈尔科夫方向,9月6日传出的消息是乌军在反攻巴拉克列亚,长期目标是指向俄军的伊久姆集团和战区的主补给基地库皮扬斯克。笔者最初不以为然的依据是伊久姆是俄军重兵屯驻地,就是伸向最前沿的巴拉克列亚也是有27000人口的城市,而库皮扬斯克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了,而且该地距俄乌边境最近只有30多公里。俄军早在开战初期即已拿下相关区域,就连重镇伊久姆也是在4月初即已实现控制。此后伊久姆方向作为从乌军顿巴斯集团背后杀出来的一路大军,与卢甘斯克方向和顿涅茨克方向一起,对顿巴斯乌军形成三面合围之势,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伊久姆,包括其后方基地库皮扬斯克和向西伸出的前沿基地巴拉克列亚虽然属于哈尔科夫州的地界。但是在我们以往描述战情的时候,一般不称其为哈尔科夫战场,而是放在顿巴斯这边整体来谈。因为这一路俄军是冲着斯拉维扬斯克来的,它跟顿巴斯的关系更紧密,其目标也并非哈尔科夫城。至于哈尔科夫城方向,当然也形成了一个战场,包括前期的围城战和现在的牵制战,这一战场都存在,我们一般将这里称为是单独的哈尔科夫战场。这一次乌军的大反攻针对的不是哈尔科夫城北、城东的俄军,而是试图以巴拉克列亚为突破口,向东直冲库皮扬斯克,向南威胁伊久姆。在此前半年时间中,这一方向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事。乌军在这次反攻中所能集结的兵力也比较有限,最初只有第25空降旅、第80空突旅和第92机步旅投入作战,区区3个正规旅的兵力,直冲俄军经营半年之久的一处大营,而且这里距俄本土极近,这仗能有啥悬念?然而就这点乌军在9月6日的攻势发起后,却一路高歌猛进,如入无人之境。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纵横于俄军占领区内,之后一两天又直冲库皮扬斯克,饮马奥斯基尔河,直线突进距离最远达六七十公里。



到9月10日,就连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的俄军都要润,短短五天时间,整个战线全部崩溃。自俄乌第二阶段战事开启后,还从未有如此这般的战场景象。更诡异的是乌军在冲击过程中根本就没有碰到俄军主力,甚至于连正规军都没有遇到多少。再退一步讲,即便是顿巴斯预备役民兵和俄国民近卫军等维持占领区的部队,也没有碰到多少。要说俄军诱敌深入,哪有把要点都诱没,将敌诱至己方核心补给线,大搞破坏、大肆宣传,以至于整条战线都崩掉的道理?要说乌军声西击东,可赫尔松乌军下的本钱远比这里大,人家那也会头碰血流在真打。更何况赫尔松和哈尔科夫都不是一个战区,那边的俄军兵力也不多,不至于占用到哈尔科夫无人的地步。



要知道,但凡战区内有俄军一个正规旅存在,都能在短期内挡住乌军。但凡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的俄军机动部队在2天内有所反应,都不至于形成如此局面。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现实就是乌军以3个正规旅的兵力,在集合了各式支援装备的情况下,在距俄本土极近的战区发起了一轮没有制空权的地面攻势。在几乎没有遭到有效抵抗的情况下,于俄军原本重兵集结的区域猪突猛进,横冲直撞,冲垮了俄军防线。如果现实就是这样,那么所谓的俄军重兵压根就不存在。那这哈尔科夫的攻防战将大有文章,甚至于会影响到整个俄乌战争的走向。这一区域的战事实在是有太多迷惑点了,很多东西恐怕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其背后的政治问题或许更为复杂。想彻底搞清楚目前哈尔科夫的这盘棋局,短期内恐怕是不可能。本文主要谈谈战区的地理信息,以及现在能掌握到的交战信息,梳理下已知的情况。同时简单谈谈这边战局可能的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战区信息介绍俄乌交战以来,我们对相关战场的介绍比较多,绝大多数的战区随便一提,大家基本也都知道基本情况。不过这次交战的区域,从未单独提到过,所以会比较陌生。之所以从未提到过,上面也简单提了下。因为通俗意义上的哈尔科夫战场,主要指的是哈城外围的方向。而对俄军伊久姆集团来说,更多的关注点又在于其南下作战的方面。而现在爆发战事的战场,恰恰处在通俗意义上的哈尔科夫战场和伊久姆南战场之间。



