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守军中最知名的是亚速团,此外还有国民卫队第12旅、第36海军步兵旅的残部,以及其他多个建制的乌军残余人员和外籍雇佣兵。按照俄罗斯国防部对外公布的数据,在这里投降的乌军总计有2439人。因此,我们可以说亚速钢铁厂的投降是俄乌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投降事件。如果加上此前第36海军步兵旅的投降人数,那么乌军在马里乌波尔的部队投降被俘者将有近4000人。根据此前俄军掌握的情报,在3月11日时马里乌波尔的守军建制兵力为8100余人。也就是说,马城乌军中,大约半数当了俘虏。
在乌军最大规模投降事件发生之后,不少朋友比较疑惑,在这里防守的乌军是臭名昭著的亚速团,同时亚速钢铁厂的防御又相当复杂,乌军何以会有如此体量的投降呢?其实有这种疑惑很正常,但是有些网友与亚速武装分子共情,那就有些过了。这些网友认为亚速团死守马里乌波尔长达80余天,创造了现代战争守城战的奇迹,属于是“虽败犹荣”,同时也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更有甚者,还将亚速团与历史上的一些英雄群体作类比,认为他们都是一样的典型。但是,亚速团作为世界知名的新纳粹主义极端武装,它何德何能可以碰瓷历史上的英雄群体呢?更何况说,具体到守城战中,其表现也并没有多么突出。甚至说,很多行为是令人不齿的。首先我们说说这个80多天的守城战,到底成色如何。
直到3月初时的战场态势,合围都还没有形成所谓80多天的守城战是从俄乌开战之时算起的,从这时算就有些离谱。尽管马城在开战之日便遭到了火力打击,但攻城战并没有立即展开。
在3月11日,真正的围攻才展开俄军真正对马里乌波尔形成围攻之势,是在3月上旬,而且除了压缩包围圈外,迟迟未能攻城。
这个原因纵然有俄军等待后勤,进行攻击准备的因素,也有亚速团扣着平民不让出城的因素,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平民盾牌”。关于这个事情,有个别网友认为是俄军不允许平民出城,但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就是不对的。
对俄军来说,只有平民都出城了,才好发扬火力,哪有扣住平民不让出来的道理?事实上俄军在3月上旬准备后勤的同时,多次实施了静默制度,开辟人道主义通道,这些大家看新闻也是知道的。可是马城的平民到底还是没走出来多少,既然俄军迫切需要平民出来,平民自己也不想处于战火中,那又是谁不想让平民出城呢?
从逻辑和事实上讲,自然是城内的守军——亚速团了。因为没有了平民,俄军可以放手攻击,它又能顶住多长时间呢?将平民当成盾牌,这个亚速团又算什么英雄群体?在这里我们也讲一个大家平时不太注意的知识点:马里乌波尔不是一般的城市,它是顿涅茨克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占据的最大规模的城市。该城人口量级为50万,尽管战前人口有所下降,但仍然还是不少的。乌军只要扣住相当多的平民,便可以依托城区跟俄军打巷战,使得其“投鼠忌器”,无法全时、全力展开攻势。所以直到3月中旬俄军开始大规模进攻之后,依然是边打边停,一方面解救平民出城,一方面在清理楼区,这个速度自然不快。
但是到3月底的时候,马城乌军就已经有些吃不消了,这时候就有了所谓的直升机决死进圈接人的情况,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到4月上旬,乌军出现了营级建制残部投降的事件;中旬出现了旅级建制的残部投降的事件;随后马城残余乌军都被压缩在了亚速钢铁厂内,对城区已然无法造成威胁。
4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对亚速钢铁厂采取围困战术,迄今为止又是一个月左右。在这一个月时间中,亚速钢铁厂的乌军没有给俄军造成任何威胁,也没能牵制住围城俄军主力开往其他战线。在留守的俄军部队中,大多是之前战损比较严重的部队,人家可以在围困的同时就地整补,同时拿着亚速钢铁厂锻炼新兵,直接就实现了战地的休整。因此所谓80多天守城战的成色,着实不是那么亮眼,是要打折扣的。有人认为是马里乌波尔守军牵制了俄军大量兵力,因此其完成了战略性的任务。
注意看马里乌波尔的位置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为马里乌波尔作为南线最重要的城市,本来就是俄方联军要拿下的目标。说白了,人家就是来打你的,你说自己只是起牵制作用,是不是有点太牵强了?作为乌军在顿巴斯地区控制的最大城市,扼守亚速海之滨和俄本土到克里米亚的大陆通道,这只是个牵制角色,正常人谁会信?所以,牵制之说根本谈不上,无非试图找面子罢了。而以赫尔松、别尔江斯克乌军不战自溃的情况来论证亚速团如何英雄也谈不上。
因为作为乌军建制内的部队,防守作战本就是其基本任务,难道说友军表现不及格,自己就一定是表现最好的吗?还是说只要乌军正常组织作战了,就算是英雄了?这英雄的底线未免有些过低了吧?
