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女性私密护理品牌“妇炎洁”的一则广告,掀起轩然大波。
其电商官方旗舰店的一款女性私处用品广告,赫然写道:
中日韩三国社会调查显示:83%的男性不愿意给伴侣xx的原因竟然是太黑太难闻下不去嘴。
老大妈看了老脸一红。
未成年看了脑袋里十万个问号。
且不说这个所谓的社会性调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调查,样本怎么选取的,有无权威背书。
但看这东西拿出来,当广告宣传,真的好吗?
很快,这个广告引来了许多批评,相关话题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阅读人数超过8300万。
网友认为,这样的营销方式太过低俗,赚着女性的钱还要来贬低,踩一脚女性。
更有人说这是虚假广告,数据、效果什么的,都是胡说八道。
很多医学博主指出:私处变黑,跟性经验没关系。而是少女的成长和性成熟的标志。
女性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开始增大,卵泡发育,并且开始分泌雌激素。
雌激素才是私处出现色素沉着的“罪魁祸首”,黑和性生活次数的多少也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妇炎洁在对相关生理知识的描述上,不仅不科学,还特别迎合一些恶俗趣味。
《广告法》的第九条讲得很清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从常人角度来看,妇炎洁不仅是不讲公序良俗,而且已涉嫌低俗营销。
但具体是否涉黄,则需要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判断和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厂家行为涉黄,最高可直接吊销相关公司营业执照。
那么,妇炎洁能否逃过一劫?
其实今年3月,宝洁(P&G)就已经给想打色情擦边球的厂商,上了一课。
其公司宣传文章《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称男人足部细菌繁殖速率是400%,女人是2300%;再爱干净的女人,内裤都比男人脏;女人也有体臭,而且胸部最臭等。
后来宝洁公关相关负责人就事件郑重道歉。
从目前的情况看,妇炎洁甩锅也是非常及时。
在引起舆论发酵后,5月17日消费者发现,该款产品已经被妇炎洁官方旗舰店下架处理,网页上也看不到那篇广告文案。
妇炎洁官方旗舰店回应称,公司对此事高度重视,产品已下架,内部正在彻查,就带来的困惑与不便,深感抱歉。
呵呵,内部正在彻查。
看来又是一个甩锅给员工的行为。
官网显示,妇炎洁诞生于1998年,原本是生产单纯洗衣液产品。
后来业务扩大,延伸涵盖了内裤洗衣液、卫生巾、私密养护等多系列产品。
其背靠上市公司仁和药业,且妇炎洁是仁和药业的主营产品之一。
大家最早知道妇炎洁,很可能就是曾经被广告天天洗脑:“洗洗更健康”。
这个宣传是否符合科学暂且不论,从广告词看,还是有点水平的。
朗朗上口+简单直接的说明用处,瞬间成为了一代人口耳相传的记忆。
仁和药业,也因为这款产品,赚了不少钱。
仁和药业2021年年报写道,“公司经营的妇炎洁等产品是国内同类产品中的知名品牌。”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广告宣传,必定是由公司层层把关的。
从功能定位"洗洗更健康",这种雅俗共赏,到现在的恶俗低级,贩卖焦虑。
这就不是说一两个员工出现了问题,而是整个公司出现了问题。
仁和药业,出了什么问题呢?
今年的3月22日,仁和药业公告,董事会全体董事选举杨潇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一致。
这个杨潇,不简单。
披露公告显示,他是1990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担任博士后工作站管理职务,现任仁和(集团)公司董事、大健康销售总监职务。
一个研究哲学的90后,是怎么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呢,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了答案:
二代。
杨潇是仁和药业创始人杨文龙的儿子。
1982年,刚满20岁的杨文龙做起了采药卖药的生意。
其第一桶金怎么来的,尚不清楚。
但他的卖药历程却十分丰富,据说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他闯广东、下江南、入四川,一干就是16年”。
到了1998年,他靠卖药赚来的600万元,创办了“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也就是仁和集团的前身。
这家公司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钦叹。
据说杨文龙在市场营销这块,有非凡的天赋,妇炎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时过境迁,杨董事长也老了,自然就想培养儿子杨潇当接班人。
在未出任董事长之前,杨潇先后担任过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健康销售总监、仁和药业执行董事、仁和集团副总裁等职务。
2014年9月,杨文龙还将其持有的仁和集团1.5亿股票转让给儿子杨潇。
现在,杨文龙已经辞去自己在仁和药业的所有职务。
看样子,就是完全把机会和企业的未来交给儿子了。
但是,杨潇的能力,可能并没有父亲那般突出。
公司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0年期间,仁和药业的营收增速逐年下滑,分别为14.56%、4.04%和-10.37%。
如此看来,和娃哈哈宗馥莉一样,这又是一个二代接班难的问题。
越想证明自己,就越容易翻车。
此次妇炎洁的恶俗广告,似乎非常适合油腻小年轻的口味,具备网红特质,但却忽略了大众的感受。
此外,仁和药业近期也因为未披露自己新立项的工业大麻项目已处于停摆状态,面临着信披违规问题。
大企业的衰落,往往不是因为产品不给力,或者跟不上时代。
而是因为二代自以为是的乱操作,操作完之后,底下的一些马屁精还大喊高明。
仁和药业,是不是也犯了这个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