首先,在2月24日正式对乌作战之后,俄军即跨越边境进入到哈尔科夫州境内。这路俄军的主要目的是我们之前说过的,通过“虚张声势”的诈唬式作战,拿下哈尔科夫城。哈城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历史上围绕这一地区的关键战役大家也都耳熟能详,这次也绝对是俄军的预期目标之一。虽然哈尔科夫城比较大,但这一方向的俄军西部军区部队装备相对较好,以往也一直被视为精锐,而且关键是距离俄本土实在是太近了,这一路集结的力量也相对较多。因此如果突袭作战得力的话,初期还是有可能取得奇效的。然而这一路俄军顿兵于城下,不仅没有把乌军吓跑,在小规模的实际交战中,还屡屡吃瘪。战争初期俄军的战损,有相当大一部分就是在哈尔科夫城外。当然除了围城部队外,为了策应顿巴斯方向的作战,另有一部分俄军部队在沿着公路线快速开进,抢占要点。



3月2日时,俄军已控制库、巴两城到3月初时,其已经占领了库皮扬斯克,并向西南沿着公路轻易占领了巴拉克列亚。此后俄军一部继续向西挺进到了哈尔科夫东侧要点楚胡伊夫外围被乌军挡住,另一部南下通过苦战乌军第81空突旅后,于4月初占领伊久姆。



4月1日时战场态势在此期间俄军后续部队涌入,基本将这一地区的实际控由点、线,延伸到面。但此后除了在伊久姆南的战线有所变化,以及在楚胡伊夫方向随着俄军在哈尔科夫城外围防线的调整连带收缩外,到这一次大战前没有太大变化。由于俄军预期占领哈尔科夫城的设想没有实现,在其宣布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哈城外围的战斗即转入到了牵制任务阶段。请注意,俄军并没有像在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一样,从哈尔科夫外围全部撤出。这说明在俄军的决策层面,对哈尔科夫还是有想法的。毕竟后续顿巴斯战事顺利的话,牵制也还可以转为进攻,当然这是为长期打算的。而单纯从短期进攻作战角度来说,哈尔科夫俄军存在的实战意义更多是在南边,即确保通向伊久姆的补给线畅通,这一方向对顿巴斯的作战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乌军的顿巴斯集群,在战前对东乌武装是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的,它的阵地基本都是面向东、南一侧,而没有面向西、北的情况。其南向的主补给线通往扎波罗热,中路的补给线通往第聂伯罗,而北路的补给线则便是通向哈尔科夫。俄乌开战后,南路俄军席卷了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大部,向东打通了与顿巴斯的联系;北路哈尔科夫方向,俄军直接控制了伊久姆,不仅卡住了乌军补给线,还从侧后威胁到了顿巴斯乌军。



而且由伊久姆向南,区区40公里便是顿巴斯乌军的大本营斯拉维扬斯克。为了防备此方向突入的俄军,乌军不得不打造北部防线,分出大量兵力来针对伊久姆的俄军。这样的话,对东部卢甘斯克武装,南部顿涅茨克武装也是间接的支援。因此乌军对伊久姆的俄军大营可谓深恶痛绝,曾一度摆了好几个精锐旅与俄军对耗,试图夺回伊久姆门户,但一直未能得手。当然乌军也并非不知道断俄军后路的道理,哈尔科夫城局势缓解后,乌军第93旅即南下,经常在森林中突袭俄军,但小偷小摸一直未能影响大局。而俄军则将库皮扬斯克打造为俄占哈尔科夫州的大本营,通过P79公路将兵力、物资补给到南线的伊久姆。



