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Dedee,原文标题:《中国新车取名大赏|八卦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两年来,国内新车的名字似乎越来越突破人的认知与想象,就如同造车新势力对于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态度一般——只要我想,就会出现无限可能。
比如最近上新的几款新车,它们分别都叫什么来着?!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近百年乃至近几年来,车企和消费者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所经历和拥有的车名的历史、变化和分类派别。
音译派
最早出现的,无疑就是音译派。取名方式在民国时期就已广泛出现。
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向站长提到的,陈纳德乘坐的斯蒂庞克牌小汽车,其实就是Studebaker。1911年11月最早出现在魔都《申报》的广告上时,它被直接翻译成“施突的贝克尔”或“斯蒂贝克”,彻底音译到外婆家了。
有相同遭遇的还有美国的Nash牌小轿车,它在1957年消失,在1920年代在魔都纸媒上投硬广时被称为“纳喜”,完全按魔都口音直译而来。
那个时候的人,颇爱用“喜”这个极为本土化的字眼,就像十多年前车商对“悦、腾、福、朗”等字眼无比上头的道理差不多。除了“纳喜”还有英国的Hillman,如今我们大都称它为希尔曼,同样是一家已经消失的车企。当年它在魔都官方名称为“喜临门”,福临门+喜盈门,就是如此丝滑自然。
此外,奔驰被称为“宾士”,凯迪拉克是“开特拉克”,哈德逊(Hudson)则是“赫特生”等等……最具喜感的还要数标致(Peugeot),当年被音译为“比寿脱”——魔都语念起来,好像吵架时问候对方家人一般亲切自然。
民国时期,许多进口车的中文译名和朗朗上口甚至信达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当然还是有许多品牌诸如福特、林肯、别克、雪佛兰、道奇、雷诺和雪铁龙等,近百年前国内咋叫现在依然咋叫。
音译取名的二度大爆发是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始于曾横扫国内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东欧四大破:波罗乃兹、莫斯科人、拉达和伏尔加——四款车中除了莫斯科人(Moskvich)是意译,其余也是直接照搬发音近似的汉字来组成中文名。
当然,最著名的“代表”还得是大众桑塔纳。此时的音译和民国时期相比,显然已经是芜湖起飞了。
不过,1980年代的音译车名也有不少菜到家的,比如BMW,当时被称为“巴依尔”,因全名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哎哟实在是太长了,那就直接叫第一个单词的前半截吧。奔驰被译为本茨,法拉利则被称为费雷丽,保时捷是波舍尔……
直译派
无需多解释了,除了音译必然还有直译滴干活——而且说实话,直译也的确是最简单容易的。
所以,我们当年会将日产Bluebird直接叫做“蓝鸟”,日产Cedric即“公爵”,大众Beetle译作“甲壳虫”,大众Polo直接喊成“马球”,丰田Crown就是“皇冠”,Corolla就是“花冠”,Lotus译为“莲花”,福特Mustang就是“野马”……还有诸如道奇挑战者、雪佛兰开拓者、福特探险者、林肯飞行家、林肯领航员、林肯大陆等一连串极为经典的车型与名字。
不少朗朗上口的直译名现在还在延续使用,很多则已经是过眼云烟——应该就是在2000年代的中后期,越来越多的直译车名被改为了音译车名,据说这样才显得更国际化,算是与海外彻底接轨。
生活派
指的是用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或常提起的事物作为名字。
