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军宣布撤出赫尔松西岸并炸毁了跨河桥梁后,俄军的作战重心已全部转入河东战区,在赫尔松战场上将是相当长时间的隔河对峙、炮击与袭扰状态。鉴于俄军基本不会再渡河西进,同时乌军也不具备大规模的渡河作战能力,因此这一线不会再出现什么决战了。所以俄乌两军除留下必要兵力外,主力都会释放到其他战场。按照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数据,从赫尔松撤出的部队约3万人,由于这部分力量大都为俄军精锐,因此在经过整补后,可作为机动兵团使用。至于第聂伯河东岸河防,留给二线部队或动员兵即可。



当然,在赫尔松战场释放兵力是双向的,俄军能腾出手来,乌军同样也可以。那么,乌克兰军队又能释放出多少部队呢?按照此前我们掌握的数据,乌军在赫尔松反攻作战中投入的现役正规旅计有: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28机步旅、第35陆战旅、第36陆战旅(重建)、第46空突旅、第57摩步旅、第59摩步旅、第61猎兵旅、第128山地旅,上述部队占到了乌军战前主战旅的三分之一强。其中第28机步旅、第35陆战旅,原本就在这一方向,第36旅是在余部基础上重建的。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57摩步旅、第128山地旅是从北顿战场后撤整补后,投入到赫尔松反攻中的。第46空突旅,由顿涅茨克正面战场调来;第59摩步旅,从扎波罗热战场调来;第61猎兵旅从北方战场调来。



很显然,乌军在赫尔松战场上投入的正规主力大都是从河东方向调来的。那么为什么乌军可以从容抽调这么多部队,还能支撑起东线战局不崩溃呢?这其中有乌军方面的因素,也有俄军的“助力”。从乌军方面讲,在战前及战争中先后拉起了约30个领土防卫旅,这些防卫部队理论上只协助正规军担负本州的作战任务。但在俄乌开战后,上述旅队即被不断输送到顿巴斯战场。

乌军在顿巴斯构筑有数量庞大、体系完善的防御网络,领土防卫部队即以营、连、排、班不等的规模被撒在了这张巨大的防御网中。因为俄军的进攻模式是以火力战为主打呆仗,因此上述乌军的布防可以迟滞俄军的进攻速度,同时释放出相当数量的主力军。



而且俄军在打呆仗的同时,又不敢有大的机动动作,缺乏打硬仗的决心,因此在有利条件下还“放跑”了不少乌军主力部队。如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57摩步旅、第128山地旅在北顿战场时,几乎都处于破败边缘,但其有生力量整建制撤出后,迅速在河西整补完毕,并投入到了赫尔松反攻作战中。所以在俄乌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充分地动员还是很有用的,乌军使用大量领土防卫部队“腾笼换鸟”,既解决了防御的问题,同时也为进攻释放出了机动部队。而俄军的动员速度太慢,主要靠有限的合同兵部队苦战,在出现大量战斗与非战斗减员后,能够在前线保持的兵力规模很小,还大都被防御任务拖住,无法集中起来机动部队应战,造成了此后一系列被动局面的出现。因此俄罗斯最终也不得不宣布部分动员30万人,以应对日益不利的战局。



具体在赫尔松方向,由于上述乌军面对的是俄军的精锐部队,因此在反攻作战中付出了相当大的损失。主要以第28机步旅、第57摩步旅、第59摩步旅、第128山地旅为多。因此,在赫尔松西岸的战事结束后,乌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上述10个正规主力旅进行整补。现在乌军总体上说是不缺人的,主要是缺重装备和技术兵。但是我们此前也说过,战场环境下的乌军也形成了一套随打随补、有啥用啥的体系。因此按照乌军的整补效率,在1到2个月之后,上述的乌军主力旅都将可以用于新一轮的作战。甚至在必要情况下,火线整补拉上去继续打也不是不行。由于河西已经不需要这么大规模的部队了,因此上述旅队在整补后很快就会出现在河东战场上。一方面替换下前线苦战的部分旅,另一方面则形成机动兵团,充当乌军的预备队。当然,按照乌军现在的兵力构成,在赫尔松战场释放的不仅仅是战前的这些主力旅,还有其他部队。



俄乌开战之后,乌军激活了一些预备役番号,在赫尔松战场即有第60机步旅和第63机步旅。另外我们一直怀疑乌军的预备役第5坦克旅很可能是在赫尔松方向,被拆散使用了。在此前的反攻作战中,第60旅和第63旅战损也不小,但在实战中这些预备役单位的成长速度也很快。由于其指挥机构和建制并没有被摧毁,在老兵伤愈归队和必要整补后,基本也可当做主力部队使用。上述两个旅,后续很可能也会被用于河东方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乌军后来组建的领土防卫旅也具备进攻能力。

现在可以确认在赫尔松反攻作战中有第126旅和第129旅参战,结合顿巴斯战场上部分领土防卫旅逐渐具备攻防作战能力的现实来看,这两个旅显然也是被乌军当做机动部队使用的。简单计算,仅仅以上具备进攻能力的乌军作战旅即已有14个之多,但这恐怕还不是乌军可以释放兵力的全部。在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作战序列中,还有国民卫队。它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当然除了少数几个机动旅团外,大都是承担城市防卫任务。



尼古拉耶夫由于此前俄军在赫尔松西岸的存在,克里沃罗格、尼古拉耶夫也面临着军事压力,在克里沃罗格有乌国民卫队第21旅、尼古拉耶夫有国民卫队第19团。如果上述两市的军事威胁被解除,那么这些部队也可以转用于河东。此前基辅方向的几个国民卫队旅以及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的国民卫队,都已经参加了东线作战。至于比较有名的亚速团,其实也属于国民卫队序列。当然,由于此前敖德萨到尼古拉耶夫还控制有乌克兰最后的海岸线,为了防止俄军的海陆突击,乌军第37陆战旅、第40陆战旅、领土防卫军第123旅、第124旅也在这一线布防。现在乌军海防压力骤减的话,也能抽出兵力来。总的来说,随着俄军自赫尔松西岸的撤军,南线的大战事基本结束,整个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将成为乌军的大后方。在这个区域内的军事资源除留必要部分外,都将会转用于河东。



现在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俄军自赫尔松西岸的撤军很大程度是受限于跨河补给的难度较大,而乌军在河东集结了大几十万军力,它们都是需要跨第聂伯河补给的。而且现在乌军的补给线从利沃夫到第聂伯河,再到顿巴斯,长达上千公里。那么乌军控制下的跨第聂伯河桥梁,俄军要等到什么时候再炸呢?此前我们有个想法是,俄军或许有将乌军主力吸引到顿巴斯地区,极大拉长后者补给线,而俄军自己却是在家门口作战补给,相对比较有利。

然而,现在乌军的规模非常庞大,以俄军的胃口恐怕根本吃不下太多的乌军。那么俄军为什么不炸乌军补给线上最关键的桥梁节点?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了,大家后续可以关注下这方面。如果说俄军后续还是不炸桥,那作战的压力当然会不小;如果真到了炸桥的时候,恐怕才是打急眼,要动真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