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9日乌军在赫尔松战区发动“大反攻”以来,战事已经持续了10天时间。我们在9月2日的时候,进行了一个阶段性分析,如今俄乌两军的攻防战尚在进行中,而且有一些新的情况出现。同时就整个战线上来说,期间又发生了顿巴斯乌军小队渡河夺点,以及最近又开始的乌军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同时俄军在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州交界处,也有动作。再加上顿涅茨克正面战线、塞弗尔斯克—阿特木斯克的既有战事,乌军在扎波罗热核电站方向的迷幻操作。

可以说现在的俄乌战事,称得上是“乱成了一锅粥”,尤其是相对于前段时间的相对平静而言。之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候打成这样子,大家看看时间点就会明白了——现在已经是9月份,距离入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俄军自夏季以来的操作,明显是想将战争拖入冬季,一旦到了冬天,可能会发生一些新情况。有限的力量留在那时候打,可能要比现在硬啃乌军防线的预期效果要好。但反过来说,乌克兰也能预见到冬季可能会出现不利于己方的情况。尤其是西方的援助,在冬季会变得极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乌军又迟迟未能取得有效的反攻战果,降低了西方国家及民众对其能力的信心以及向其提供支援的信心。因此乌军虽然也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但从政治上讲,这轮大反攻却不得不发。同时在军事层面,北约国家急于看到自己军援的直接效果,以修正新的对乌战略。因此尽管这轮大反攻是出于政治目的,但在军事进攻层面,却并没有玩儿虚的。

它甚至是一种不惜代价式的猛攻,从乌克兰角度讲,这是证明自己能力,求得后续支援的关键一战;而从北约视角来看,它们也想看到乌军取得的进展与付出的代价能到什么程度。目前整个战线上发生的异动,基本都是乌军主动为之,其核心目的就是上面所讲的这些。不过就我们本文来说,还是回归到赫尔松大反攻一处来详细谈谈。目前关于赫尔松大反攻的情况,网络上同时出现了乌军大胜和俄军大胜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但客观地讲,目前的战事尚未结束,现在就谈谁大胜、谁大败,似乎还有点为时过早。现在的情况是乌军在战线上的确有推进,这是声称乌军大胜的论点依据;同时乌军推进的代价也着实不小,这是声称俄军大胜的论点依据。

那么赫尔松大反攻以来,到底是乌军的大胜利,还是“大送人头”,我们就集合大反攻10天来的战况以及战线上的变化,同时将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和简要的评析一并发出,以供大家参考。第一阶段战况介绍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谈到了赫尔松战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各条战线的分区,同时也讲了8月29日到9月1日的战事发展情况。为了照顾新的读者,同时也兼顾文章的完整性,这一节我们先简要地回顾下相关信息,同时增补、修正些新的信息。

首先,发生战事的赫尔松是乌克兰南部的一个州,面积2.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该州的大部分区域在第聂伯河的东岸,向西与扎波罗热州相连,向南则是克里米亚。所以说,赫尔松州是克里米亚的屏障。另外,赫尔松州还有一部分在第聂伯河的西岸,包括该州首府赫尔松市。自俄乌战争开始后,南线俄军轻取赫尔松州,同时向更西边的尼古拉耶夫州进攻。在俄军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这一方向的俄军也收缩回来,组织防御。目前所谓的赫尔松大反攻,主要的战区其实就是赫尔松州在第聂伯河西岸的这一部分。另外俄军为了防线的完整性,并没有按照行政区划控制全部的赫尔松州区域,但同时又控制了尼古拉耶夫州的一部分。

我们根据俄军的防御状况,将这一战区的战线分为了四个部分,即北部战线、河防战线、中部战线、南部战线。各战线的分区及截止9月1日结束时的战事情况分别为:北部战线:俄军防御自因古列茨河上的阿尔汉格利西克开始,转向东北为奥利吉涅和维索科皮利亚形成的一个突出部,然后再折向东南,沿着米罗柳比夫卡向东,经佩特里夫卡,直至第聂伯河边的佐罗塔巴尔卡。