比如大众爱用自然现象来命名车:桑塔纳、高尔夫、帕萨特、尚酷啥的,其实都与风啊浪啊等名词有关。同样道理,兰博基尼爱用斗牛名,法拉利爱用地名,劳斯莱斯爱用鬼……而我们国人自己,其实也很早就有类似的车与车名。
比如改革开放之前的那些国产车,取的名字不仅充满了时代特色,也多是生活中时常提及的东西——红旗、井冈山、长江、海燕、红星、上海、东方红……所以,如今的黑猫、白猫、好猫、海豹、海豚、玛奇朵、拿铁、摩卡等名字,其实一点儿也不新鲜——都是老前辈们用剩下来的招。
只不过,的确有段时间没用了,大家的记忆也都模糊与生疏了。
音意双绝派
就是音译与意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思。比如重新拥有中文官方名字的奔驰、本田雅阁、本田飞度等都属于这一卦。
音意双绝派多是自19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比较早的优秀代表就是一汽-大众在1991年时推出的捷达。
其实捷达这款车在1980年代已经以进口车的方式进入国内了,不过当时是纯纯被音译成了耶塔。后来的故事么大家也都知道,捷达才以CKD的形式,在长春一汽-大众下线,成为后来许多经典车款的老大哥——10年后,以第四代捷达为基础的宝来也是承袭了名字必须能文能武的特色。
不过,彻底将车名上升到“信达雅”全新高度的,必须就要说到2004年进入中国的日产天籁(是Teana不是Alitima),直到现在,它都称得上是业内公认的取名天花板。
Teana其实源自美洲土语,原意为“黎明”,算是当时日产新一代大中型轿车的“曙光”。横看竖看,这个名字都和当时国内曾大热过的Sunny阳光简直配一脸。最终,广告公司与品牌选择了中文发音和英文接近,同时还颇为贴合当时新车主打的Driving Technology(精确驾控工程学)和Comfort Technology(绝对舒适工程学)这两大科技,即坐在车内,身处天籁之意。
自此,“天籁一出,谁与争锋”。
据说那几年,不少4A公司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像‘天籁’这样的名字?”
也是那几年,为了能超过诸如捷达、宝来、雅阁、福美来,赶上天籁,让甲方爹的好大儿有一个既骚气又洋气的名字,4A公司的大小文案真可谓是枯燥枯燥加苦透苦透的:看起来就是文字的排列组合,so easy的亚子,实际上把正常发音、相近发音的字都列出来构成各种联想只是第一步,因为一般都要排出几百乃至上千种姿势组合供内部审核,才算合格。
之后再从几百个名字中过滤到几十个,再给客户提案。提案时,每一个名字都会附上含义、诞生过程和组合原则,如果甲方父亲觉得某个方向好,下一次就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想新名字,继续过滤,继续提案,直到最终确定。
还不包括因为某些原因没法注册,或因发音、笔画、五行等问题在风水师傅那里通不过等意外事件。
这也是为何,2000年以来,与汽车相关,表现速度、力量、气度的汽车名字都会嵌着一个甚至两个差不多的字儿,比如“君、达、朗、腾、逸、途、凯、福”等。
当年不少合资车企公关部的过来人,也都承认给新车命名绝对是一件能让人飞速短命的事情。甚至有不少新车,为了一个好名字足足等了近3年时间——快赶上如今一款智能电动车的整个研发周期了。
风水派
既然已经提到了风水师傅,那就顺便说说新车起名中的风水派。
2000年以后,由于合资品牌与知名公关公司负责营销、市场等部门的高管不少来自中国台湾与香港,因此给新车取中文名时,还会特地请到一些风水师傅帮忙测个字算个命啥的。
后来,风水师傅成为了车企新车取名的刚需,定点输出服务对象。因为不少车企对每一款新车的期待就像海淀父母对娃一般,不能说是名垂青史吧也必须得要名利双收。因此一度以来,车名的讲究程度的确超过了人名——朗朗上口是基本标配,笔画多了不行,谐音不吉利也不行,还要讲究笔画和五行。
当年业内最出名的段子,就是某日企要上市一款紧凑型SUV。一开始车名里带了“鲨”字,风水师傅对此连连摇头说和“杀”谐音,大凶。一句话就让车企放弃了“鲨”这个看似无比威猛雄壮的字,改成了“飒”字。
对对对,是不是你们想到的那款车?!
