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七号-宋,原文标题:《取消汽车排挡杆是忘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汽车排挡杆是用在汽车变速器上,主要作用是支持汽车换挡。如今越来越多汽车选择取消排挡杆设定,采用了更简洁、更有科技感的超短拨杆(拨钮换挡)或按钮式换挡。
比如不久前刚上市的几款新车中,一汽-大众揽巡虽然叫法是“拨杆式电子换挡杆”,但杆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叫它拨钮换挡更合适。主打运动的北京现代全新菲斯塔N Line更是直接采用了按钮式换挡,全然剥离了运动性轿车的传统基因。
在很多人看来,取消排挡杆会丧失乐趣,是忘本,表示不能接受变化。为何车企没有关注这些声音,还是坚持推动新设计,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排挡可以增加多少乐趣?
纵观历史,排挡杆并不是天生就和汽车分不开,排挡一开始也并不有趣。
比如奔驰一号,它有一个简易的“排挡”,可以负责前进和停车。当时方向盘都还没玩明白,左手还要分心顾跟杆子,排挡谈不上乐趣。
福特T型车作为人类工业的里程碑,最早时也没有排挡杆,而是通过三个脚踏板(高速、低速、倒车)来控制车速。这款车方向盘后的手柄其实是油门。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排挡杆的乐趣。手动挡不会像自动挡那样帮助你安排动力输出,而是根据你的意愿来执行。
所以经常在同一台车上,有的人就是怎么都开不明白,但另一个人却开得飞起。就连藤原拓海换上新的赛车引擎时,也琢磨了好久换挡时机,最终还是藤原文太点破要到一万一千转才能发挥它的真正实力。
发动机扭矩输出和转速有关,因为调校不同,各种发动机扭矩曲线也会不同,因为86是用来跑山道,调成高转高扭可有更好出弯表现。
所以要和热爱开手动挡的人聊对挡位的理解,他能和你说一天一夜。但现实很残酷,随着自动挡普及,真实手动挡用户数量很有限。根据《 J.D. Power and Green Car Report》公布,2019年美国售出的1170万辆新车中,有12万辆配备了手动变速箱(占1.1%)。手动变速器新车的销量比2018年下降0.5%,而且大部分是用在最低配车型上。
国内也一样,上个月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就传出计划于明年3月底正式停产手动变速器,舆论一阵哗然,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手动变速器越来越不吃香了。
虽然燃油车还在使用电子换挡杆,不过这时自动挡带给人的操控乐趣其实已经不大。电子换挡杆省去传统机械式的换挡模式,全部采用电子信号进行代替,所以在换挡时档杆的位置不会有移动。虽然挡把可以做得非常漂亮,但人车合一的乐趣少很多。自动挡位和转速的对应关系已经帮你设定好,容不得你反驳。留着挡把,更像是一种文化习惯的象征。
没有排挡杆,我们获得了什么?
俗话说有失有得,没有排挡杆,汽车也有了新的体验,也催生出一些新的变化。关于以下这些,就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1. 乐趣和设计难度成正比
因为排挡是最常使用到的部件,它的人机工程学要求很高。比如体验过雅阁后,会感觉CRV的挂挡得伸手去够,舒适度会差一些。
换挡杆要让人舒适,需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一些全球车,更要关注人机工程的优化,否则用起来会特别别扭。这就像成衣设计,假人模型就是一个基准,如果这个基准都不一样,你说亚洲人穿欧洲人的衣服,会好看吗?
汽车也是如此,也要量体裁衣。
拿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一份公开发表论文来说,论文提到,国内汽车的HVI相关标准大都是基于SAE人体建立,但就有研究表明,亚洲人和欧美人在驾驶习惯上有明显不同,并且中国人体与SAE人体在身高尺寸及上下身比例上也存在差异。
关于排挡杆的人机工程需求,呼声最大的是“排挡位置适中,不需要弯腰操作”,这就涉及到排挡杆前后位置、排挡高度、排挡杆倾角、排挡操作空间的优化。所以如果厂家走心,要让各国市场的人满意,就要针对当地需求优化。可这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设计成本增加,如果选择取消排挡杆,采用拨钮式换挡或按钮式换挡,这种问题就不存在了。
2. 降低排挡杆异响甚至损坏的概率
悬臂高度越长,越容易出现长时间使用后,在颠簸路面出现异响。为什么这么说,你可以拿两把长度不同的尺,手握住尺的一端,用相同的力道摇晃它们,50厘米长的尺会比20厘米长的尺晃动幅度更大。
如果采用拨钮式换挡或按钮式,发生异响可能性会大幅减低。长杆式更容易发生螺丝、螺栓和螺母松动问题(异响、损坏的关键原因之一)。
用工程语言说,它属于振动异响。比如下图是针对排挡杆的振动耐久测试,常温环境下,振动频率60Hz、振动加速度4.4G,分别在垂直方向、横向、纵向各进行4小时振动耐久。做这种程度的测试基本可以模拟出产品使用三年后的状态。从测试的结果看,确实有产品出现过故障或损坏情况。
其实电子排挡消灭手动挡也有类似的好处,中级车作为最早取消机械排挡杆的阵营,目的之一是提升NVH。
这源于电子排挡杆是隔绝传动系振动的一种手段,它斩断了传动系与乘员舱的硬链接,从物理结构上切断动力总成的震动。如今采用的旋钮式或拨钮式换挡器,则更进一步优化了NVH。
另外,不仅是异响,使用过老式换挡器的朋友,最多吐槽的是换挡器的皮套撕裂。这种现象其实厂家在研发中就有考虑过,比如下面是某车企的要求:
先在低温下进行3900个循环,后在常温下进行630000个循环,具体各挡位循环次数如下所示,加载速度为300mm/s,试验后观察换挡护套的破裂情况。这种做法是为了模拟汽车在经历各种环境,各种使用后的状态。
针对这个问题,一些质量要求严格的车企大家可以放心,只要不是暴力使用,坚持3~5年不会出现裂纹。但不排除一些厂家不太注重这种后期才会爆发的品质问题。所以为啥不干脆取消排挡杆呢?这样既无后患,还让内饰更有科技范。
3. 少了一个防盗方法,但科技方案已经出现
排挡锁安装在排挡杆手柄部位,可使排挡杆不能移动,即使启动发动机,想开走也难。
不过现在的汽车已经开始启用哨兵模式。车辆处于驻车状态时,车主能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车身四周摄像头的视频信息,一旦车辆被碰撞或移动,外部摄像头就会录制车辆周围的环境,并通过手机APP/短信通知车主,同时在车机上也可以查看录像。
总之,换挡器更迭不仅让中通道获得了更开阔的空间,更呼应科技感,也对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人机工程设计有益,厂家愿意推它也就不奇怪了。
总结
排挡杆的消亡是时代使然,它顺利完成了使命。其实新式的换挡方式并非一无是处,除普遍认知上的凸显科技感外,采用它还有很多工程学缘由。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会有新的认知,这些变化对车企和消费者都不见得是件坏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七号-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