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吴亚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在朋友圈有自己的“人设”吗?你相信朋友圈的“人设”吗?


不可否认,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微信已深刻介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微信朋友圈展示的信息也成为了别人了解自己的一个侧面,甚至成为与他人产生交集的第一印象。如何经营好朋友圈,让不少人“费尽心机”,也让商家发现商机。


据报道,某社交网站“朋友圈经营指南小组”有将近1.9万人,“探讨所有关于朋友圈的问题”;社交、视频App关于朋友圈文案、配图的攻略一搜索比比皆是;电商平台瞄向“朋友圈人设”“IP打造”“个人定位”的服务十几到几十元不等……



当朋友圈有了分组功能的加成,“多面人生”在虚拟的朋友圈舞台被演绎的痛快淋漓。在工作分组中打卡一张加班照,好员工的形象加一分;在家人分组里分享一篇养生链接,可以是爸妈眼里的乖宝宝;这并不妨碍深夜在哥们闺蜜分组发个有意思的段子,维持下有趣幽默的形象……


朋友圈,是个相互分享展示的平台。“圈”里的人通过点赞评论,实现即便现实的“天涯”也可以在网络中“咫尺”,用指尖的互动拉近距离、维系关系。


但当朋友圈里不只是朋友,社交软件衍生成工作软件、生活工具时,在不同群体面前展现不同的面貌、维持特定的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成为一种需要、一种状态,对外展示何种信息就无法那么自由随意。


朋友圈本是私人领域,个人想要如何包装、如何表达,都是自己的自由,只要不妨害他人也无伤大雅。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多元包容,但现实中的等级秩序在网络中并非不存在,朋友圈也不过是一个缩影。


当工作、学习与生活界限在这里逐渐模糊,朋友圈不只是朋友圈,也可能是职场圈、社会圈,人们不只是以朋友相处,生活一面的展示也就没有必要。



换句话说,当工作的线上化、微信的实用化成为常态,朋友圈这张社交名片,不再只在朋友间交换,可能更多面向的是需要严肃对待的工作伙伴、领导、客户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化、生活化的朋友圈可能还需“三思而发”。


其实,朋友圈人设经营也不是罕事。虽说提到人设总容易让人联想到“人设崩塌”等一些没那么正面的场景,但对人设经营其实不必过于敏感。一个人向外界展示出的部分形象,多多少少就是在别人眼中勾勒出的人设。


就类似于律师工作时习惯于西装革履展现专业形象,出席晚会需要身着晚礼服,很多人也需要向特定群体中展现特定一面,朋友圈只是其中一个载体罢了。


当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介充斥人们的整个生活,也构建了新的社交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被网络包裹的时代,在初次见面建立联系要先交换微信的我们,所谓的朋友圈“人设”或已无关真诚与否,而是建立交往关系的需要,和身份管理的工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吴亚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