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又翻车了。
近日,据日本日立集团子公司日立金属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质检数据造假至少存在30年,波及1952家全球企业,问题产品或流入中国市场。
日立是日本知名企业,在国内,它的空调声誉很高,当然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日立涉及领域还有能源系统、医疗保健系统、铁路交通系统等。
说到日立的铁路交通系统,英国人有话要说。
2017年10月,委托日立公司制造的英国GWR高铁正式启用。
没想到首班列车就遭遇尴尬,在行驶了25分钟后,车内空调突然严重漏水,整个车厢变成了“水帘洞”。
同样是这批高铁,今年5月,英格兰地区大批列车出现车厢裂缝和底盘开裂的问题,要知道在时速300公里的疾驰中,列车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只运行了三年半就出现这种大规模质量问题,英国人看了直呼“interesting”。
至于开头为什么说“又翻车”?且看无相君给你一一列举。
2021年7月,日本三菱电机公司被曝光产品检验数据造假,有215万件不合格电气设备部件提供给了多家日本国内外的客户。
2021年2月,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超过11万件产品的数据被篡改或者编造,波及到包括丰田、日产在内的10家日系车企。
同样是2021年2月,日本小林化工也曝出造假丑闻,累计有200多名患者在服用该公司药品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受损。
2017年8月,日本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公司产品存在篡改数据、以次充好情况,部分产品的篡改历史甚至长达10年。
同年10月,日本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承认在过去的一年里,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
……
没有什么事是一个鞠躬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鞠一个。
篡改、编造数据,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去哪了?
日本制造,曾经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早些年曾经流行过这么一句话:
日本购物四大宝:保温杯、陶瓷刀、马桶圈和电饭煲。
那时候去日本旅游,不拎个电饭煲回来就等于白去。
你要是问日本的电饭煲好在哪?
他会支支吾吾并声情并茂地讲述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长期以来,日本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了不少国人的迷信。
乃至罗永浩老师都为之绝倒。
为什么日本制造备受国人喜爱呢?
一、从日本自身来看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凭借雄厚的工业底蕴,仅用20年就重回制造业大国时代,拥有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
彼时的日本很在意自己的“制造业神话”影响力,而日本一些卓越的企业家也为打造这个神话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以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为代表的一群日本企业家,将自己的成功经验编辑成书,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全世界。
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的企业家精神也在中国传播开来。
日本政府曾在年度经济白皮书中这样描述:
在当前政府为建立日本产业所做的努力中,首要条件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和规章,而是精神。
文以载道,有了文化的输出,日本的产品自然就带上了光环。
二、从国内市场看
打开某批发网站搜家居用品,销量靠前的一定有那些伪日系包装产品。
上到网红爆款“黑科技智能家居”,下到义乌制造的“头绳发卡”,通通印满了日文和日本元素。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产地,加个日系包装就能同根不同命?
原因在于国内的日资买办集团。
把日本产品营造出“工匠精神”的形象,很大原因在于国内日资买办利益集团通过赋予制造业产品以形而上学层面的精神价值,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加之日本方面擅长的商业营销手段,日本制造很容易就在国内成为了神话。
人都有从众消费的心理,大家都说日本制造好,那就跟着说好。
毫无疑问,日本制造有些确实质量好。
可是这种质量好不应该跟工匠精神相挂钩,更多是因为日本制造业体系更完善,早期积累起来的优势而已。
质量好的本质,是制造业的良品率高,工艺稳定和产品设计合理,而不是各种精神和传承。
而且产品好不好这件事,除了质量还有一个变量叫价格。
拿10块钱的国内小厂产品跟日本企业的100元产品相比,肯定是后者好。
不过有一说一,日本制造确实一点点地在走下神坛。
表面是一系列的造假问题,背后是生产速度和创新的脚步跟不上时代的必然结果。
作为国产制造商,我们不能盲足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迷信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要把目光回到产品本身。
一个热知识,早在2013年,国货彩妆就超越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彩妆品牌国。
前段时间的因捐款而卖到断货的鸿星尔克,也反映出了国内群众对于支持国货的热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的制造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虽然中国制造好不容易才摆脱粗制滥造的印象,但是我们真的不乏品质优良的产品等待被发现。
国货当自强,是责任,更是一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