这条防线自然不是瞎划的,而是沿T2207公路的走向分布。俄军控制了这一防线便阻止了乌军利用此线转运兵力、物资的可能,其西侧的起点阿尔汉格利西克同时还是因古列茨河防线的北侧起点,而东侧的佐罗塔巴尔卡则锁住了乌军沿河南下的可能。另外自维索科皮利亚至阿尔汉格利西克有铁路线经过,俄军控制这一段铁路就掐断了乌军自第聂伯罗州与尼古拉耶夫州在此方向的联动。当然如果从进攻角度讲,这条线向北30多公里处即为乌克兰重镇卡夫巴斯,俄军在这里的存在,自然是令乌军不爽的。乌军在此前的反攻作战中就一直在磨这条防线的俄军突出部,其中在7月下旬传出的所谓俄军2000人被投降的事件,就发生在维索科皮利亚。当然,这一战果并不存在,不过是网上的以讹传讹罢了。自8月29日大反攻以来,乌军第128山地旅、预备役第60机步旅、海军第73特战中心、外国雇佣军团即在此方向投入作战,另外卡夫巴斯本地还有国民卫队第21旅。

截止到9月1日结束为止,乌军主攻的方向仍是位于突出部的维索科皮利亚和奥利吉涅,另外在防线东部有牵制性进攻行动,而在西侧的阿尔汉格利西克也有攻势。当时乌军取得的进展是将维索科皮利亚的俄军逐渐压迫出城镇,同时攻入了阿尔汉格利西克,但当地俄军也在反击中,至于东侧的牵制性作战则无进展。河防战线:

蓝色箭头为乌军桥头堡这一战线的俄军主要以因古列茨河为依托,在河东岸组织防御。其北侧起点为上文中提到的阿尔汉格利西克,向南的主要村镇依次为旧西尔利亚、新德米特里夫卡、大亚历山德里夫卡、小奥列克桑德里夫卡、达维季夫布里德、比洛吉尔卡、洛佐韦、安德里伊夫卡(乌军桥头堡),以及再向西南延伸的七八个村镇,直到中部战线的核心点斯尼弗瑞夫卡东侧为止。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沿河布防其实很好理解。尤其因古列茨河九曲十八弯,河东岸有大量小高地、林地和村镇可作依托。同时沿着河岸后也有公路相通,便于转运兵力和物资。乌军在此前的反攻作战中,也在进攻因古列茨河防线。其选择的渡河点是洛佐韦和安德里伊夫卡段。之所以选在此处是因为乌军后方有重要的屯兵地可通过公路输送兵力、物资到河西岸的乌军进攻出发阵地,这一区域有森林可作为掩护。

而在渡河地段河流平直,便于强渡,渡河后的洛佐韦和安德里伊夫卡又是小村镇,便于拿下,附近也有大片森林可做依托。渡河乌军在此重整后,附近即有公路,无论是向北冲击瓦解俄军河防,还是向东南沿路直冲第聂伯河边都比较方便。在大反攻之前,乌军应当是保有洛佐韦和安德里伊夫卡渡口桥头堡的。在8月29日反攻中,乌军在此方向下了血本,估计有第17坦克旅、第35陆战旅、第46空突旅、第57摩步旅、第61猎兵旅及预备役第63机步旅的一部可能于此方向参战。

在乌军的极大投入下,这路部队直冲距桥头堡4公里外的苏霍伊斯塔沃克,并将其占领,随后又占领了科斯特罗姆卡,并折向东北进攻布鲁斯金西克,没有得手后又折向西南进攻夏斯利韦。同时此方向乌军也在攻击附近的达维季夫布里德,但截止9月1日为止没有进展。中部战线:这一战线是在俄占的尼古拉耶夫州区域,其东接河防战线,西接南侧的赫尔松市外围防线。该战线的俄军核心支撑点是是斯尼弗瑞夫卡,这个城是中部战线和河防战线的连接点,同时卡住了重要的公路、铁路转运枢纽。

乌军若控制了斯尼弗瑞夫卡,不仅将极大便利己方的兵力、物资转运,同时该城也有铁路、公路直通赫尔松市,乌军若沿路进攻,则将开辟通往赫尔松市的又一路线。在乌军大反攻之前,当地俄军率先发起攻势,并控制了重要的前沿要点布拉格达特涅(北)。这个点向北威胁了当地乌军的公路补给线,向西跨越乌军一个城镇壁垒带后,则可直冲尼古拉耶夫市。8月29日大反攻开始后,乌军第59摩步旅及预备役第63机步旅的一部可能在此方向作战,进攻重点便是布拉格达特涅(北)。不过战至9月1日,无任何进展。南部战线:这条战线在赫尔松市的外围,俄军的前沿防御要点分别为:柳博米里夫卡、特尔诺维波迪、泽列尼盖、布拉戈达特涅(南)、索尔达特西克、普拉夫季涅、奥列克桑德里夫卡。

