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1990年1月31日,当苏联第一家麦当劳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开业的时候,以俄罗斯人为主的苏联公民们,却显示出了超常的热情——他们对这个西方快餐的热度,堪比炸薯条的油温。


当年现场~能坐在里面的,都已经在天寒地冻的室外排了至少两个小时,最多的,排了整整8-9个小时
开业第一天,电视台记者专门扛着摄像机绕着人群拍,想看看这个队伍究竟有多长。结果,车开了5分钟,他们愣是仍没能瞧见队伍的头。


这可不是因为店面太小,人员有限的缘故。
相反,直到近期俄罗斯境内的麦当劳店被全部关停,这三十多年里,莫斯科普希金广场的这家麦当劳店,一直是全欧洲规模最大的门店。

开业现场,注意右侧的红旗
开业的时候,光店员就有600余人,店内设计了1000个座位,27处收银台。
要知道,如今的麦当劳店,1个门店拥有50个位置,就算是大店了,这种1000座位的,堪称快餐店里的航空母舰!
根据运营方早前的估算,如此超级规模的设计,应该能满足莫斯科市民们的需求了。
没成想,1月31日早晨,在麦当劳店门开门营业前,就已经有5000多人整整齐齐地排队等待了。一些人,甚至是连夜从外地赶来排队的。

最终,当天一共来了3万多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以24小时营业时间计算,相当于每分钟要接待20个人....
而且,这次苏联人排队,也不同于之前那种淡定地在队伍中安静等待的状态,而是一派锣鼓喧天的场面——在天寒地冻的莫斯科,有人带来了磁带和录音机,播放着流行音乐,排队的市民纷纷和着节拍跳舞取暖;人们亢奋地索要麦当劳定时分发给场外群众的小广告旗....


麦当劳广告旗上都印着苏联国旗
为了应对出人意料的火爆现场,麦当劳现场还专门部署了不少军警以维护治安。
当年的高层领导人,也亲临了现场。

要说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战斗民族,为何竟然在麦当劳门店面前“不淡定”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餐厅门口的麦当劳标志带有苏联的锤子镰刀国旗
曾经的苏联也是无比自信的,直到八十年代末,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具体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苏联公民们,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制度和文化...渐渐地,他们产生了——“看人家西洋的月亮都比自家的圆”这类对西方生活的无比向往之情。
当年的苏联人,出国需要各种审批,严苛地走手续,普通人很少有机会真正走出国门去“见世面”;但在各种宣传下,他们又十分好奇和向往“西洋人的世界”,特别是“现代化”的美式生活。
而这个麦当劳,服务管理和场地设计方面,它的门店全球都是一个标准,跟美国本土差不太多。
这里,没有那些健硕的跟堵墙一般的大妈,罩着白色的巨型围裙,站在柜台后,一脸冷漠,爱答不理。

而是一个个穿着很时髦的制服,充满了朝气,年轻苗条的服务员,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忙碌着,无论你提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微笑着回答....

服务员很多都是精挑细选的大学生

如沐春风般的微笑服务,在计划经济的苏联,非常罕见
对苏联人而言,莫斯科普希金广场的麦当劳更像是另一个世界对他们打开的窗口,一扇“传说中”能呼吸到“美国香甜的空气”的“窗户”。

那时候,踏进麦当劳,品尝美国人吃的食物,体验美式服务,并非只是享受“美味”这么单纯——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仅仅是来吃一次汉堡而已,他们更在乎的,是要亲身体会一下,“传说中”的美国人的现代生活。
即便这样的美式快餐,不见得都合乎苏联人的口味,价格更是不便宜。
一个“巨无霸”汉堡要3.75卢布。对比一下,莫斯科公共汽车的月票价格是3卢布,而此时苏联人的月平均工资大约230卢布(当然,这时把卢布买了汉堡吃掉也不亏——两年后,卢布就会雪崩式的下跌,很多人一生积蓄将化为乌有)。

甚至,当你打算趁这个机会感受一下美式厕所的样子时,你又会发现,连那里也挤满了人——一切能与美国相关的地方,都是如此的吸引人,整个麦当劳餐厅就像是一张通往纽约的飞毯。
即便,这些提供“美式服务”的青年男女员工们,都是苏联人;美式高热量快餐的食材,均来源于苏联鸡、苏联奶牛....

员工的徽章上仍带着浓郁的苏联味道——锤子和镰刀

接受“美式”培训的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店的麦当劳员工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当年的麦当劳价格贵,又“一座难求”,还有罕见的“微笑服务” ....再加上,此时凭票供应的苏联公民,生活资料短缺,经常排老半天队后失望地对着空荡荡的货架叹息;而麦当劳却不同,只要你能有耐心排队进入门口,手拿着足够的卢布,就可以尽情地消费,一切食物供应充足。
结果,这时的麦当劳,竟然被很多苏联人误认为了“高档餐厅”。

似乎,在咱们改革开放之初,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误解”。
当然,没多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俄罗斯人,大家都搞清楚了,麦当劳、肯德基这类的高热量工业化快餐,主要是美国底层打工人用来果腹的选择,国际上通称——Junk Food(垃圾食品)。
比如,美国政客们竞选的时候,为了拉近和底层选民的距离,还总会高调弄出点吃“Junk Food”的新闻。

而如今的身材油腻的美国穷人们,导致他们发胖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便宜的快餐。

毕竟,美国的快餐文化诞生之初,讲究的,就是如何让人们快速吃饱,并获得足够的能量来保证体力,继续干活,什么情调、绿色健康这类的,几乎没怎么考虑过。
因此,在欧美世界,中产及以上的富裕阶层,为了保持身材和健康,他们对这类快餐,都是非常抗拒的。
不过,“大统领”例外。

尴尬的是,上面这个照片传出后,竟然又意外引发了美国网民们的一阵嘲讽——用刀叉吃KFC,分明是在“作秀”。
美式快餐的吃法,讲究的就是“接地气”,得像前面奥巴马那样,直接上手,你还拿个刀叉,“上流社会”的吃法啊...

CNN的女主播还在一期节目中,以调侃的方式模仿了“懂王”,教大家如何用刀叉“优雅”地吃KFC
当然,如今的麦当劳,在俄罗斯人眼中,也同样只是个供应垃圾食品的快餐店而已。
对于这轮关停,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表示,俄罗斯公共餐饮企业取代麦当劳连锁店并非难事,花上一年的光景差不多就能搞定。
目前看,这个帝国主义油炸烹饪出的“美国梦”,在战争的激荡下,已经没了市场。
更何况,对于俄罗斯人而言,无论什么样的改变,他们似乎都是不惧折腾也折腾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