这条公路线自库皮扬斯克开始,基本是沿奥斯基尔河东西两侧南下的。同时由库皮扬斯克到伊久姆,也有铁路,不过线路与公路线并不重合,需要在更南边折向。由库皮扬斯克向西,还有P07公路,在西向直线距离大约30公里处,则是舍夫琴科韦;该地再向西北大约25公里处,即为俄乌两军前沿接触点(距乌军的前沿基地楚胡伊夫约15公里)。也就是说库皮扬斯克——舍夫琴科韦——楚胡伊夫方向的前沿接触点基本是一条线,其主要依托便是P07公路。同时这条线上,也有铁路线。由于后文中会重点提到,大家先对这条线有个印象。而由楚胡伊夫方向的前沿接触点向东南,则是哈尔科夫开往伊久姆的主补给线——M03公路。由接触点向东南15公里处为沃洛希夫亚尔,这个点非常重要,大家也先有个印象。而由沃洛希夫亚尔再向东南约30公里处为韦瑟勒,这个点大家也先有个印象,韦瑟勒再向南20公里即为伊久姆。所以伊久姆——韦瑟勒——沃洛希夫亚尔楚胡伊夫方向的前沿接触点,这里又是一条线,主要依托是M03公路。前面所说的重要点沃洛希夫亚尔和韦瑟勒为啥要注意呢?因为这两个点,是位于十字路口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有其他走向的公路经过。由舍夫琴科韦折向西南是T2110公路,其经过沃洛希夫亚尔之后,向西南15公里便是巴拉克列亚。而库皮扬斯克至伊久姆的公路,在伊久姆东北不到20公里处,又分出P78公路,该公路经过韦瑟勒后,向西北25公里处,也是巴拉克列亚。由以上这个情况可知,在上述区域内交通网络比较密集,而且这还是主要的交通线,至于村镇间的小路就更多了。



巴拉克列亚及东北的军火库而我们最后提到的巴拉克列亚,在当地可算重镇,在该城东北部便有著名的第65号军火库。俄军在开战初期,一路突击向巴拉克列亚,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控制这座军火库。而且在这里,俄军也的确缴获到了大量弹药。不过也就是在巴拉克列亚,俄军的势力范围再未向前延伸。可以说巴拉克列亚(27000人口)成为伊久姆方向俄军的侧防基地,伊久姆(46000人口)是作战基地,而库皮扬斯克(27000人口)则是补给基地。由于俄军的主要补给线路是库皮扬斯克向南沿奥斯基尔河两侧的交通线,这一线路因为俄军西向极大范围的控制区,基本在乌军大部分可用炮火的射程之外,所以是比较安全的。同时这一地区的俄军防御,则极大地依托了外围的北顿涅茨克河,北顿河在这里有一个三角状的弯曲。



俄军在哈尔科夫城东侧的防御便是依河固守,而这个三角的上半部三角是乌军控制区,下半部为俄军控制区。乌军想要在这里做文章必须渡河到这三角地带,俄军若是能将桥梁切断,就将对乌军进攻部队构成极大威胁。



乌军进攻出发地附近的大片密林不过这一地区沿河森林地带密布,相对也有利于乌军的隐蔽,以上便是基本的战区信息介绍。记不住不要紧,因为接下来按照战事的发展还会提到,大家有个基本认识就行。

二:乌军攻势进程哈尔科夫方向乌军的攻势是从9月6日开始的,因为前面有赫尔松大反攻在前,再加上这里的攻势随后进展神速,因此有网友认为赫尔松只是佯攻,这里才是真打。实际上赫尔松和哈尔科夫都是真打,乌军在赫尔松投入了三分之一强的正规军主战旅,而且是顶着俄军炮火不顾一切地猛冲,这不是佯攻的打法。所谓佯攻之说无非是赫尔松没什么值得一提的进展,而哈尔科夫方向进展极大,由结果去反推的。如果说赫尔松方向的俄军也没顶住,是不是就不叫佯攻了呢?真不是这么算的。而且哈尔科夫方向,乌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太多。其攻势开始时,除在巴达克列亚西南河对岸的牵制性攻势外,由安德里伊夫卡和楚胡伊夫方向发动攻势的乌军主战旅只有第25空降旅、第80空突旅和第92机步旅。上述3个旅虽然都是乌军精锐部队,但开战以来一直在前线作战,装备和老兵早就损耗大半。



原先基本机械化的几个旅,如今只能靠着残存的老旧装甲车辆和西方支援的T72坦克、M113装甲车以及悍马、防地雷反伏击车、武装皮卡来拼凑出低配版的机械化部队,其状况跟赫尔松战线乌军投入的精锐部队差不了太多。不过这一线比赫尔松好些的是,赫尔松那边配属的炮兵原本是从顿巴斯调来的,后来因为顿涅茨克武装在7月底发起了正面攻势,又给调回去不少。而哈尔科夫这边,由于也算是东部战线,因此能够配属的炮兵相对多些。目前可知德造PzH2000榴弹炮、波兰造蟹式榴弹炮、可发射神剑制导炮弹的美造M777,以及海马斯和M270火箭炮都有在此方向参战。当然这些先进火炮的数量也不多,但也总比没有强。所以在9月6日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军发起反攻作战时,乌军是有炮火准备的。其主攻的方向是从安德里伊夫卡沿着P78公路,向10公里外的巴拉克列亚进发。



