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典 (ID:Thinkingdom),作者:Sherry、颜和、Liko、锂、大甜、小黄,编辑:Liko,图片:大甜、小黄、建水文庙、明明明珠珠珠、花二Strange,头图来自:新经典
香港电影《每当变幻时》讲述了“富贵墟”这个菜市场的一段往事。
1999年冬天,菜市场陷入困境。
原来是因为曾经的顾客都涌入了连锁超市,这里的果蔬更加新鲜,鱼肉更加卫生。
菜市场的摊主们面对着新的威胁感到无助,鱼佬在此时却发出豪言——
影片中的“富贵墟”于2000年被政府关停,但现实生活中的菜市场,却并没有完全消失。
尽管连锁超市、网购平台的不断扩张、预制菜的流行,仍在不断挤压菜市场的生存空间,可作为城市生活中最具烟火气、最贴近民生的地点,菜市场仍然保留着它的生机。
正如汪曾祺说,去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你看乐山菜市的甜皮鸭,表面泛着油光,带点焦糖的酥脆感;厦门菜市的本港带鱼,比深海带鱼个头小,肉质又鲜又嫩……
小小的菜市场,就像一个个在地生活的窗口。透过它,我们能够看见中国辽阔土地上,普通人的四时三餐,感受不同地域饮食的风格、特色。
春:四川乐山
春夏之交,生机盎然,先来四川乐山的菜市场尝尝鲜。
菜市场藏于老城区内,周围的房子已经铺上了一层年代感。楼外,有居民养的花和绿植、晒的床单,市井气息十分浓郁。
走进菜市场,到摊位前一看,才意识到自己的迟钝,还以为春意正浓,其实已经到了春末。不禁感慨春光易逝,属于印象里的夏天的五彩斑斓,已经先行一步呈现在眼前。
对于埋身于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人来说,仰头望不到远方的山脉与丛林,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对时节流转的感知,也因为被现代化生活模式遮蔽,往往只剩下了冷暖。
而一个个小小的菜市场,仿佛就成了收容四季的场域。在这里,时令更替总是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无需你费心劳神,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操盘手。
汪曾祺老先生曾说过:“到一个新地方,我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气息一些。买菜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想炒一盘雪里蕻冬笋,菜市场冬笋卖完了,却有新到的荷兰豆,只好临时‘改戏’。”
然而,他要是来了美食之都乐山的菜市场,一趟下来,原先的构思,就让它飘到九霄云外罢。
在这里,售卖的不仅是基础食材,还有各式各样的熟食、小吃。
看这鲜亮的乐山甜皮鸭,表面都泛着油光,口感上,新鲜的甜皮鸭的皮甚至有点焦糖的酥脆感。老板注重品质,一次只卖三只鸭,他说,“甜皮鸭放久了不好吃”。
拐角处,有一个钵钵鸡小摊。
边吃边聊,这家钵钵鸡的老板说他入行早,他们以前卖钵钵鸡的都互相认识,什么李二娃王大锤,哪家的钵钵鸡在哪里他们都很清楚。他非常自信地告诉我,很多知名连锁品牌都是卖给外地人吃的,而他的更正宗。
这里的钵钵鸡不用竹签,挑完菜直接称重。老板说:“不整那些花样,味道好才是王道。”
看到一个没有招牌的店面,原来是豆花。问起老板怎么没有招牌,她说这十多年在菜市场里面,来的都是老顾客,所以没有弄。一碗豆花配上两碗米饭,两个人总共花了七块钱,物价梦回千禧年。
最后再来吃个著名的“1982”,结束这趟乐山菜市场的赛博之旅。
这乐山的“1982”,名字的背后是一个方言谐音梗段子。
大学时有个室友是乐山的,有一天让我帮他带个1982。
我找了几家烟酒店都没买到,后来实在找不到了,我打电话给他说,你是不是要红酒的1982。
乐山朋友说:“1982不是酒!就是1982!”
