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81年4月14日,当小泉纯一郎当爹的那一天,他肯定没想到怀里的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互联网上被疯狂嘲弄的对象。

由于出生于政治世家,他的儿子小泉进一郎在日后担任了日本环境大臣。只可惜看着小泉进一郎上台后的种种发言,日本的民众很难看到这位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部的高材生有任何智力活动过的痕迹。

他的特长就是“说些无用的废话”,用现在网络流行的段子来说,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程度。

比如2019年4月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维持现状是不可以的,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日本现在不能维持现状。



???

小泉进次郎这番说了等于白说的话,成为了他在国际政坛的首秀,也让众多日本民众感到丢人。

明明是在讨论节能减排的议题,前脚刚开完会,后脚就踏进了美国的牛排馆。被记者逮个正着,各种关于畜牧业会加剧地球温室效应,自己身为环境大臣却没有做好表率的指责就出现了。

对此,他表示:



果然好想吃牛排啊,每天都想吃牛排,但是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东西。牛排和气候变化,这两件事难道不是一直存在的吗?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考虑日本的环境问题。

???      

比如去年被问起针对福岛核废料问题有那些具体措施的时候,他说:



约定是为了遵守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要为了遵守约定拼尽全力。

那具体措施呢?

而他的最新力作,是今年5月份住院接受完盲肠炎手术后,重新出现在公众之时。



出院后,多亏了远程办公,让我能远程处理公务,这都是托了远程办公的福,我觉得远程办公非常好。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完全不懂他在讲什么”、“暴露他智商捉急了”、“希望他再入院接受治疗”。

以及:新的“构文“诞生了!这真是进次郎“构文”的范文!



所谓“构文”在日语中指的是文章的解构和句法。

网友总结出想要写“小泉构文”,一共分两步:

1.先准备要说的内容言。

2.用上接续词,把同样的话再说一遍。

当然,若只是学了这点皮毛,想必还是掌握不到小泉大师的精髓,毕竟他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感性”还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除了废话,他还擅长说“迷言”,哪一个都是争夺每年迷惑行为大赏的有利候补。

比如他开会的时候,对于气候变化问题,飙了一句英文,形容环境问题非常的——性感?



It’s gotta be fun!It’s gotta be cool!It’s gotta be sexy,too!

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在美国有硕士留学经历的人之口。

在问及今年的减排目标的时候,他说今年要比2013年减少46%的碳排放。

至于为什么是46%,他回答:





于是记者记者摆出一副“我不理解”的神情。



对于为什么偏偏是这个46的数字,日本网民也展开了头脑风暴:

有人说可能是因为小泉进次郎是日本女子偶像团体乃木坂46的粉丝,有人说也能是因为他的出生地横须贺的邮编是046,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名字刚好念作“4次6”(日语和“进次郎”谐音)。

真相永远捉摸不透,带着对小泉大师的“崇敬之情”,大家把他的著名废话理论同毕达哥拉斯、爱因斯坦和牛顿排在一起。



02.

小泉进次郎在日本因为说废话火了,也顺势带火了废话学文体的名言。

这不,已经有日本人开始向中国网络文化取景,然后在推特上开始解释起“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句话的含义。



比起日本的废话文学有着一个明确的“领袖”,何人带起了国内废话梗的流行显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自己偏向于认为,废话文学的起源是来自早年互联网的小编体。



在早期自媒体刚刚起步的时候,这种文风常见于各大新闻网站和百度百家号、微博号文章、微信公众号中。目的是为了让搜索引擎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内容,通过不断堆砌关键词得以实现。

你看他写了长长一篇,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说,你浪费了10几KB的手机流量,小编们做一天和尚,然后继续创作下一篇大作。

想必早些年有网上冲浪经历的人,都对这些文章产生了极大的PTSD。尤其是当你急切地想要寻找问题的答案却看见人类本质就是复读机的时候。于是我们愤怒了,将其斥之为“垃圾小编”。

由于文体实在太有套路化,到后来还有人直接开发了一个小编生成器:



只是早些年那些我们深恶痛绝的“垃圾小编”,好像渐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颇有一种用魔法对抗魔法的意思,当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它就已经出现在了各大社交网站的评论区中。