最初的攻势并不凶险是的,乌军前沿基地安德里伊夫卡跟俄军的前沿基地巴拉克列亚之间,只有10公里。当然巴拉克列亚的外围还有个村庄叫别尔比夫卡,这算是巴拉克列亚的前哨阵地。两军前沿阵地相隔,其实只有不到5公里。通过上文介绍,我们应当知道巴拉克列亚是俄军伊久姆集团最为重要的侧防基地,这里同时还是个有27000人口的城市,还有第65号大型军火库。以常理来说,摆上一个营的正规军至少不为过吧?而且作为经营半年之旧的重要基地,有比较复杂的阵地也不为过吧?然而吊诡的是,这么重要的基地守军竟然只是来自顿巴斯的预备役民兵武装和俄罗斯国民近卫军的2个特战分队。请注意这里所谓的顿巴斯预备役民兵,说白了就是顿巴斯的动员兵。经过了8年作战,稍微精锐点的兵员都抽到顿巴斯正规军中去了,做为预备役动员的动员兵无论是武器装备、作战水平还是身体素质、作战意志都不是很好。乌军这次发动进攻的毕竟也是几个老牌精锐旅,在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打这些顿巴斯动员兵的确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在9月6日当天,乌军便控制了巴拉克列亚外围的别尔比夫卡,并由北侧向巴城展开了冲击。这一路主攻的乌军由公路线即可发动攻势,而且距离很近。而另一路乌军是在巴城西南方向的策应进攻,俄军在这一方向也有两个桥头堡,乌军主要对付这里。由于没有正规军撑腰,巴城外围防线迅速崩溃,俄国民近卫军在城内的2个分队抗击乌军,终于没有让乌军在当天就把城市拿下。



乌军沿交通线迅速抢占了沃洛希夫亚尔



但是这次乌军的战术极为大胆,他们并不在乎巴城是否能被立即拿下,而是沿着T2110公路线向东北方冲击,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冲到了上文中提到的十字交叉点沃洛希夫亚尔,打出了一个小型突出部来。沃洛希夫亚尔的人口是1500人,这么一个很重要的交通枢纽点,乌军轻松就占领了。



这一区域仍然没有俄军的正规军,倒是乌军在冲击过程中撞到几个顿巴斯民兵,并抓到了一名中校俘虏。当然网上也有说这就是俄军西部军区的指挥官云云,这个是不大靠谱的。另外,乌军沿路还“缴获”了一些俄军遗弃的装备。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些“缴获”并未经过战斗,乌军始终未遭遇俄军的有力部队。这时已是9月7日了,乌军前锋继续向前冲击,在更为重要的后方据点舍夫琴科韦(7000人口)传出了战斗的信息。



这个信号就有点危险了,因为这意味着乌军已经在俄军纵深穿插了50公里。当然,情况还没有特别危急,毕竟在这么大个战区俄军总该有机动部队的吧?尤其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总该有兵的吧?而在巴拉克列亚,俄军守备部队依然在坚守。同时从俄方消息源传出,俄空天军在加大活动,空降军部队已经前出攻击。这样的话,只要俄军援军抵达巴拉克列亚,那么以优势的空炮火力守住这个27000人的城市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在经营半年之久的阵地上,防守的问题总不该太大。随着俄军空天军的投入,乌军的伤亡的确增加了,而且有消息称随着俄空降军的增援,巴拉克列亚形势已经稳定。应当说到现在为止,节奏还算正常。毕竟在赫尔松方向,也是乌军集中生力军选择预备役动员兵的防线下手,这才取得了有限突破。一旦俄军空炮火力运作起来,后方机动部队到位,那么哈尔科夫这边的仗会跟赫尔松差不多。甚至于哈尔科夫方向俄军补给更为便利,空天军的打击强度更高,俄军重装部队也更多,乌军就进攻的那点部队在前期攻势两天后肯定会吃瘪,至少你的后勤总吃不消吧?然而诡异的是在9月8日这天,俄军所谓的增援其实只是接出被围的那部分兵力,后续可能在军火库这边留了点人,大部分应该是直接润了。当天便传出了乌军在巴拉克列亚市内升旗的视频,城市内建筑基本完好,可见没有激烈战斗发生。这与顿巴斯俄联军夺占哪怕一个村庄,最后基本都是打成残垣断壁有鲜明的对比。