这条防线距离赫尔松市和尼古拉耶夫市几乎是相等的,乌军在这条线北侧的波索德-波克罗夫西克重点屯驻,俄军则在线南侧的基谢利夫卡重点屯驻,既作为出兵阵地,也作为城市的外围屏障。乌军若想直接突击到赫尔松市外围,那么只有在这一方向有进展才可能。其主要进攻的通道也很明晰,就是沿着M14公路直冲赫尔松市,而上述的大部分要点都是在这条线上或者两侧。另外在最南边的奥列克桑德里夫卡比较独立,这里有沿海公路,也是乌军突击的一个方向。8月29日大反攻开始后,这一线上的乌军第28机步旅、第59摩步旅一部、领土防卫军第126旅,以及由顿巴斯后撤整补的第24机步旅一部从这一方向发动攻势。另外乌军后方尚有领土防卫军第123旅、第124旅及国民卫队第19团。

截止到9月1日为止,乌军在南部沿海的奥列克桑德里夫卡方向无进展,在主交通线上一度突进至基谢利夫卡,并短暂控制了沿线几个村镇点。但在俄军随后的反击中,乌军的战果未能保持,最后只控制了柳博米里夫卡一处,之后又转入了对峙攻防中。当然也有消息称柳博米里夫卡乌军也没有实际控制,且当个参考。第一阶段总结

由乌军在大反攻前几天的攻势作战情况可以看出,其主攻的方向在河防战线、其次为北部战线、再次为南部战线、最末为中部战线。乌军的作战企图可能是突破俄军河防后向北沿河进攻,同时北路乌军削平俄军突出部,并沿河向南进攻,彻底瓦解俄军北部沿T2207公路为核心的防线和沿因古列茨河为依托的防线。

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则北路乌军会沿第聂伯河南下,河防乌军会沿公路向东南进攻,一举瓦解俄军在河西赫尔松部分的北半部防御。至于在中部战线和南部战线上的作战则相对处于辅助地位,但也没有放弃取得进展的预期。尤其是乌军在南部战线的赫尔松外围也投入了主力军在猛攻,当然仅凭这些力量不足以直冲赫尔松市并将其夺占,主要目的是尽可能距离赫尔松市近点,军事上牵制俄军力量不至大力北援,政治上也好做宣传。

当然,乌军在这几天的大反攻中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尤其重装备损失不少,对后续攻势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不过乌军在这次反攻作战中投入的力量众多,开战前几天的损失虽重但还不至于不可承受,其攻势依旧在进行中。第二阶段战况介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战况介绍以我们发文的时间点区分,并非是军事意义上的阶段区分,因此这个第二阶段展开中提到的时间段是9月2日到7日这段时间。北部战线:9月2日,俄军在突出部方向进行反击,在控制奥利吉涅后,又攻入了维索科皮利亚的南半部。而在阿尔汉格利西克,俄军仍与攻入的乌军在激战。而在T2207公路的东侧防线上,乌军也展开了攻击。北线俄军处于补给线的最远处,而且在赫尔松市俄军不敢轻易北上,俄军机动部队又多集中在河防渡口方向的背景下,其又面临了乌军多点进攻的局面,因此压力颇大。

战至9月4日,乌军再次将俄军压迫出维索科皮利亚,同时发布了在该镇升起国旗的照片。另外在奥利吉涅,俄军也被压迫出来,在阿尔汉格利西克,则是双方各占一半的情况。毫无疑问,乌军在北线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俄军第一道防线在逐渐瓦解,突出部的关键点被夺占。同时在T2207公路的东侧,乌军也在取得进展。在此线守备的俄军空降部队压力颇大之时,黑海舰队的海军步兵前往增援,以稳定战线。到9月4日的晚些时候,俄军空降兵集中机动部队再对维索科皮利亚和奥利吉涅进行反击,但没有得手。在T2207防线东侧的佩特列夫卡等点位也告失守或放弃,乌军逐渐将俄军压出T2207公路沿线。

