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典 (ID:Thinkingdom),头图来源:《82年生的金智英》


收到铃木的来信,上野千鹤子回顾自己的过往,开诚布公地分享她对友情、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以下内容摘自《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篇幅所限,略有删减。


铃木凉美的信
铃木凉美的信


铃木女士:


你现在是35岁左右,同龄人确实正处于生儿育女的阶段。


近半个世纪前,奔三的我在一个工作日沿着京都闹市区的河原町散步。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同辈的女性仿佛潮水退去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愕然。小姑娘在零售店当售货员,在办公室里上班。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在逛街购物。还有推销员模样的大叔匆匆走过。可是放眼望去,愣是不见一个已过25岁、稍微有点“过气”的同龄女性。在那个年代,女生被比喻成圣诞蛋糕,24岁之前结婚才正常,过了25岁就是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


《东京贵族女子》剧照<br>
《东京贵族女子》剧照


我这一代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是24岁。那个时候,她们正独自留在家中,埋头照顾孩子。当时的托儿所也不如现在多。而且要想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必须提交就业证明,让有关部门认定孩子是无人照管的儿童。上托儿所的孩子是可怜的,母亲把孩子送去那种地方要么是出于迫不得已的难处,比如丈夫失业或生病,要么就是满脑子想着工作,“自私自利”。


“怎么能把孩子送去托儿所,还不如你辞职回家算了”——周围的人会指责年轻的母亲,婆婆跟亲妈也会出面干涉,说“还不如我来帮你们带”。婴儿潮一代的年轻父母更加艰难,因为他们大多来自地方乡镇,家里兄弟姐妹多,连老人的帮助也指望不上。


那时都没有“丧偶式育儿”的概念。女人带孩子天经地义,没有人会特意给天经地义的事情命名。在丧偶式育儿一词横空出世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坡道上的家》的剧照<br>
《坡道上的家》的剧照


当年还流传着所谓的“三岁神话”,说三岁之前是儿童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必须妈妈自己带,否则孩子就会“长歪”。幼儿园和托儿所也只收三岁以上的孩子。在那之前,女人只能憋屈地跟孩子窝在家里,咬牙忍耐丧偶式育儿的艰辛。


接着,我亲眼见证了三岁神话的草草破灭。九十年代开始的经济萧条导致男性工资迟迟没有上涨,为了维持生计,妻子也必须外出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都不会指责在孩子满一岁后重返岗位的职场妈妈。不仅如此,出生率下降(少子化)致使劳动力日趋紧张,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女性也能出来工作”,认为“没有理由不雇用女性劳动力”。我不由得感叹:搞什么嘛,原来现实情况一变,三岁神话就轰然崩塌了啊,对母亲的要求也太会见风使舵了。


尽管如此,但观察同龄人不难发现,大多数女性仍然选择了结婚生子,你们这一代也不例外。一旦有了孩子,孩子和家庭就会成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两件事将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占据女性的脑海。我是不明白为什么当了父亲的男人不会变成这样。


眼前是一个无助而脆弱的小生命,一天没人管就会一命呜呼,而且他们应该为这个生命的诞生负一半的责任。夫妻俩一起带孩子都很吃力,他们却撂下一句“孩子的事情都交给你了”,任妻子“丧偶式育儿”。孩子稍微有个头疼脑热,他们还敢冷冷地说上一句“不是你负责带孩子吗”。孩子有残疾,或是得了疑难杂症,他们也敢逃避否认……日本的男人分明是在抛弃自己的亲骨肉。不过,他们当然也在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扯远了。我想表达的是:同辈女性确实会因为结婚生子先后脱离朋友圈。而在生儿育女的阶段,这件事成为女性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也是理所当然。偶尔见一面,聊的也都是孩子的事情。看着当妈妈的朋友围绕孩子聊得热火朝天,感觉掉了队也在所难免。而你正处于这个年龄段。我也是过来人。但是再多活几年你就会明白,这样的时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罢了。


而且我品出了一条真理:男性朋友会一个接一个离开,但女性朋友不会。不仅如此,我有许多上年纪以后才结交的女性朋友。看到有人教育高中生或大学生“现在交的朋友是一辈子的,要把握时机”,我都不禁感叹:你们是不是觉得人只能在年轻的时候交到朋友啊?真可悲。我还曾和最近结交的朋友相视而笑,说:“还好没在年轻的时候认识你,不然我们肯定成不了朋友。”


《问题餐厅》剧照<br>
《问题餐厅》剧照


年轻时结交的朋友确实宝贵,毕竟她们见过青涩的你,了解你还是刺猬时的模样。但与饱经风霜的女性相识相知,才更能让我们的内心丰盈。知己,知晓自己……这个词着实精辟。哪怕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一面,哪怕受疫情影响无法亲密接触,只要知道她还在那里平安地活着,便是莫大的慰藉。而光是冒出“她万一不在了”的念头,失落感就足以将我吞噬。


女人之间除了孩子和家庭还能聊什么?——常有人说这样的蠢话。其实我们有的是话题可聊。我的女性朋友大多已婚已育,但她们很少和我谈起丈夫跟孩子。我有一位认识了足足四十年的老朋友,听说她的丈夫去世,我才知道人家是已婚人士。是丈夫在她的生活中只占很小一部分,还是她顾虑我的感受,闭口不提?我对她们和丈夫、子女的关系是感兴趣的,可她们的丈夫对我而言就是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陌生人,听那些陌生人的故事该有多无聊啊。


顺便一提,如果朋友结婚了,而跟你走得更近的是女方,那上门做客时肯定会自在一些,如果跟男方更熟就不会这样。拜访刚结婚的男性朋友的新居时,难免要处处顾忌初次见面的太太,身心俱疲。但要是和女方比较熟,就能放心大胆地走进厨房跟她谈天说地。


不过无论如何,最后都是孤身一人。区别不过早晚而已。我还想提醒你一句,不要急于将无依无靠的心转向婚姻和家庭。婚姻也好,家庭也罢,都不是女性的人生安全保障品。毕竟从婚姻和家庭“毕业”的女性都深有体会。


话说在结交女性朋友的时候,我一直有意识地和比自己大十岁左右的人来往。要是年龄相差二十或三十岁,你会很难想象那个年纪的自己……但只差十岁的话,便能进入想象力的射程。于是你就会知道“哦……我再过十年会变成这样啊”。我十分敬重的一位女士给出了令人难忘的回答:“嗯……四十多岁有四十多岁的苦,五十多岁有五十多岁的苦。人啊,无论多大年纪,日子都轻松不了。”她在晚年遭受了亲朋好友的无情背叛,尝尽了难以言喻的苦涩。


可见上了年纪的人也一样无处可归。家庭和子女都成不了“归处”。


只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便不难做出选择了。


2021年1月26日


上野千鹤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典 (ID:Thinking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