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 (ID:meerjump),作者:院办呲水枪,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周傻宝问我,都说人类是高级动物,可为什么熊和蛇都能冬眠,但只有人,必须不停工作一辈子?
这个提问,让我不由梦回毕业那日,其他同学都在为彼此离别痛苦,只有我,在为即将永别的寒暑假而痛哭。
直到后来工作后,我才发现自己哭早了。
掰着指头算,毕业后我不光失去了寒暑假,还失去了周末,甚至连国庆、中秋、劳动节这样的节日,都用调休这种卑劣的手段背叛了我。
表面放了三天,实则只是赏赐了一个从我这抢走的周末。
想到这,我不禁在朋友圈哀叹,“好羡慕动物能冬眠啊,做人连多休息一天都是奢望。”
我一东北朋友给这朋友圈点了个赞,私窗发了一句:“我给你指条明路。”
他说想要冬眠很简单,只要去东北农村工作,别说每年想放三个月寒假,只要累了,想干半年休半年都可以。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要骗我去东北搞传销。
结果当他展开详说了一番后,我发现东北人会冬眠,居然是真的?!
东北猫冬现场,比末世狂欢还带劲
老铁问我,“你知道猫冬是什么意思吗?”
“只要开始猫冬,就意味着东北人直到明年春天才会工作了。”
作为一名南方土狗,我虽然没有猫过冬,但我起码玩过躲猫猫。
于是我便猜测,猫冬,理论上应该就是东北人顶不住冬天寒冷,而躲在家的一种体面称呼。
从老铁赞许的眼神来看,我应该没有猜错猫冬的大致含义。
这让我不禁内心有点膨胀,心想不就是冬天不出门嘛,这事有啥好稀罕的?
可接下来,当我目睹了东北人分享的猫冬真实场景后,受到强烈视觉冲击的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格局和眼界是如此狭隘。
首先让我被震撼的,是东北人为猫冬准备的囤货量,实在是太狠了。
依稀记得几年前,跳海曾写过一篇《东北,正在成为大白菜的一部分》,看完那篇文章,我做了一个被白菜吞没的噩梦。
“你知道吗,无论我跑到哪里,都有数不尽的白菜叶像波浪一般淹没我,把我变成它们的肥料。”
当我看到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户东北人每年冬天至少要购入200-300斤白菜时,我心里更是疑惑,东北人胃袋里难道是有黑洞吗?
囤这么多白菜,一家三口不长个十张嘴,怎么才能吃完啊?
为此,我还专门关怀了一下东北的朋友。
问他们是不是一到冬天,超市里就再也买不到新鲜蔬菜了,不然有何需要为了猫冬囤这么多菜?
结果老铁微微一笑,告诉我都21世纪了,农业和物流这么发达,东北人囤菜当然不是因为买不到菜。
而是因为每年冬季,东北人都会随机被两三米深的暴雪而堵死家门,只有靠家中壮丁使出跳窗绝技,才能开辟一条紧急求生通道。
这时你就会明白,在东北,为猫冬囤货时的格局有多么重要。
如果你不想骑着长满冰刺的死亡单车买菜,或者不想隔着3厘米靴子底都被冻到忍不住跳踢踏舞...
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猫冬前死命囤物资。
既然是为了保命,那么光囤白菜肯定还远远不够。
正常情况下,甘蓝辣椒、芹菜香菜、萝卜冬瓜、蘑菇山药...一切平时你会吃的蔬菜,都要在猫冬前以几十至上百斤的规模批量购入。
“就算大雪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维生素”,是独属于东北老铁的小情歌。
给人囤完了菜,接下来,就是动物们命运接受审判的时刻。
在东北,只有为长膘足够努力的动物,才有资格获得登上猫冬方舟的门票。
牛羊冬季正是圈在栏里养精蓄锐的时候,但对小鸡而言,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就是它们该上路的时候:
老铁之所以选在雪后杀鸡,不仅因为鸡不长肉了,还因为大自然会在这时候赠与人类优越的保鲜条件。
只要他们乐意,随手从院子里捞雪,就能像女娲造人那样,徒手捏出一台纯天然的冰柜。
像这样的冰柜,老铁们的梦想有多大,就能塞下多少的鸡鸭鱼鹅猪。
一个东北朋友和我说,每年冬天,他爸都会直接买回家两头猪,剁碎后丢在院子里就不管了,每次有客人来后院都会吓一跳,以为误入了什么大型碎尸现场。
原本我怀疑这位朋友是在吹牛,结果看到一张东北普通人家囤冻饺子的图时,我沉默了。
不用担心这些露天储存的食物会脱水变质,在猫冬这一块,东北人均都是自学成才的物理大师。
只需要把肉类浸入冷水中涮两下,拿出来后就会自动结出一个冰壳。
你问东北大爷,啥是升华,大爷会指了指冰壳下久冻依旧鲜嫩的肉告诉你,这就是升华。
和这些能够堆满几十平米的蔬菜、水果、肉类、苞米、煤炭、冷冻速食相比...那些几百斤的大白菜,不过是是东北人为猫冬所囤下最不值一提的资源。
不过如果你问我,东北人猫冬时,有没有什么比囤货更狠的操作?