赫尔松北线不同信息源的地图,主要T2207公路沿线到目前为止,俄军正在后备阵地与乌军激战,由于东西两侧端点尚在俄军手中,因此完整的防线仍然存在。但后续战事不利的话,俄军只能被迫退到第二道防线固守了。河防战线:9月2日,乌军在突击至距桥头堡约10公里的夏斯利韦之后,由于俄军空炮火力的拦阻,没有能进一步向东侧公路方向前进,而是又折向西南进攻别济缅涅。因为乌军的进攻并未能冲破俄军的火力网,故而无法向两翼有效拓展,因此形成了一个狭长的突出部,并不断承受俄军空炮火力的杀伤。由于此方向为乌军主攻方向,后续兵力较为充实,且还在从其他方向调配兵力,因此乌军试图继续突破的信心没有动摇。

而俄军在当天的晚些时候,终于空袭摧毁了乌军渡河的3处浮桥。另外在安德里伊夫卡西南方向布拉戈达季夫卡的俄军,也渡河进攻了乌军一侧的特尔尼夫卡,有迂回至乌军渡河点侧后之意。9月3日,由于后续补给通道中断,渡河的乌军不得不又缩回到苏霍伊斯塔沃克,俄军对整个区域内的乌军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与此同时,乌军在河西的前进基地别列兹涅戈瓦托遭到火力打击,集结起来的重装备损失不少。但乌军的后续兵力依然充沛,为了打开通往东岸的通道,乌军直接以重兵攻向俄军前一天夺占的桥头堡,在控制了渡河点后,直接攻取了河对岸的布拉戈达季夫卡。应当说乌军这一手打得是相当好的,不仅重新打通了通往河东的通道,还扩宽了桥头堡。随后乌军又重新修复了至少一处浮桥,继续向河东填兵。在生力军的支持下,渡河乌军再度由苏霍伊斯塔沃克向科斯特罗姆卡冲击。不过由于重武器损失较多,此时开进来的乌军步兵多是乘卡车和民用车辆,甚至是校车抵达的,这对乌军的进攻能力影响不小。

到9月4日,俄军对渡河乌军的区域进行大规模轰炸,而乌军仍在极力向河东增援,试图保持既有战果。9月5日,乌军增派的渡河装备抵达河西,同时乌军还在利用民用车辆不惜代价地向河东输送步兵,试图复制北线步兵绞肉战的成功。但此处与北线不同的是,俄军在此集中了充沛的空炮火力,乌军又是背水一战,因此在桥头堡区域的乌军所处状况并不太好。据俄方消息源称,乌军渡河部队隐匿在河东的森林中,平均每1000米才配有3到5台重装备。到9月6日,这一路乌军部队中已经少有坦克,而是依托步战车及西方支援的轻型装甲车辆,试图支持步兵来扩大控制区,但是没有得手。同时俄军继续袭击乌军的渡口和集结地。为了反制俄军炮火,乌军从后方向前线输送重炮部队,但在输送途中遭到一定的杀伤。

不同信息源的乌军突出部情况到目前为止,这一战线上乌军还在继续填充步兵,而俄军在阻止乌军进一步发展攻势的同时,在极力通过火力杀伤渡河乌军。中部战线:9月2日,乌军再向布拉格达特涅(北)发起连级进攻,但当地地形极为开阔。乌军在损失2辆步战车及部分步兵后后撤,俄军则以炮火打击周围的乌军集结地,不过总体战事不算激烈。

有消息称乌军正在向这一方向继续运送重型装备,进攻的企图依然明确,毕竟这一方向俄军的存在,对尼古拉耶夫的乌军始终是比较明显的威胁。但直到9月5日时,乌军在此方向的攻势也没有组织起来。很可能是将这批重装备转用于他处。尤其是在最关键的河防战斗区域,此方向的乌军最缺重装备。到目前为止,这一战线基本处于对峙炮击状态,没有大的变化。南部战线:9月2日,此方向乌军攻势被打回来后,仅多控制了北侧的柳博米里夫卡。不过乌军没有放弃继续进攻的努力,仍在重组部队,准备下一轮突击。同样俄军在恢复大体态势后,也在重整部队,双方暂时进入对峙状态。

