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拼的是钱,也是工业能力。前两天,乌克兰方面多次呼吁西方加大军援力度,称“到手”的只有10%,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则是虚与委蛇,一方面害怕火力过于强大的武器打进俄罗斯境内导致战争升级,另一方面,也担心先进武器被俄罗斯白白获取。

近2日,路透社就披露称,美方突然禁止原先要向乌克兰方面转让的4架通用原子MQ-1C“灰鹰”察打一体无人机。早在今年3月,就传出美方要将“灰鹰”和若干配套的“海尔法”空地导弹交给乌克兰武装部队,用于从空中打击俄军目标,而6月初,路透社曾跟进称,美方正在计划转让。



图片:MQ-1C“灰鹰”,为美国陆军开发

但这一次,负责审核对外军援、军售事宜的五角大楼国防技术安全管理局,反对出口这种无人机。原因是担心“灰鹰”无人机上的雷达和观瞄监视设备如果落入俄罗斯手中,可能会给美国带来安全风险,最初,美方忽略了这一严重的风险。



图片:携带“海尔法”导弹的灰鹰

“灰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无人机?

其实,它是美军第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通用原子MQ-1“捕食者”的升级版,最初是为美国陆军开发的,而MQ-1又是从原先用于侦察任务的RQ-1“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基础上研发的,后者1994年首飞、1995年服役,衍生出世界上第一种量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2018年,美国空军已经退役了所有的“捕食者”,这种无人机曾在21世纪初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图片:外形和图中的MQ-1“捕食者”差不多

2004年首飞、2009年量产的“灰鹰”是为美国陆军开发的,它和“捕食者”的区别主要是发动机。

它依然采用经济实惠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但型号从奥地利制的Rotax914换成了德国Thielert Centurion 1.7重油活塞发动机,功率从86千瓦增至123千瓦,因此“灰鹰”的飞行重量从“捕食者”的1吨出头增至1.6吨,最高飞行速度(210多公里/时到300公里/时)、最高飞行高度(7600米到8800米)有了明显提升,续航时间都是24小时左右,2013年,通用原子还推出了“改进型灰鹰”,换装新的发动机增加了油箱增加翼梢小翼,续航力增至36小时。



图片:MQ-1C“改进型灰鹰”,有翼梢小翼

“灰鹰”拥有比“捕食者”更好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以及“网络中心战”(CEC)能力。它的机头整流罩被扩大以容纳诺格公司的AN/ZPY-1型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SAR/GMTI) 系统,并且在机头下方还配备了一套AN/AAS-52多光谱瞄准系统 (MTS) 来瞄准,据说可以在8公里距离上全天候跟踪单兵目标,它还可以和美国陆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协同作战,机组可以遥控“灰鹰”,“灰鹰”可以携带4枚“海尔法”导弹,是“捕食者”的2倍。



图片:成飞的翼龙-1升级到翼龙-1D/E版本后,相当于“灰鹰”

不过,比起2007年在美国空军服役的MQ-9“收割者”(绰号“死神”),“灰鹰”还是弱不少。“收割者”的起飞重量增至4吨以上,使用推力比“捕食者”的活塞机大10倍的霍尼韦尔TPE331涡桨发动机,它的飞行高度可达15000米,飞行速度达到近500公里/时,拥有7个外挂点,可以使用227公斤的“宝石路II”型激光制导航弹,这是“捕食者”和“灰鹰”都不能做到的。



图片:一架出售给英国皇家空军的“收割者”,外挂2枚“宝石路II”和4枚“海尔法”

正因为“灰鹰”在飞行性能方面不及“收割者”,面对拥有伴随机械化部队前进的强悍防空火力的俄军,很可能会“送上人头”。因为俄军阵中的“山毛榉”、“道尔”这类短程地空导弹,击落缺乏电子战特别是导弹逼近告警和对抗系统的“灰鹰”简直是轻而易举,美军的“灰鹰”、“捕食者”和“收割者”在反恐战争中巨大战果,是建立在绝对空优和己方处于进攻状态的背景下的。



图片:俄军已在乌克兰战场部署了最先进的“山毛榉M3”

事实上,乌军手上的土耳其制“旗手”TB2无人机虽然取得一定战果,但未能根本性扭转战场态势,区区4架“灰鹰”也一样改变不了什么,再加上1架造价也要1000万美元,差不多是“旗手”3倍,就这样白送人头,“老财主”也心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