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汉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旅游市场正在起变化。为了躲避汹涌的人潮,安静、清闲地度假,反向旅游逐渐在年轻人中兴起,一些非著名旅游小城,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凭借着没那么拥挤、消费不高和可以“说走就走”的特点,成为了新兴的“冷门好去处”。


据说,以螺蛳粉闻名的柳州,“宇宙的尽头”铁岭,“两万块钱一套房”的鹤岗,石油小城克拉玛依,正在成为这波反向旅游潮流中的热门目的地。据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小城”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2020年增长七成,其中高星酒店预订间夜量增幅明显,同比2021年同期增长四成,同比2020年增长五成。这组数据足以说明小城旅游的热度。


铁岭农贸市场,商家颇具“东北幽默”的特色广告。图据界面新闻<br>
铁岭农贸市场,商家颇具“东北幽默”的特色广告。图据界面新闻


反向旅游为什么会兴起?所谓“反向”,对应的是每到假期,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的休假选择。但这么多年的经验早就狠狠地教育了国人:在十一这样的国庆假期,大城市永远只有“人从众”,这样的旅游体验应当说并不那么美好。但鉴于休假安排,于大多数人而言,对如此现状似乎又无能为力。


能够突破堡垒的似乎只能依靠年轻人了。在休假时间安排上,年轻人与多数国人并没有太大区别,不同的是观念。这一代年轻人成长于互联网年代,也是网络社会的主流人群。在网络上,他们接触各种信息与观念,形成了价值多元、兴趣至上的性格图谱。


“人挤人”的热门景区难以满足他们对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追求,众所周知的景点不符合他们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那些小而美、偏而远的小众城市,就成了他们的理想之所。


这种反向选择,当然还得益于两个客观条件。


一是,互联网的种草效应。近年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种草图文与视频,这些内容给了那些独具特色但以往不受关注的小城以出圈机会,比如青海海东、吉林延吉,因为互联网,当地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情被挖掘传播;还有黑龙江鹤岗与山东曹县,完全是因为新闻事件与网络玩梗而走红,这种出圈具有不确定性,但这正是社交媒体时代独有的魅力——每个人、每个地方都有平等的成名机会。


二是,交通、酒店等基础设施完善且成本较低。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高铁、飞机不便,反向旅游就无从谈起。小众目的地及“冷门”城市的高铁、飞机、五星级酒店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且价格较低,为年轻人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也降低了年轻人的成本负担,让他们没有压力轻装上阵。


反向旅游当然还不是一种主流,但它正在年轻人中铺陈开来。


它宣示的姿态是高级且清醒的:旅游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千篇一律,它纯粹应当只是为了放松身心,让自己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能够更舒服一点地找到自我,找到与大地的连接。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主流热门城市、热点景区支配太久,远离了旅行的初心与本质,当下的这股反向旅游,恰是一种反拨与回弹。


其实,不管是何种形式、何种方向的旅行,都不重要,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早就道破了本质:“真正的旅行,是旅者的心灵与旅行地之间的共通和默契。”也如一些网友所说的,年轻人不是故意“反热门”,只是想躺得更舒服。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