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封城,这个词儿好听很多。
但经历过这个词的人,都不是那么的轻松。
因为静态管理,很多人出不了城,也进不了城,开不了店,收入也陷入了停滞。
我们能不能也听听他们的声音?

在中国,大部分的适婚或刚成家不久的青年,都背负着沉重的房贷。
面对每个月的还贷账单和催还短信,大家平时都不敢抱怨,尽力苟着打工。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极端情况发生了。
有媒体记述,一位叫张黎的青年,刚买房不久,房本还没拿到,就陷入了巨大的烦恼。
今年1月,他被公司“优化”裁员,提前毕业了。
到了2月14号情人节,他用自己的钱还了最后的八千多月供。
到了3月,他的月供则是借钱还的,手里剩下的钱已经眼瞅着渐渐干涸。
4月的还贷期马上就要来了,他还不知道怎么办……

张黎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会这样。
还记得在交首付的时候,张黎踌躇满志,觉得只要一心在北京赚钱,供外地的那套房贷应该绰绰有余。
但没想到,一夜春风吹过,房贷还清突然变得遥不可及……
另一位买房者大方,也掉入了这个深渊。
大方2016年首付90万,买下了总价300多万的房子。
但很快,这种短暂的喜悦就被每个月触目惊心的开销冲刷得一干二净。
房贷、装修费、房租,大方彻底体会到人生像是被绑住了一般,容不得一点差错。
“2019年我本来想换一份工作,后来因为薪资迟迟谈不拢,只好作罢,我以前不是那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性格,但自从背上房贷,深感人生不能出一点问题,仿佛一个月不干活,之前好不容易抓到的那些东西就会消失。”

2020年,大方所在的公司裁员30%,不少部门被腰斩,他勉强保住了工作,不过还是遭遇了降薪。
往后,他整个人开始麻木,只想尽快结束这一切。
最终,经过一系列法律流程,他刚到手不久的房子成了法拍房,被银行收走了。
虽然房子早已不属于他,但债务还在,他依然是个“房奴”:
“以前是数着还有多少年能还清贷款,现在,是数着还有多久能把债清了,彻底告别‘房奴’的身份。”
一场疫情,让不少刚买房的年轻人在一夜之间陷入焦虑——未来如何,月供还能不能还上?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生育的主力,怎么才能让他们缓口气?

春耕来了,他眼看着春苗烧死
城市里奋斗的少年慌慌张张,农村里耕田的大爷也陷入了惆怅。
最近,一个叫《疫情下的农民》的短视频广泛传播。

视频显示,一位农民违反了“防疫的规定”进入农田查看了“被烧死”的蔬菜苗。
此时执法人员上来,怒斥大爷。
执法者:老乡,在这忙了多长时间了?
大爷:20分钟。
执法者:我让你看足足一个钟头,把口罩戴上!
大爷:中!(戴上口罩)
执法者:这是啥时间你知不知道?
大爷:你看(地里的苗)都烧死了。
执法者:疫情期间没有任何理由,马上110把你接走。拘留3个月,罚款4000元。哪个分支的?马上给我回去!
大爷:中!(离开)
执法者:死催了你啊!多少人在这站岗放哨,你还在这扣塑料布(地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对于农民来说,错过了春耕,不仅会断绝了农民的生活来源,也会让粮食减产。

农业是国人生存之本,在紧急状况下,我们能理解对一些行业的暂停。
而对于农民的作业,我们能不能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堵在路上的菜
缺菜缺吃的,是近期网络上封控区人民最大的呼声。
另一面,是那些送菜的司机被困在路上。
最近京东新ceo徐雷在群聊里抱怨,很多送菜司机有去无回——送过去就要被隔离,或是在路上就被隔离。

因为多地实施 “分级分类管控”,不少一线城市周边高速公路,都变成了封闭状态,北京、江苏、上海、南京都有,货车通行受阻的现象在多地发生。
不要再去问司机送趟货什么价格,而是问能不能如期送到!
一些正常开放的高速公路口,对货车司机设置了重重限制,大量司机因行程码带星或是外地车牌而无法下高速。

如今,很多高速公路出口前堵满了货车。
有一名司机被堵了7天,靠着馒头,还有警察与善心人士赠与的食物充饥。

一名被堵在高速公路上数天的货车司机因缺乏食物与水,受人赠与一袋食物后痛哭失声。
一位30多岁年轻司机已经被困在物流车阵好几天,天天泡面充饥,拿到义工给的便当,当街嚎啕大哭,直呼:生活实在太难了。
虽然有些地区绕道路其他出口仍可通行,但还是有司机抱怨:原本只有170公里的路程,却绕了600多公里才运抵目的地,途中更因各地封控措施吃尽了苦头。

吃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当物流堵在路上,就是明星大咖也受不了。
4月9日,演员李立群发布短片,为一个居民社区呼吁,说有的人家“已经没有米下锅了,孩子已经在饿肚子了”,如果有附近的人看到消息的话,能够去雪中送炭。
他还说自己就住在九亭,一次物资发放都没见过:
“这几天每天就是一顿饭,烧点米汤喝”,从8日开始20多个小时没睡过觉,“饿得睡不着”。

有人说,上海人民每天全部的生活就是到处找抢菜的渠道,2500万上海人,就算只有1%的人遇到吃饭问题,那也是25万的人口。
对此,就连胡锡进都感慨,称货运一旦不畅,会产生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各地居民的信心。
“抗疫中显然还是有一些简单粗暴的东西,需要高度警惕。不要因为有的地方疫情失控,一刀切就有了可以堂而皇之上演的理由,货运都阻挡,这不是抗疫,而是破坏抗疫。”

经济,还是经济
折磨人的不仅是病毒,还有经济。
目前,奥密克戎在全国多地散播,除了给各地居民生活带来巨大不便之外,也引发了外界对经济的担忧。
荷兰国际集团ING银行最新评论指出,如果上海的封城措施只在四月持续,上海的GDP可能损失6%,同时给全国GDP带来2%的损失。
但如果中国能出台一些纾缓政策,可能为GDP带来1%的提振。
另外,国际投行高盛的报告指出,3月最后两周高中风险地区城市占到了中国GDP的三分之一。
对疫情的严格措施让一些省份生产中断,外出就餐服务暂停,对消费打击可能很大。
今天下午,看到了一位老经济学者的微博,深深感受到他的克制和遗憾。

防疫也需要温情,需要给百姓喘口气。
现在唯有解决好疫情之下的民生,才能让大家重拾信心!
信心,才是胜利的核心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