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这个春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电影票价从来没那么贵过!

在北京的石景山万达,《长津湖之水门桥》的IMAX厅最高票价高达139.9元,很多县城的票价几乎都在58元以上,而且没啥优惠。

相比于平时,价格直接翻了一倍!
比如出租车,棋牌室,浴室澡堂,理发店等等。
因为在这个时候,大家心情都比较高兴,于是很多店家就趁机抬家,赚个红包钱。
稍微涨一点,也无可厚非。
但电影票直接翻一倍,而且年年都在涨,确实是很过分了。

据灯塔数据,中国春节期间的电影院票价年年上涨。
2018年,平均票价39.72元。
2019年,平均票价44.66元。
2021年,48.88元,2022年,55.2元!
这还是三四线城市的价格,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基本都是百元以上。

整体价格水平比经济更发达的香港都要高出不少。
很多影迷在网上吐槽: “这票价太高了”,“七八十元一张是真的合理吗?”,“算了算了,看不起!”
是啊,平时30多元一张的电影票,春节能涨到七八十一张,全家五口人看一场电影就要花350元。
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看一场电影再加上爆米花、饮料等,人均消费就逼近200元了。
谁能看得起?

电影院的心,咋越来越黑呢?
说白了,还是穷怕了,很多电影院都想借着春节大家不差钱的时间段,任性一把。
过去两年,因为疫情的冲击,不少电影院面临着长时间的关停,处于倒闭的边缘。
再加上个别地区的疫情管制,影院限人数,限零食贩卖,干脆一些影院就转移成本到价格上去。

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两年电影的数量也变少了。
一个影视公司高管称:“平时缺片,我们没法活了,只能靠着春节档与国庆档续命。”
确实,因为疫情和内容审核的原因,这两年,无论是海外进口电影,还是国内电影,数量都远逊往年。
没啥好电影看,是很多人的心声。

此外,由于国家重点整治娱乐圈,导致影视行业的大量资本逃离,投资人也不怎么热心于电影了。
最后一点,还是因为个别地区习惯于搞“宁左勿右”的层层加码,对电影院等行业采取的过激管控。
而受波及的影院与其它相关商家往往求助无门,也只能“有泪往自己肚里咽”。
咽完后再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涨个10%老百姓还能理解,涨个100%,老百姓就吃不消了。
与疯涨的票价对应的,是今年春节同期总票房的降低与观影人次的锐减。
据统计,2022年春节档首日票房不及去年同期的16.93亿,观影人次更是减少近900万。
而票价疯涨的恶果也显现在了年初二的票房上,直接雪崩,比去年少了5个亿!
环比年初一下滑33%,同比去年初二下降28.3%,刷新最高跌幅,仅相当于2021年大年初六(9.80亿)。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大年初二,票房就锐减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买不起。
“人数不够,涨价来凑”的思路不仅没有达到提升票房的目的,连观影人数反而也大幅下滑。
其实,最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任何商品的定价必须维持在一个合理平衡点。
市场本来是聪明的,人数下降,降低票价就行了。
可是,在票价这个问题上,影院的发言权是很弱的。
真正的决定权在片方手里,而片方则带着国家电影局的影子。

片方和电影局居于幕后,站在前台的电影院则一边因高票价承受着来自观众的骂声,一边又不得不在片方和电影局的要求下被迫涨价。
老百姓一看这个票价,得了,看盗版,或者等网上有资源算了。
最终,导致了影迷不满、观影人数下降、票房下滑的多输局面。
大家一起卷入了一场没有赢家的恶性循环中。

在我看来,电影票涨价就是一件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
早些年,大家都看盗版。
后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就因地制宜,通过早些年9.9元、19.9元这样的低廉票价,一步步培育起现在的市场。

民众的选择正版观影习惯是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
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低价是培养正版意识的至关重要一步。
可是,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未稳固成一种习惯,就有人想要磨刀霍霍。
这明显违背了市场规律和中央政策的初衷。

高票价会再次打破民众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也将严重冲击中国的电影市场,并为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埋下致命隐患。
疫情之下,大家都不好过,如果一家几口要花费数百元才能怄气看一场电影,这样的市场会好吗?
会不会像中国男足那样,因为种种不当毁掉了整个电影市场呢?

在票价疯涨的恶性循环里,不会有任何的赢家!
我们希望中国电影的管理者,能够着眼长远,放水养鱼,培育市场,尊重市场规律!
不要把电影搞成奢侈品,也不要把电影内容题材限制得太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