还有一说,马城乌军给俄军造成大量伤亡如何如何。首先,我们应当承认的是,在马城攻坚战中俄方联军承受了不小的伤亡。包括黑海舰队负责政治工作的副职上校,以及第810海军陆战旅的上校旅长都阵亡了。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俄乌两军在马城谁的损失更大?显而易见的是俄军在这里没有任何建制部队被歼灭,而乌军的第36海军步兵旅、国民卫队亚速团、第12旅却被整建制干掉了。按照其编制兵力来说,8000余人基本都属于是不可恢复性损失;而在俄军战损中,除了阵亡及重伤伤残者之外,其余伤员都是可以恢复的,不可恢复性损失占比不会太高。这样算下来俄军是以远少于乌军的战损拿下了这个乌控顿巴斯区域的最大城市,一举打通了本土到克里米亚的陆上通道,同时将亚速海变为实控下的内海,这个战略意义如何呢?
而且在这里歼灭了乌军最臭名昭著的亚速团武装,乌军还出现了大规模的成建制投降,这个意义又如何呢?光是在士气方面,对乌军就是重大的打击。既然马里乌波尔那样的堡垒城市都能失守,既然亚速营那样的死硬部队都能投降,其他地区的乌军会作何感想?在这里我们也提一句号称可以“抵挡核弹”的亚速钢铁厂,为何成了乌军最后的坟墓。单纯从防御角度来说,亚速钢铁厂的内部确实复杂,经过了战时改装之后,更是易守难攻。乌军将这里作为最后的堡垒,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但是堡垒是建立在俄军强攻的背景之下的,如果俄军围而不攻或者无意实施地下清扫作战,那么这样的堡垒反而是乌军的累赘。俄军不好进来不假,可乌军同样也不好出去。
我们看地形就知道了,亚速钢铁厂的北边和西边都是河流,南边是亚速海,只有东边是陆地。俄军围而不攻,乌军想要突围的话,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由于亚速钢铁厂的特殊位置,俄军反倒用少量兵力和炮兵就能对其实现火力控制。所以4月21日,俄军转而对其使用消耗战术,是非常合适的。我们在当时也说了,围困战的话说起来不好听,可能会被宣传为俄军无力攻击等等。但在里子方面,其实是高招。因为乌军缩在亚速钢铁厂内已经对马城不再构成严重威胁,俄军大部队转向其他战场毫无顾忌,留下的部队就地休整外加练兵,一点问题都没有。
到底是谁更着急呢?我们当时还说了“活人有时候比死人有用”。
俄军当时如果强攻亚速钢铁厂,自然可以在5月9日胜利日阅兵前将其拿下,可是以乌军的兵力以及钢厂的防御程度,俄方至少也要付出上千人的伤亡。此时乌军的斗志尚且旺盛,反倒还会成全亚速团抵抗到底的名声,激励其他战线的乌军抵抗到最后,成为一种精神图腾。可现在的话,钢铁厂内的乌军在还有2439人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投降,其实对所有乌军极其支持者的心理冲击都是极大的。据说连叙利亚的武装分子听闻后都颇为不齿,认为乌军尚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选择了投降,在这一点上名头叫得震天响的亚速团远不如自己。
当然从乌军角度来说,可能是得到了交换俘虏,收治伤员的承诺。不过由于俄方手中的乌军俘虏众多,加之亚速团影响过大,后续换俘是否能轮到他们还不好说(亚速钢铁厂的守军不止他们)。双方谈判的具体内容,还有待后续观察。我们现在再看这个结果,除了晚一个月彻底拿下马里乌波尔之外,其他各项都是俄军大大得利的。以几乎没有伤亡为代价,牵出了这么多俘虏,后续的宣传材料那可有的是。而且在换俘时,自己手中还有更高、更多的筹码。
随着亚速钢铁厂战事的结束,俄乌之战的视角将完全转回到顿巴斯主战场上。在这里,会不会有下一个马里乌波尔,下一个亚速钢铁厂,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