我当时差点愤怒,后来微信发文字才晓得他要带“鸭脚板儿”。
夏:福建厦门
吃完鲜辣的鸭脚板儿,酷热的夏日,去福建厦门的海边乘乘凉吧。
比起海边景区的清新浪漫,菜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或许有些阴暗,路总是湿漉漉的,海鲜的气息与蔬果的味道混杂在一起,但在菜市场里,你能看到一个粗粝生动、不加修饰的闽南。
槟榔市场、凯旋市场、 文屏市场、文塔市场、美仁宫市场、江头市场、第八市场……其中,第八市场是厦门最有名的老菜市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八市”。
据说,八市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厦门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海鲜市场,也承载着无数厦门人的记忆。厦门人老黄,用相机记录下了八市的喧嚣。
走进市场,你会发现,海鲜占了菜市场的半壁江山。八市临近第一码头,很多海产品就来自附近海域,很多摊主,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渔民或养殖户。晨起捕捞,满载而归,当天就拿到市场去卖。
有大叔坐在摊位边,用海蛎刀一边挖海蛎一边卖。
也有阿姨一边称重,一边向你传授烹饪的秘方。
不会烹饪,也不必担心,有些海鲜排档,水箱里养着各种肥硕鲜活的鱼、虾、贝、蟹,可以现点现吃。
一个摊位上写着“东山小管有膏”,对于内陆人来说,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原来,小管是一种细长的鱿鱼,而“膏”,指的是它肚子里的鱼籽。
福建小吃中有一种叫“土笋冻”,但它既不是竹笋也不是果冻,而是一种海洋生物。颜色灰黑,熬成有胶质的汤,再冰冻就成了土笋冻。
这是巴浪鱼,也被当地人戏称为“干部鱼”。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开初期,南下的干部,兜里并没有几个钱,想吃点好的,就只能买得起便宜的巴浪鱼,饱饱口福。
本港带鱼,指的是近海捕捞的带鱼,比深海带鱼个头小,骨头也比较细小,肉质更嫩更鲜。
老板利落地用一把小锤将鱼砸晕,再用刮刀去鳞,开膛破肚。
除了海鲜,传统的闽南小吃,也是菜市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比如五香,是用豆皮包肉调味后,卷成卷,下油锅炸而成。
菜市场的迷人之处,不仅仅是让你眼花缭乱的海鲜蔬果,还有熙攘热闹的人。
阿公阿嬷们关心着柴米油盐,唠叨着邻里八卦。下班后的年轻人,正为了晚饭准备食材,犒劳忙碌了一天的自己。
秋:云南蒙自
初秋,暑气尚未彻底退散。让我们从厦门一路向西,深入云贵高原的腹地。
蒙自,地处滇东南,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这里气候温润,每年夏秋两季,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云南雨季的菜市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蒙自也不例外。鸡枞菌、鸡油菌、青头菌、牛肝菌……当地人把野生菌,叫作“菌儿”,那些可以人工栽培的,则只能被称为“蘑菇”。
菌子的吃法多样,一般可以配合青辣椒、青花椒、蒜瓣猛火持续翻炒,或者搭配多种菌子直接炖汤。
每年夏秋两季,翻开蒙自当地的新闻,“吃野生菌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鲜美馥郁的菌儿,让蒙自人甘愿冒着“眼前跳小人”的风险,也要满足口腹之欲。
除了野生菌,初秋也是蒙自特产——石榴上市的季节。
蒙自的石榴皮薄核软,籽粒饱满,一口咬下去,丰盈的汁水流出,唇齿间都是甘甜的味道!在当地集市或果园路边,三五块钱一斤的价格,无论贫富,人人都能品尝甜美的滋味。
