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沪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职场失语症”冲上了热搜榜,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这也不奇怪,因为“在办公室干一整天活却没有说一句话”似乎成了越来越多职场人的工作常态。
虽然大家都有类似经历,但广大网友对这个现象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人表示无所谓,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和同事没话说就不说;有的人则感觉有点不适应,一整天无话可说会让自己感到孤独;还有人觉得,在办公室里交流偏少可能只是因为同事三观不合谈不拢,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不管怎么说,如今在办公室、格子间里的“职场失语症”确实和从前的工作氛围有所不同。但是,要说这是因为今天的职场比从前更“冷漠”,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正如很多网友所说的,办公室的电子化、操作流程的数字化,让大多数同事间的交流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而且在效率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种更简单、纯粹的工作环境,或许更受当下年轻人的欢迎,尤其是更符合当代社会“浅社交”的特点。办公室里的交流、聊天多了,也许会让同事之间更熟络,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似乎与别人的话说得少了,就成了不合群、假清高的“另类存在”。办公室里的流言、八卦,其实让很多年轻人不胜其扰,工作已经很忙了,为什么还要在不必要的“人情世故”上浪费时间?
既然当代职场更需要的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个人空间的尊重,那么“职场失语症”其实并不值得过度担忧。“失语”的背后,也是职场文化的转变和升级——从“熟人网络”里摆脱出来,更彻底地拥抱个性和自我。
“职场失语症”的负面效应也是客观存在的。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如果长时间在“失语”的状态下工作,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和心情的愉快。
其实,这里面又涉及“浅社交”的难点——和同事走得太近,凡事都要交心,会害怕一发而不可收拾,惹来人际关系里的麻烦;真的不理同事,又显得不近人情,给他人留下不佳的印象。
既想走近,又不想走得太近,这或许正是“职场失语症”在当下十分流行的原因——既然把握不好分寸,保险起见,还是不交流得好。
不过,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应该因此给自己设下不必要的交流障碍。想不想和办公室里的同事深交,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有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也许是志趣相投,也许是性格相似,总有一种理由会让人感觉,自己和眼前的同事有话可说。真到了那一步,所谓“职场失语症”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你面前消逝。
既然人类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我们就不可能完全把自己和他人隔绝开来。如此说来,“职场失语症”反倒给了你一个更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选择,想和谁交流,大胆地去交谈便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