意象派
多源自2000年左右的合资车企,之后一度在老牌自主品牌中流行开来。
这些车的中文名大部分无论音译还是意译上,和外语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看的,其实就是两个字——玄之又玄的“意境”和“人缘”。
而且,意象派也是有“细分市场”的。
比如主打富贵逼人系的,最典型代表就是别克君威君越俩兄弟,一听就知道这车的身份地位气质内涵,传导出让人大气不敢多出的尊贵感。还有一听就知道专属于小康之家的吉祥如意系,大发、夏利、富康、景程等都属于这一卦。以及主打速度与性价比的性能派,比如速腾和迈腾等。
这里还有一个段子,关于当年中国台湾的“意象派”车名有多勇冠三军的——那是在1980到1990年代,当时不少在中国台湾的进口车都拥有过让人一听就想做逮虾户的“意象派”名字。比如Ford Cortina,被称为“福特跑天下”;Ford Liata则被称为“福特你爱她”,还有Nissan Stanza,被叫做“日产快得利”……诸如此类的。
够意象也够形象,但也实在是没考虑到品牌的意象与形象问题……不知道台湾的风水大师是怎么同意如此随性的车名的。
照搬派
这个很简单,一般都是数字与字母组合的车型,最典型的就是BBA、保时捷、标致等等,一用就是几十甚至上百年,特省脑细胞。只要按照尺寸、类别等关键点进行编号排列就行,不会错。就像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起名套路,管你是农民还是商人,你姓朱,农历五月四号生的就叫朱五四,八月八号生的就叫朱重八;你姓张,九月四号生的就叫张九四……
大概六七年前,不少中小型自主品牌似乎也爱上了这种起名路数——看起来既简单又很高级的亚子,也就直接“照搬”过来,以至于那段时间,叫X3、X5、X7,M3、M5、M7、A3、A5、A7等名字的新车铺天盖地的。
现在……那也是极多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领克极氪问界啥的,一大批造车新势力都是如此,非常好记也极为朗朗上口,有一种——很好养活的感觉……
国风派
这个起名派系的参与品牌不算多,但基本上有一个算一个。
最早出名的,无疑是曾经在1980年代的保定,一手遮天的SUV大户天马汽车。中国的天马,后面不会跟着“流星拳”的。它是神兽,是骏马的美称,更是一种神马。
除了天马汽车,还不能不提2004年慧眼识刘翔的起亚。当时,它将旗下的一款经济型轿车RIO起了一个中文名为千里马,再配上代言人刘翔,这波操作可谓是神来之笔。
当年的千里马,就是如今的锐欧K2。
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国风派起名代言人,无疑就是比亚迪旗下的“秦、汉、唐、元、宋”五大家族,以及造车新势力哪吒。但总觉得哪里差了点啥……
Anyway,如果以今年的月销成绩看,比亚迪与哪吒都称得上是为国争光,相当成功。
人名派
这也是妥妥向海外看齐的新派系,怎么看就不用多说了吧,不然美国和日本那么多车企的名字是咋来的呢。
这其中还有细分市场。
比如以老板名字命名,魏牌和小鹏极为直截了当,理想是略微拐了一个弯;欧拉和FF则与美国的特斯拉和尼古拉差不多,用知名科学家为自己背书;此外,还有两家车企同时看上了传说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将她的名字作为特定车型发布,不知是谁的荣幸。
合体派
或者在许多人看来,合体派是全新出现的命名流派,多出现在如今的自主品牌中,是专属于Z世代的产物——两个独立的名字合体,组成一个全新的名字。
比如长城汽车旗下的长城炮、金刚炮、机甲龙、芭蕾猫、闪电猫等,传祺影豹,还有当年吉利的首款跑车美人豹,都是如此。
这种合体命名,感觉比特兰克斯和悟天的早期合体更违和吧。但事实上,这种合体名在海外其实很早就开始流行了。
最著名的就是途观Tiguan,将两个英文单词Tiger(虎)和Leguan(蜥蜴)合成了一个新词儿——直译过来么,无论是虎蜥蜴或是蜥蜴虎,说实话还不如美人豹呢。
对了,辣馒头并不属于合体派哈。所以,谁还记得辣馒头的大名到底叫啥来着?它应该属于哪个名字派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De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