巴拉克列亚这么重要的前沿基地仅仅3天不到就彻底丢了,这还不算最要命的,乌军在后方横冲直撞的态势却更加严重了。之前发生激战的舍夫琴科韦被认为是俄军迟滞乌军防御的一个要点,结果乌军绕过去继续前进。而且这个点本身也没打很长时间,俄军也润了。既然都没什么俄军存在,那乌军自然是纵横突进了。我们前面说过,此时的乌军尽管整合了西方支援的坦克、步战车等装备,但仍然是丐版的机械化部队。它在战区内的作战方式是以有限的坦克、步战车编组为突击纵队,沿着交通线长驱直入。同时更多的乌军以皮卡、汽车、轻型装甲车编组为快速突击部队,以类似于叙利亚IS武装的突袭作战方式,沿着更多交通线四处突击。乌军侦察兵部队的活动范围更远,经常是以小队的形式向更纵深的位置出击。如果前面没有俄军守军,乌军侦察兵即可插旗宣称收复,这个点拍照留念后再向下一个点出击。这样有限的乌军部队,就打出了似乎到处都是兵的结果来。



而随着乌军精锐部队打开突破口,其后续的海妖营、国民卫队第15团等武装也投入进来,PzH2000等榴弹炮部队也向突破口内挺进,以支援前沿部队的突击。到9月9日,乌军已经由巴拉克列亚方向突击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其前锋甚至抵近到了库皮扬斯克外围,甚至小规模战斗已经展开。同时突击到奥斯基尔河的乌军又沿河扩张战果,直接威胁甚至于切断了通向伊久姆的俄军主补给线。此时在伊久姆南侧的乌军也开始联动,尤其开始渡河向红利曼方向采取行动。当然也是在9月9日,网上出现了俄军部队开始向战区增援的消息。随着俄空天军加大打击力度,越来越多的乌军战损开始出现。但这些战损相较于巨大的突进范围来说显然是值得的,各战线的乌军士气大振,甚至于影响到了赫尔松方向的乌军。俄军增援部队的输送,真是为了与乌军决战,再将长驱直入的乌军打跑吗?到9月10日,越来越多的俄方消息显示,其不仅在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撤离平民,就连当地的各类军人也在撤离。在库皮扬斯克外围的阻击作战尽管对乌军造成一定损伤,但乌军随后还是进了城。



另外乌军侦察部队抵达伊久姆外围,又传出了伊久姆俄军也要润的消息。稍晚时候,俄罗斯国防部绷不住了,终于来了个一锤定音:为了实现顿巴斯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决定重新集结驻扎在巴拉克列亚和伊久姆地区的俄罗斯军队,以增强顿涅茨克方向的力量。为此在三天内展开了组织和集结伊久姆-巴拉克列亚集团军向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境内调遣的行动。同时,俄方还称在这次行动中采取了一系列掩护部队实际行动的迷惑性佯动。另外,为了防止乌军对撤退的俄军造成伤害,俄军的空炮火力在三天内杀伤了2000多名乌军以及100多件装甲车和火炮。这种声明听听也罢,但却直接给出了至少是俄官方视角的答案,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伊久姆方向的俄军到底是怎么了?

三:俄军诡异部署由这几天的哈尔科夫战事可以确认的信息是,在这一地区的确没有多少俄军部队。在乌军天女散花般的地面攻势中,像样的地面战却基本没有发生。由于这一地区应当是俄军西部军区部队的驻防地,因此不论是俄罗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对西部军区的部队的部署疑惑极大。实际上在本次俄乌战争中,俄军西部军区部队的表现的确是挺迷惑的。按道理讲,西部军区俄军是其武器装备最好、兵力最充实的部队。然而在战争初期,最丢人现眼的也是这路部队。

东部军区所属部队的战绩虽然也不太好,但毕竟人家底子薄,劳师远征也说得过去。相对来说表现较好的是中部军区和南部军区所属部队,开战初期在南线的极大进展且不说,在北顿城市群的关键战役中,也是这两路俄军出了大力。现在在赫尔松力扛乌军的,主要也是南部军区的部队。