从一开始的“你搁这搁这呢”的套娃形式逐渐发扬广大,进而演化出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如今的集大成版大概长这个样子:

我猛然一看,就猛然看到这个帖子,我直呼我直呼,上次看到这么这么的发言还是上次,这评论属于是典型的典型了属于是,我之前还没发现,当我发现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了,这帖子就像一个帖子,评论的内容充满了内容,我不禁感慨了一句感慨,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希望下次看到这么这么的发言是下次。

虽然我觉得大部分人看到这些有点阴阳怪气的评论,应该着实挺上火的。

废话学真正成为网友们推崇,大概是借助了糊弄文学火爆的东风。

面对朋友经常跟你吐槽自己男朋友,你大可以这样搪塞过去:

“啊,他怎么会这样?这也太让人生气了。”

面对朋友在群里炫耀的时候,你可以言简意赅地回复两字:

“牛逼。”

而且无限地重复使用——“牛逼,厉害……”感觉说了很多,其实什么内容都没有,但是又没让人反感。

这些技巧出自于豆瓣上的“糊弄学”小组,小组成立还不满一年,已经收获了18万的学员。



往往不肯定,也不否定,就是不表态,不被未来打脸。看似又令自己和对方保持统一战线,不失礼貌。

最重要的是,不让别人的坏情绪复制到自己身上。为此,好心的网友精心整理了基本法则。



渐渐地我们发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废话:

比如对你的问题置之不理,用套路来搪塞你的那些客服,

比如开会的时候说简单讲两句,结果通篇互联网黑话的老板,

还有那些每次一出问题就长长一篇公关稿的明星,目的就是为了转移焦点或者浑水摸鱼。其中的登峰造极者算做到了“听君一席话,不如七个字”。



03.

至于小泉进次郎为什么会成为网民吹捧成“文学大师”,废话梗为什么会逐渐在网络文化中流行,甚至衍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废话梗的本质,是人们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但却信息低密度现象的一种讽刺、解构以及批判。

口出废话之人,既有故弄玄虚者、也有言繁意疏者、更有阴阳怪气者,它们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服务,将废话作为转移话题,推脱责任甚至结束话题的手段。

最终只留下一群不明所以的人留在原地无能狂怒。

最终我们终于发现,如何“用魔法打败魔法”。当互联网上的帽子越扣越大,我们常常能提到很多人因为性别、地域和年龄,甚至喜欢的明星不同就被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里,在这种永远无法说服对方的争论中,对方的观点毫无意义,无论说了什么都只有两个结果:被无视或者被曲解。

在这种情况下,废话成了完全不会错的话最,它不仅不容易被曲解,还先调侃了一下自己。如果废话梗有什么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没意义。

如果只是玩梗和调侃,作为生活中的调剂倒还可以。

毕竟许多人想抖机灵,但是苦于没有口才。那也就只好拾人牙慧,跟着说废话也还算挺很开心的。

但假若我们真的把废话体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分场合和地点的使用,逐步让自己的语言能力产生退化,我想还是挺悲哀的。我不愿看到最后,被剥夺严肃话题话语权的大众都参与进来,一切正经的讨论都会在这种娱乐至死的风潮中,将所有的事物都消遣化。

想起《语言与社会生活》一书中有一句这样的话: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

04.

我当然不知道,小泉进次郎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废话”,还是实际上就只有如此这般水平 ,究竟是为了不做坏事而故意无能,装疯卖傻?又或者是通过说废话来转移焦点来掩盖自己的丑恶行径呢?再或者,只是一个提线木偶版的角色,用来吸引仇恨罢了。

就好像曾经我们说过的马科长。



当初的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顾左右言他的画面让我们印象深刻。

但是这几年,却有人赞叹是当初自己太浅薄了,没能参透到马科长的境界:





我们当然无从知道小泉进次郎这波在第几层,回看今年40岁的他,其政治生涯可谓顺风顺水,加上帅气的外表,在日本国民中有较高人气,曾有2成日本民众认为小泉纯一郎的儿子进次郎最适合当下届首相。

然而,自从2019年后他的公开发言不止一次引发批评,让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动摇,也让谩骂的声音越来越多。可能对于很大部分人来说,他唯一最值得称道的贡献,大概就只剩下丰富了网友的表情包罢了。

也许这就是说废话的代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