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灌篮高手》重映,但真人版已经在奥运会上演了。

就是这一幕:

1米67的日本球员与2米24的法国中锋纠缠。



(据说富樫勇树还虚报几厘米,不穿鞋的身高1.63米)

你说这是蚍蜉撼树,他告诉你输又何妨,就是要战斗到世界尽头。

昨天,奥运会的男篮小组赛进行第二轮,东道主法国大战日本队。

一边,法国实力不凡,他们拥有NBA选秀状元文班亚马和悍将戈贝尔。



另一边,日本队之前一场比赛还大比分输给德国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赛前没人看好日本,大家讨论的无非是东道主赢几位数。

然而一向具有松弛感的法国这次神经紧绷了。

第一节,日本一度一波8比0反超法国;

第二节,法国发力扩大比分。日本穷追不舍,单节得分甚至领先对手。



第三节,双方比分紧咬,日本5分落后于法国。

第四节,日本头号球星八村塁累计违体犯规被驱逐。



这时候1米72的控卫河村勇辉站了出来,连得6分带队反超。

法国队不示弱,三分远射扳平比分。当他们要窃喜时,没想到日本又把分差拉大到4分,而比赛只剩14秒,留给法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法国当然想投三分,加快追分节奏,日本相应的就是防三分。

谁料裁判在法国球员三分跳投后,判日本防守犯规。而且这球还进了,意味着法国队可以加罚一球。



(3加1就是:一个球员在3分线外投篮时,被对方犯规而且球进,投进的球算3分。并加罚1球)

日本球员很迷惑,我几乎没碰到人,怎么犯规;而且你也不倒地,不做表示,怎么裁判偏偏要抢戏。



但裁判的判罚就是金科玉律。

凭借这次3+1的判罚,法国追平比分将比赛拖入加时,最后赢了比赛。

巧的是,之前国际篮联给12支奥运球队水平排位,法国第三,日本倒数第三。但后者差点掀翻前者的事,让大家思考很多。

很多人说这是《灌篮高手》照进现实,我倒觉得也是“进击的巨人”的重新演绎。

英勇的团长被兽之巨人的投石击中,倒在了冲锋的一线。他有男主一样品性,只是少了一份巨人之力。

他这样的人物被人惋惜,是因为失败也能带来很多感动。

也许你不太看篮球,甚至不太懂体育激情。

但你肯定会被这些名场面震撼到。

开头暴击的依然是蚍蜉撼树,但总有人要去撼。



接着,日本球员面对法国球员,毅然决然飚三分。



还能打成3+1。



他们一出配合,就可以搅得法国队手足无措。



他们防守也做得有条不紊。

盖帽NBA球星,网友大赞这是致敬樱木花道。



更别说,还有许多灵光乍现时刻。

这次穿裆传球,被中国网友转发,因为解决了周琦发边线球的世界难题。



就像发生在那些很燃的日本文艺作品里,你只需要全力付出,导演会把你三秒的动作拍出整整一集。

那到时候对手跑来握手的场面就更加升华主题了。



好了,你的体育精神感动他人,但我看不懂了。

问题是,

1米72的河村勇辉,迎着NBA高个球星各种投篮,还拿下7个篮板。

这样身高的后卫,恐怕连我们的校队都不让进吧。



问题也是,

国际赛事上没什么表现的日本队,面对阵容强大的法国队,没有主场哨的话都快赢球了。

这样的局面,恐怕是没进国际赛场的球队想都不敢想的。

可见打好球似乎很难,又不是特别难。

与此同时,我们中国队创下的亚洲佳绩,正被网友回忆。

“16年前,我们把世界冠军西班牙逼入加时,易建联面对大小加索尔和伊巴卡,斩获30分。”

“那一年我们打法国,那一年我们打德国,那一年我们打西班牙,结果一直停留在了那一年。”

另一边,大家都在转发《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的心声,当年他说日本篮球发展的目标是追平亚洲之王中国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现在这张图成了强烈的讽刺。

因为,中国男篮已不是日本的对手,很多亚洲球队也正在超过中国。

我们面临左右夹击,而这一幕在国足以“再输下去要输越南”的轨迹发生着。

竞技体育,菜是原罪。

竞技体育也需要尊重发展规律,只要你用心投入,基本都能出成果,还能看到运动奇迹。

就像很多人说的:“姚明的天赋是一般无法企及的,河村勇辉的表现给普通人更多的希望。”



你在篮球上差点赢法国队,你在足球上赢了西班牙和德国。

大家第一秒觉得很励志。



第二秒就觉得凭啥我不行。

也行的。

如果足球和篮球在国际赛场上表现抢眼,网友恐怕逼着国家去给球员改善伙食和住宿。

恨不得把家乡特产都塞进他们飞机里:“海参是吧,给我像吃饭一样吃。”

我看解说,他最后一句说得很深刻:

“值得我们中国男篮多思考了。”

结果一些网友不爽了。

他们开始吐槽日本队没有在奥运会赢下一场,得意什么。



意识到说的宽泛后,他们瞄准具体球员,表示他们只是用力过猛,就算在NBA打过那又如何,不会有啥巅峰期。



语调变了,阴阳怪气之声层出不穷。

说着说着,就笑你又走“日本夏令营”的老套路。



好家伙,体育的输赢变成了立场的斗争。

而且还不能思考,不能反思。



最后没人讨论技术,不再讨论运动的快乐,甚至没人在乎成绩本身,只想把舆论的另一方打败。

反正遇到什么项目,都是嘲讽“只有某国受伤的世界达成了”,叫上更多人加入仪式中。



不得不说,观点表达是你的自由,你觉得赢了就好。

然而未来篮球可能看得人越来越少,想吵架可能都吵不起来了。

那谁去真心关心这些问题呢:

普通人打球打出成绩有多难?普通人打不出来后,怎么再就业?拿篮球运动员身份直播带货是不是更好?



(图源网络,纯属段子)

答案是什么众说纷纭。球员们确实有自己的难处,网友也有自己的乐子要看,非得让大家达成共识的话,除了成绩出色,那就是这件事:

不要让“孩子踢球赢了不算赢,点赞票数第一才是冠军”的事在篮球圈重演。



点赞是人情世故的玩法,无法帮你成为世界冠军。

当然,你觉得赢了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