在这种背景下,伊久姆集团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被打崩,俄罗斯国内舆论对其西部军区部队的评论可以说是非常不友好,话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不过具体到这次哈尔科夫战线的整体性崩塌来说,锅恐怕还扣不到西部军区头上,因为战区内真没有多少正牌俄军。按照正常的部署,巴拉克列亚这样的前沿防御要地,不可能都扔给民兵预备役。而在战区纵深的几个交通枢纽点,至少也应该有几个BTG的机动部队,现在连这些也没有。再退一万步讲,在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大营,总该有相当俄军吧?这些要地至少有1到2个旅的机动部队吧?实际上这些也没有。联系到在整个伊久姆方向,俄军几个月来都没有大动作的事实,很大的概率是所谓的伊久姆方向早就上演“空城计”了。以俄罗斯国防部在9月10日所发的声明来说,重点提到了三天时间内的转移调遣。问题是乌军的进攻是在9月6日才发起的,意思就是俄军自己承认早在乌军攻势发起后不久,自己已经不止是打算润,而是部署润了。我们前面说过,乌军主攻部队其实只有3个旅,其他一些部队只是策应。俄军但凡有把乌军主攻部队挡住的实力,都不至于后续这么被动。



所以很大概率是俄军自己清楚,它连挡住这些乌军的实力都没有,与其让预备役动员兵和留守部队大量损失(几千人还是有的),那不如现实点,撒腿就跑。因此在巴拉克列亚战斗的时候,所谓空降军的增援本就不是协防,而是在接应城内部队撤走;在随后俄军其他方向的增援陆续开进,也不是直接开进战区,而是在接应战区内的杂兵后撤,同时稳固奥斯基尔河以东的防线。所以倒也不是说西部军区的几万重兵拉胯到面对万把人乌军进攻都不敢打照面(当然现在肯定不止这点兵了),而是所谓的伊久姆集团本就是个空架子了。正是因为空架子的存在,所以在巴拉克列亚只有预备役动员兵和国民近卫军的小队,在战区纵深内也没有有力战斗部队,甚至于库皮扬斯克和伊久姆自身都难以兼顾。说直白一点,这次乌军的攻势无非是把俄军这边的空架子给捅破了。在俄军不及反应之前,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但凡说俄军在相关区域内有生力军存在,即便是乌军在取得大突破的背景下,这也绝对是一个良好的战场,可以说比赫尔松那边的作战要轻松。不过赫尔松按部就班打出了实际防御战的效果,这边却是一路润,直接润到了奥斯基尔河东侧,同时现在南部北部的哈尔科夫防线也被逐步瓦解。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伊久姆这么重要的方向,俄军其实是个空架子呢?这个答案恐怕只有俄军高层自己清楚,我们只能是猜测。笔者的猜测是,至少到5月底时伊久姆集团还在实编状态,周围的几个乌军旅被俄军打击得不轻,致使后续动作不敢大胆。到6月初,顿涅茨克方面突然宣布,对斯拉维扬斯克的攻势已经展开。当时我们都认为这只是放空炮,无非是策应北顿那边的作战罢了。但现在来看,这恐怕却是伊久姆方向搞空城计的开始。一个月后,当北顿战事尘埃落定之后,普京专门说道参战的中部军区和南部军区部队应当休整,而西部军区和东部军区部队则应完成自己的任务。可大家在之后有见到过伊久姆集团西部军区部队的动作吗?实际上整个6、7、8三个月,这一方向的俄军都没有什么动作,甚至有网友调侃伊久姆的俄军大爷在混日子。由现在回看,这一方向恐怕当时就被逐渐抽空了。而之所以抽空,恐怕是因为俄军的总体战略发生了比较大变化。