至9月4日,乌军重组了第24机步旅、第28机步旅和第59摩步旅的战术群,并集结在接触线上。俄军在此方向的空降和摩步部队则向集结的乌军进行火力打击,在特尔诺维波迪俄军的奇袭作战中,还俘虏了乌军第59摩步旅和右区武装的连级军官,证实了新纳粹武装也在此方向投入战斗。到9月5日,乌军重组后的战术群发起新一轮攻势,但被俄军击退,此后双方的接触线基本没有变化。第二阶段总结从9月2日到9月7日为止乌军的攻势可以看出:

其主要进攻的方向依然是河防战线和北部战线,南部战线上除了发起一次像样的联合战术群攻击外,基本进入了火力对峙状态;而在中部战线上的乌军除了发起一次连级试探性进攻外,几乎就哑火了。在河防战线上,乌军的投入可以说是相当大,几个正规旅轮番上阵。重装备消耗了,就投入步兵,甚至到了使用校车运兵的地步。不过到目前为止,尽管乌军在河防战线上投入了极大的本钱,但实质上除了拓宽桥头堡外,并无实质性进展。即便按照最乐观的控制区域估计,其最大推进距离不过10公里,这个点距离第聂伯河边的目标点伯斯莱夫,尚有35公里之遥。以这条线路上乌军的后继动力,即便是沿着公路狂飙突进,也须夺占周围10多个村镇,才可进抵伯斯莱夫城下。以渡河作战大约10天来,乌军攻势的力度来看,完成这一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网上所谓乌军渡河作战将赫尔松战区俄军一分为二,显然过于激进,因为这把刀插得显然不够深。

我们转换到最为乐观的西方地图源也可以看到,乌军的渡河突出部范围并不大,前沿几个点也还在争夺中。以这个态势,显然还得不出实际推进几公里,就可以将40到50公里的纵深拦腰截断的结论。除非说后续的乌军展现出了极强的突击力,或者说俄军突然宣布不打了,否则这一路乌军暂时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威胁力——尽管其是乌军下本钱最大的一路,其最佳预期也的确是饮马第聂伯河边。乌军在四条战线上,真正具有军事意义的实质推进,其实是在北线。我们前面说过,北线的俄军是以T2207公路为主体,向西端点为因古列茨河边的阿尔汉格利西克,向东端点为第聂伯河边的佐罗塔巴尔卡。其战术意义上上面讲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实际上在T2207公路沿线,并不是所有的点都为俄军控制,有几个点也是乌军在控制,还有个别点归属不明或处于交战区的无人控制状态。早在这轮大反攻前,乌军在此线就掀起了多轮攻势,不过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对这一方向俄军的牵制和消耗,显然是存在的。

这一轮反攻开始后,乌军在这里投入了生力军,其在赫尔松整条战线上开启多点进攻模式时,在这条战线上也是多点进攻。整个赫尔松战区的接触线有数百公里,两三万俄军其实是不足以处处守备的。这也是我们之前说乌军应该多点进攻,搞小群多路战术的原因所在。当然不是说多点进攻,小群多路就一定有效。像在赫尔松市的外围,这么打照样没啥用。但在俄军兵力处处吃紧的背景下,它总有虚弱和照顾不到的方向,而北部战线的俄军就处于这种状态。在这条战线上,光一线守备的城镇就有10来个,乌军主攻阿尔汉格利西克和维索科皮利亚等要点时,俄军就得投入主力。如果其他战线无虞,那么赫尔松俄军机动部队可以前往增援。可其他战线也在吃紧中,那么这一路所得到的增援便不足。无论是确保主要城镇,还是守住东侧的几个点,都力有不逮。所以在北部战线上,俄军现在可以说是丢了第一道防线的大部分中段要点,按照西方比较乐观的消息来看,大部分公路地段已是乌军控制。

不过由于西侧的阿尔汉格利西克和东侧的佐罗塔巴尔卡,乌军尚未夺占,而中段也不是说拿下公路要点就无虞了,公路南侧照样有一系列村镇点,这样俄军仍然可以重组起后续防线。由于这条线距离公路极近,乌军仍然无法有效利用公路,而且此前所说的拿下阿尔汉格利西克,沿因古列茨河南下;拿下佐罗塔巴尔卡,沿着第聂伯河南下;打通维索科皮利亚到阿尔汉格利西克的铁路段等目标均未实现,乌军距此线的战略意图还相差甚远,尽管这已经是乌军取得进展最大的一路了。简评由以上两个阶段,共计10天的乌军赫尔松大反攻来说,截止目前为止大体的情况就是上面所介绍的这些了。就乌军各个战线的进展来说,北部战线突破了俄军第一道防线,目前还在进攻;河防战线桥头堡有所扩大,但目前的状况无法继续突破,且处于被重点照顾的空炮火力打击中;中部战线无进展;南部战线除占领一个村外,无进展。单纯以居民点的夺控来说,目前确认乌军实控的村镇大约是6到8个,加上正在争夺的约有10余个。如果说现有的战线最终稳固下来,那么我们可以说乌军此轮大反攻取得了局部进展。这个进展虽然肯定不如预期,但毕竟是有。