甜石榴固然惹人爱,刺激味蕾的酸果,也有自己的市场。
每年9—10月上市的酸木瓜,是云贵高原盛产的蔷薇科水果,果实较硬,酸味浓烈。
这类酸果,当地人一般会用辣椒和盐凉拌或腌制,辣味中和酸涩,吃起来爽脆解腻,又是一种独特的口感。
云南各地,历来就有“赶街”的说法,每到特定的日子,四里八乡的人就会如潮水般涌入约定俗成的地点,一个临时性的市集就此诞生。
当地人把这种临时的市场,叫作“街子”,去街子卖买东西,自然就成了“赶街”。
在蒙自,南湖南路只是一条靠近南湖公园不起眼的街道。周一到周六的大部分时间,这里都有点冷清和萧瑟,但每到周日清晨,七八点的光景,这里就热闹了起来。
一条街子形成了,没有水泥台,没有大照灯,老乡们把货物往身前一摆,生意就开张了。
熙熙攘攘的人流,顺着摊位向前挪动,稀奇古怪的食材、药材,令人叹为观止。
鲜花,是市场少不了的角色。
除了观赏用途,云南人还热衷于吃花,玫瑰花、茉莉花、石榴花、棠梨花、攀枝花、芭蕉花……煎炒煮拌,各有吃法。
拿芭蕉花来说,去花心,切成丝,经过揉搓、水炒等工序去涩,再加入姜蒜、辣椒、韭菜或鲜肉爆炒,随后装盘出锅,卖相虽不及茉莉花炒蛋赏心悦目,但口感绝对称得上可口。
花卉虽然动人,却还不是海边寨市场的主打。这个街子的特色,算得上是当地彝族人、苗族人使用的各种药材,鸡血藤、金锁阳、鬼吹箫、大黄藤……光听名字,就觉得迈进了异世界的大门。
蒙自的市集,多样而包容。在这里,周边村寨的少数民族来逛药材,城里的居民买花买菜,外地的游客满眼新鲜,他们共同构筑起了边地小城热闹的周末生活。
冬:辽宁沈阳
领略完云南初秋的市集,让我们跟着B站up主“花二Strange”,“吃”一口冒着热乎气的、金黄的甜糯烤地瓜,逛逛沈阳入冬后的露天早市。
刚下过雪,马路牙子上、摊主的棚子上还堆着没清干净的积雪,温度降到了将近零下二十度,记得戴一顶帽子,小心“冻得脑瓜仁子嗡嗡的”。
进入市场,只见一辆小型卡车直接斜停在路边,载了一车斗的大葱。
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花二早对这个场景见怪不怪,甚至觉得“这一车的葱就显得些微有点单薄”。毕竟,“正常卖葱都是老大一卡车了,堆得老高了。”
具体是多大卡车,堆得多高的葱,今天的早市上老板没出摊儿,咱们是看不到了,先转头看向路的另一边,瞅瞅那里在卖什么吧。
这边停的是两辆货车,一辆塞满了白菜,另一辆也塞满了白菜。
囤大白菜的活动一般在秋天就开始了,现在已经过了囤菜高峰季,但价格仍是“白菜价”,一块钱一斤。
早年冬天物资匮乏、物流受阻的时候,每家囤上几百斤大白菜是常有的事,一部分存在地窖里,还有一部分腌在水缸里,变成酸菜。对很多漂在外地的东北人来说,这酸菜味就是乡愁味。
而现在,生活越来越方便,自己腌酸菜的人家变少了,人们想吃时,只需要在家附近随便找个菜市场就能买到。
看到酸菜,很多人都会自动联想到酸菜炖粉条这道菜,包括下面这位摊主,她的粉条摊就摆在酸菜摊附近:
想象晚餐时,外面天寒地冻,屋里一家人围在一起,桌上有一大盘冒着热气的酸菜炖粉条,如果再来两盅小酒,那滋味是再美不过了。这不,早市老板们都替食客搭配好了。
天蒙蒙亮时来到早市,买完菜,还能顺便解决早饭。稻花香大米糕、杂粮“锅出溜”、五块钱八个的馅饼,还有十块钱三个、热情大姐非要多给一个的牛肉饼。
如果喜欢吃豆腐脑油条,有时可以把早餐花费控制在三五块钱。今早就因为天冷人少,油条摊大姐怕备的货卖不完,便张罗起了大减价,豆腐脑一块钱一碗、油条一块钱一根。
让人重新感受到一块钱的购买力,是这个早市除了花二口中的“色彩”以外,另一重魅力。
穿越春夏秋冬,逛完东南西北的菜市场,看到琳良满目的时令蔬果、禽畜海鲜,你是否也在菜市的烟火气中,重新找回了一丝生气与活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典 (ID:Thinkingdom),作者:Sherry、颜和、Liko、锂、大甜、小黄,编辑:Liko,图片:大甜、小黄、建水文庙、明明明珠珠珠、花二St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