在五六月份的北顿战役中,俄军获取胜利的艰难程度大家也都见识过了。而北顿战役之后,无论是对阿特木斯克—塞弗尔斯克战线的攻坚,还是在顿涅茨克正面的攻坚,都绝少能看到俄军主力的身影。而且联军的攻势并不凌厉,推进速度也极慢。我们估计俄罗斯可能意识到全力攻坚所付出的代价会太大,因此有意在夏季明紧实松,将大量生力军撤回国内休整。以待冬季形势发生突变后,再有所动作。与此同时,俄罗斯显然有降低乌克兰作战调门,试图将其视作是一场自己使用余力即可应对的边境战事。因此国际军事比赛照搞不误,东方大演习也是乐呵举行,似乎全然不受对乌作战的影响。当然为了减轻俄军正规军的负担,其在国内打造了临时征召志愿兵组成的第3军,试图以志愿兵弥补俄正规军缺失的空白。再讲通俗点就是俄罗斯认识到对乌作战是长期化的,它有将其叙利亚化的预期。而叙利亚化的关键是有大量非俄正规军系统的地面兵力,以顿涅茨克武装为第1军、卢甘斯克武装为第2军,志愿兵为第3军,意思已经比较明确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俄军在乌克兰战线上其实是缺失的,而伊久姆方向恐怕就是最软肋的一处。乌军顿巴斯集团所面临的三路围攻中,只有伊久姆方向几乎是全俄军组成的,此前乌军在与这路俄军作战中,也是付出了极大损失,所以对这里始终有余悸。以我们战场外的观察来看,至少在这次大战前也绝不会想到伊久姆、库皮扬斯克能空虚到这个地步,巴拉克列亚更是连个正规军都没有。俄军在这一线有限的战斗兵力恐怕大都集结在伊久姆南侧,侧防和纵深之空虚,大家也都看到了。这种情况瞒得了一时,终究是瞒不了一世,毕竟俄军面对的不仅仅是乌军,后者是可以得到北约侦察情报支援的。这种态势上的支援可比给点破铜烂铁要关键得多,恐怕也是这次乌军哈尔科夫反攻的背景。



当然,进攻这样的要地,乌军也不敢投入过大,初期主攻方向也就集结了3个旅。即便损失掉了,也不至于影响防线稳定。而这些部队应当是知道俄军纵深空虚的情况,一旦突破后从不拘泥于争夺要点,而是不顾一切地向内穿插,在跟俄军的预备队抢时间。俄军在伊久姆和库皮扬斯克都没有可机动的预备队,甚至于还要从卢甘斯克,甚至是国内紧急调动增援。在估算不会比乌军更快的背景下,只能是本着先保人的思路,把战区内那些杂兵接出来,重新布防了。结语:由于现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战事还在持续,最终的结论还无法给出,但毫无疑问战线上的崩溃带来的恶果是极大的。最大的一个恶果,还不是丢了那么多地盘,而是帮助乌军验证了其能力,后续必然会有更多、质量更好的西援武器到来,这对于俄罗斯之后的战事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乌军这次的大反攻主要是出于政治需求,力求在入冬前打出一波攻势,证明自己的力量。如果俄军能力挫乌军攻势,后者在入冬前将再也无力打出规模性的反攻。同时也会动摇西方支援乌克兰的信心,届时加上冬季可能出现的因素,就会让战争走向有利于俄。这次乌军集结大本钱在赫尔松就没有打出效果来,但在哈尔科夫却把俄军防线大大捅穿了。这对乌军士气以及国际观瞻可谓影响极大,我们这些旁观者也都会感受得到。



同时就军事层面来说,俄军如退缩至奥斯基尔河以东固守的话,基本意味着哈尔科夫方向算是放弃了。更关键的是乌军顿巴斯集群的北方威胁将会消除,乌军若打通哈尔科夫至斯拉维扬斯克补给线的话,后续的仗有多难打,不用多强调了。而且在政治层面,俄军轻易放弃占领区后,乌军必然会对当地进行清算。这无论对顿巴斯还是扎波罗热、赫尔松方向占领区民众,都是极大的冲击。现阶段俄军当然是在稳定战线,也可能之后会有趁乌军立足未稳之际找场子的举动,理论上也有打回来的可能。但至少就现在的情况看,形势显然不乐观,我们的阶段性结论是俄罗斯在为自己不切合实力的托大而付出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代价。毕竟面对全国总动员模式下和北约支援下的乌军,自己想轻松复制叙利亚模式而不大规模动员下场,是不大可能维持上千公里战线局势的。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同时战事并没有结束,哈尔科夫方向的攻防战将以何种形式收场,最终又该如何评价,还有待接下来的观察。最后还需注意,以上只是出于现在能看到信息的阶段性分析,很多也是猜测,大家的结论还是要自己思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