如果说乌军继续扩大控制区,那么实际战果显然会更大,也更方便宣传。如果说后续俄军反攻成功恢复丢掉的几个点,那么乌军看得到的战果就会被清零。如果俄军进一步反攻,那么乌军就更被动了。当然现在战事还没有结束,后面这些也还没有发生,到最后再评价为好。以目前的战局来说,就是乌军取得了局部进展。当然,在这个局部进展取得之下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比较大的。关于乌军的战损情况,我们先看俄罗斯国防部给出的相关数据参考下。自8月29日以来,俄军声称的战果分别为:

8月29日:乌军战损1200余人、坦克48辆、步战车46辆、其他装甲车37辆、机枪皮卡8辆;8月30日:乌军战损500余人、坦克15辆、步战车13辆、其他装甲车11辆、机枪皮卡6辆;8月31日:乌军战损350余人、坦克31辆、步战车22辆、其他装甲车18辆、机枪皮卡8辆、特种车17辆;9月1日:乌军战损330余人、坦克13辆、步战车19辆、其他装甲车12辆、机枪皮卡11辆;9月2日:乌军战损230余人、坦克23辆、步战车27辆、其他装甲车14辆、机枪皮卡9辆;9月3日:乌军战损150余人、坦克11辆、步战车17辆、其他装甲车10辆、机枪皮卡5辆;9月4日:乌军战损220余人、坦克11辆、步战车7辆、其他装甲车8辆、机枪皮卡9辆;9月5日:乌军战损210余人、坦克12辆、步战车11辆、其他装甲车8辆、机枪皮卡6辆;9月6日:乌军战损150余人、坦克4辆、步战车6辆、其他装甲车5辆、机枪皮卡2辆。总计在以上9天时间内,俄军声称的乌军战损为3400人左右,摧毁的主要装备为坦克168辆、步战车168辆、其他装甲车123辆、机枪皮卡64辆、特种车辆17辆。

以俄军统计的惯例来说,它所声称的乌军战损并非是阵亡数,而是阵亡加重伤(到丧失战斗力)的合计。当然在真正的战场上,这一数据其实是靠估计。我们之前估计俄乌战场双方的人员战损比大约是1比5左右,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近期美国媒体采访乌军赫尔松反攻伤员时,有伤员自己给出了同样的比值。不过实话说,在这次的赫尔松攻势中,乌军大多是遭受了非接触式杀伤,这一战损比恐怕还要悬殊些。在兵员之外,主要的看点是重装备方面的毁伤。以俄军公布的战果数来看,其摧毁的装甲车辆相当于低配版乌军4到5个机步旅的装备数。如果考虑到现在乌军实际装备的重武器比率,基本是宣称摧毁了这次参与大反攻的乌军部队半数以上的重装备。另外我们注意到,此次俄军声称的战果中并没有单列乌军火炮的毁伤数。之所以没有单列,倒也不是因为乌军没有火炮参战,而是没有成规模的火炮参战。在目前流出的战地视频中,也很少发现赫尔松方向的俄军成功毁伤乌军火炮的信息。

换言之,乌军的赫尔松反攻主要是靠着坦克、步战车、装甲车、机枪皮卡为主力,夹杂着大量卡车和民用车辆及步兵来组织冲击的。这也可以跟目前战场上的乌军视频信息,互相印证。这样的场面,其实跟战前的乌军相比,是挺令人跟唏嘘的。在俄乌战前,乌军有29个一线战斗旅,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另外国民卫队的几个机动旅也是机械化。以乌军机械化旅的构成来说,是编有1个坦克营、3个机步营、2个自行火炮营、1个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炮营以及其他的勤务支援分队。

