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汪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不久,南开大学一本科生直博北大后被曝抄袭论文。面对质疑,该生称,自己对抄袭一事不知情,写作材料来自论文辅导机构,由国外论文翻译拼凑而来。“我也是受害者”的甩锅言论,让人大跌眼镜。


论文代写,不是新鲜事。以往类似案例中,一些本科生、研究生付出了被取消学位甚至更惨重的代价。这些学生之所以甘冒风险,花费重金找枪手或机构代写论文,是因为保研、毕业等前途大事对论文“发刊”有刚性要求。当然,明白其动机,绝不代表支持其行为。


代写论文,是不折不扣的弄虚作假,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和教育公平,污染了严谨规范的学术氛围,抹黑了学术尊严,必须旗帜鲜明地遏制。


媒体的调查,揭开了论文代写更深度复杂的一面。比如,市面上的培训类机构里,除了违规从事论文代写的,也有正规提供辅导服务的,当然也不排除“挂羊头卖狗肉”者;论文代写机构里的写手,有些打着名校教师噱头但不提供证明材料,有些则接是“外包”活的大学本科生甚至大一学生团队,最终的论文质量水平不一;在收费上,标准相差较大,但对普通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在论文的审核和发表环节,还涉及代写机构与杂志社、期刊等出版单位的利益纠缠,如果手握发表权的出版单位成员“捞过界”,在外充当代写机构老师或写手,既当冒名顶替的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利益冲突及对规则的破坏性更加错综复杂。


这也就决定了,对代写机构的治理,既要依法严格进行,又要分门别类,不能轻易放过破坏规则者,也不能“误伤”,要让依法依规提供正常服务的机构得以生存,满足市场需求。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包括师德师风教育,也包括在待遇、福利保障、职业晋升等物质精神层面的关怀,尽力让教师在本职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获得体面和尊严。


加强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论文的全程性考察,既要重视论文质量的最终呈现,也要重视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监督。另外,对出版单位,既要充分尊重其对稿件审核的独立自主权,也要监督其收取版面费等行为的正当性、合理性、必要性,没有正当理由收费的,必须严格落实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收费约稿编印图书和期刊的通知》要求,维护论文出版的公益性。


更进一步看,论文代写之所以有需求,根源还在于供需矛盾和学术管理评价体系。


供需矛盾有二:


一方面,是有日益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群体和可发表期刊提供的容量有限的矛盾。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超过了110万人,2021年达到了约120万,其中硕士招生量约占总量的90%,他们构成了发表论文的主力军。但可供他们发论文的期刊并不可能同步增长,且期刊特色、论文质量要求、发稿周期、费用等都对学生们提出了较高要求。


另一方面,是本应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的高校教师与学生群体不能匹配的矛盾,这其中,不排除有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不将心思放在指导学生、一门心思在校外兼职“搞副业”上,也有高校管理中师生权责不明、相关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到位的因素。


学术管理评价体系方面,则表现为在保研究、毕业等重要环节,过度信奉发刊论文对于学生学术能力和水平的证明力度,甚至扭曲为“唯论文论”,宁愿相信一纸“水论文”,而忽略考察学生真正的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这种现象,不仅发生于学生群体,在高校教师群体评职称等领域也同样存在。


2020年,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在我国各领域的学术研究中都旗帜鲜明地提出破除“唯论文”导向,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期“不拘一格降人才”。


总之,治理代写论文乱象,要有发现一起追查一起的紧迫性,也要有久久为功的长远思维。还学术一片净土,维护学术秩序与尊严,永远在路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汪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