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朱晓帆,责编:王子墨,编辑:孙小婷、朱晓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教师节快到了,学生和家长借此机会给老师送上礼物表达感谢,并无可厚非。而广西柳州的一所学校家长,因反对家委会凑钱给老师购买礼物的提议,被要求退出家长群。



从聊天记录的截图中可以看到,每个人要凑的金额并不高,但40多块钱,却触及了一名家长不送礼的底线。


教师节给老师送上祝福,不论是从传统伦常还是从教育目的,已然成为一种常规操作。一个小小的礼物两头,连接着的是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老师的职业认同感,而家长群中的这些号召,或多或少附带着一种“为了孩子”的属性,总会让家长不假思索,慷慨解囊。


细究这则新闻,此次集资给老师送礼并非第一次,今年是760元的兰蔻礼盒,去年是300多元的水杯。众人一致无需内卷,自己只需承担几十元的费用,就可以让这份教师节的礼物送得既体面又妥帖,孩子在班上也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何乐不为?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不少家长选择了随大流。



单纯的看,这些号召都有一个占据道德高点的出发点,其目的也都是“一切为了孩子”。殊不知,一份简单的礼物,在家长眼里还掺杂着孩子的自尊心、老师的关注度等等,如今,还牵扯到家长能否安稳地留在“家长商量群”中的问题。可见,“家长商量群”,也并非有可商量的余地。


互联网发展迅速,改变了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家长群、家委会等群聊成为了家长的沟通日常。即便一些班级的家委会是私人创建的,但既然是班级家长群,就有了公共属性,本该成为家校之间的桥梁——毕竟这才是家长群该有的样子。


孩子的事情总是家长甘愿为其买单的原因,但不能排除有家长不愿意参加类似的众筹,更不能因为其表示拒绝就将家长排挤在外要求退群。这样的操作,恰恰是打着尊师重教的名义,破坏了教育规矩,不但让师生关系陷入尴尬,也让家委会这个沟通的桥梁变了味道。


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始终处在舆论的焦点,每年教师节前的此类新闻也总能引发关注。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国传统,也是一个追求进步发展社会的应有风尚。那么,如何尊师重教却也可以折射出社会风气。


孔子尚求束脩之礼,在孩子形成价值观的阶段,以单纯的出发点为老师准备节日礼物的确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要看到,这样方式有很多,送礼物,总要从自愿真诚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带有“强制”的味道。


家长群,同样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里教的是人生的道理,可能会比那一个个公式,在孩子们头脑中停留更长久的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朱晓帆,责编:王子墨,编辑:孙小婷、朱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