我会说,那必然是猫冬采购时,那低到令你意想不到的价格。
在电商发达的当代,我一直以为,购物最实惠的途径,就是网购。
但在东北人猫冬前的集市上,你会发现,那些年李佳琦和薇娅都没打下来的价格,居然全被东北黑土地孕育出的绝对力量给干翻了。
一斤苹果只要1.5元,5块钱可以买五个凤梨,只要24块钱,就能在猫冬大集上顺走一大箱草莓...
刚开始听说猫冬要总共采购上千斤的物资时,我还在为东北人的钱包隐隐担忧。
但在了解远低于一线城市四五倍不止的物价后,我才发现自己又多虑了。
大集上便宜的物价,不仅让东北人填饱了肚子,还把我给馋哭了。
比如被称为“抗氧小红果”的树莓,当它被称为树莓或者覆盆子时,起码20一盒。
但当它在东北大集,被老铁亲切喊回“脱吧”的乳名时,8元3盒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如此实惠的物价,既来自东北黑土地给予人们的馈赠,也来自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放弃内卷、抱团取暖的本能共识。
毕竟在东北,温度最低时是真的可以冻死人。
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倒霉蛋,喝多了睡死在路边,第二天身体再暖和过来的时候,就是进殡仪馆火化炉的时候。
这时候,无论是顾客还是小贩,都希望能够早点回到自家的热炕头上,比起赚钱,更重要的永远是和家人能够彼此依偎。
实名羡慕过东北老铁后,我也想试试猫冬
用三个词来概括东北人正式的猫冬生活,就是睡了吃,吃了玩,玩好了继续睡。
每天早上九点,是猫冬老铁们的早饭时间。
从冰柜里捡出几个提前冻好的包子,锅子下边咕嘟嘟煮粥,上面的蒸汽用来“腾(蒸)”包子,只需要十五分钟,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饭便完成了。
抓紧时间吃完早饭,老铁们最要紧的事,就是趁睡意还没完全消失,赶紧睡一波回笼觉。
早午餐进来被包装成一种chill且中产的生活方式,而在东北猫冬时,则有一个更性感的词,叫午晚餐。
说人话,就是东北人猫冬时,一天只吃两顿饭。
一个冷知识,是猫冬时,东北最珍贵的东西,除了食物就是阳光。
等睡完回笼觉,起床做完第二餐时,一般就已经到了下午三四点,这时候,东北基本上就马上要天黑了。
用小沈阳的经典台词形容,就是眼睛一睁一闭,猫冬的一天就过去了,再一睁一闭,一辈子也就结束了。
像这样慵懒又有些无聊的猫冬生活,东北人少则需要度过四个月,多则甚至会持续半年。
以前猫冬的时候,村里经常非常热闹,就像过大年一样,每户可能一周只能在家吃一两顿饭,其他时候都在走亲戚。
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村里依旧保留猫冬传统的人,多半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
尽管猫冬的人越来越少,但猫冬的概念,却在历史中积淀出了更加广泛的含义。
如果可以,我也想像老铁那样,每天躺在热炕头上,关掉手机电脑,日出就吃,日落就睡……
我又看了看自己的存款,还是算了,来年春天不狗带已经是上天的恩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 (ID:meerjump),作者:院办呲水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