这一个旅下来,坦克、步战车、火炮及辅助装甲车辆的总数基本要达到200辆/门左右了。然而经过了半年作战,恐怕乌军手中已经凑不出一个完整的机械化旅了。在这次的赫尔松大反攻中,确认的乌军正规旅番号计有第17坦克旅、第24机步旅、第28机步旅、第35陆战旅、第46空突旅、第57摩步旅、第59摩步旅、第61猎兵旅、第128山地旅、预备役第60机步旅、第63机步旅。以上多达9个正规旅、2个预备役机步旅,要按照满编状态算,总计会有不下2000辆坦克、步战车、装甲车以及火炮。然而我们看乌军这次出动的阵容,除了其自己保有的苏系坦克、步战车之外,主要是西方支援的T72系坦克、BMP系步战车、M113系装甲车以及一些轮式轻型装甲车和防地雷反伏击车。至于相应规模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则是缺失的,之所以相对缺失我们在上期文章中也提过了。乌军原定计划是从顿巴斯方面抽出机动炮兵,结果顿涅茨克武装在7月底发起了针对乌军正面战线的攻势,这部分炮兵又都到顿巴斯正面战线稳定局势了。

所以这次赫尔松大反攻,乌军看似正规军的旅级番号出动了将近三分之一,但所看到的只是“丐”版的机械化部队。你要说北约帮助组建的新军在哪儿,那这就是了。看不上眼?有这都还不错了,要不然开着校车上前线的大头兵也不在少数,这该算哪一类部队?所以指望这类部队在没有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情况下,跟当面俄军打阵地攻防战,并不轻松。乌军真正能取得的进展,实际是在俄军力量薄弱处靠着大量步兵冲击居民点,利用俄军步兵兵力不足的劣势和不愿意打城区绞肉战的心理,来发展战果。典型的例子,如河防战线上乌军的突破,乌军步兵想要跟俄军步兵打照面是不容易的。你冲过来,它就后撤,然后就是火力覆盖。如此反复,就看你的兵力多,还是它的炮弹多。在乌军取得较大进展的北线,俄军兵力不多但战线却极长,而且空炮火力的优先支援方向还不在这里。

那么乌军步兵多点冲击城镇,当地俄军就没有足够力量应对。而且你就算想要集中机动力量打反冲击,那么好吧,咱们就在城镇内搞步兵缠斗。你VDV才几个兵啊?我能在这里跟你缠斗的同时,还能在其他战线点照样发起攻势,你能守得住所有点位吗?现在在河防战线上的乌军,其实就是想复制这样的天灵盖战术。这种战术听起来很愚蠢,而且确实会付出极大代价,但它对兵力劣势的守方而言,达到一个极限值之后,的确是可以形成突破的。乌克兰现在是全国大动员,兵力数量有的是,而且无论是北约还是基辅的决策层,没人在乎这些乌军是死是活。只要能够推出进展来,那就是战果。

对付这样的乌军战术,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增兵应对,一个就是加大火力。如果兵力不足,火力不够,又想避免近战损失的话,那就脱离接触。将来自己兵力和火力足够了,自然也还能打回来。当然在俄军的意识中,它对于打击乌军的重装备更感兴趣。因为客观上讲重装备是可以形成现实威胁的,技术兵的培养也远比步兵要困难。乌军这次就是玩儿天灵盖战术,也是在尽可能多战术车辆的支援下进行的。所以相对来说,俄军在确保赫尔松市不丢的前提下,更愿意将机动力量集中到河防地带去连人带车的炸乌军,毕竟桥头堡范围有限,那地方相对好炸些。反过来在北线,乌军大为分散,有限的炮弹远不如在河防方向的打击效果好。

所以对俄军来说,可能的作战预期就是在确保赫尔松市和尼古拉耶夫方向阵地不失的前提下,在北部有限收缩,而集中力量先打残乌军在河防的部队,再有余力的话抽兵北进,恢复战线。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预期,实战中俄军可能也会面临多种困难,比如赫尔松的后勤线并不稳定,比如乌军在哈尔科夫组织的反攻等等都会影响决策。因此后续战事的走向如何,现在谁说了也不算。总结现在的作战阶段就是乌军在用天灵盖去磨狼牙棒,你狼牙棒再硬也有挥累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赫尔松方向乌军进展。至于到最后到底是谁输谁赢,还得看接下来双方的决策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