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李潇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三年来,线下娱乐的消费形式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剧本杀以更强的社交属性和互动性,取代KTV、电影院、密室等实景娱乐方式,成为00后社交新宠。
快节奏的日常生活,剧本杀就给了日常生活一个出离的可能性,提供了“放飞自我”和深度社交需求所对应的消费场景。
随着一些推理综艺走红,剧本杀游戏顺利出圈。“拼车、推土机、菠萝头、水龙头、打哭”之类的剧本杀“黑话”在社交平台流行起来。一波波创业者的热情被点燃的同时,行业进入大浪淘沙的挤泡沫阶段,也伴生出更多的新问题。
目前看来,剧本杀行业正在结合其他技术、产业衍生出新赛道。大致有:与线上娱乐融合、“剧本+文旅”模式等实景娱乐、打造自身知名IP、打通影视、游戏IP、与VR/AR等技术结合这些方向。
满足线下社交多元诉求
作为剧本杀线下的核心形态,圆桌剧本杀已经历多轮洗牌,如今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剧本创作者、发行商、门店商家、垂直平台、消费者等主体活跃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张。虽然尚未出现头部连锁、加盟企业,但行业门槛水涨船高,马太效应已初步显现。近期一些品牌和平台开始获得千万级投融资。同时,大部分缺乏明显内容竞争力的门店,则陷入了争相涌入、再陆续倒闭的境地。
从剧本杀线下门店的区域发展各有侧重,一二线城市线下门店朝规模化、服务精细化发展,盒装、城市限定与城市独家三种剧本都在引入。三四五线城市则以盒装本为主,性价比取胜,以填补小镇青年线下社交空白。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步行街附近的空白剧本杀总店,每晚都会迎来附近互联网企业下班的玩家。店长杰军表示,一个普通剧本杀店约5至7个房间,成本50万到百万。“开店选址主要考虑人流量和房租成本,剧本杀本身是个流量生意,大部分开在热门商区、高校附近。周边每个月都会新开几家店,不可避免会分流一些顾客。”
“沉浸感强的剧本需要换对应的服装,例如中式、古风服装来增加代入感,店家在房间的布局也会尽量按照这种风格布景。”柒妖侦探社老板何尝表示。
人员配置方面,需要客服、主持人(全职及兼职)、NPC(非玩家角色)。客服负责接场拼场、接待顾客,主持人和NPC负责开剧本。
据空白店主持人小猪介绍,玩一场剧本杀时长约4小时,而对于一些故事体量大、推理难度较高的剧本,游玩时间需5至7个小时,“老玩家每周玩1至2次,狂热粉恨不得天天来。”朋友多的玩家会选择熟人组局,而不够凑一局的玩家会选择和陌生人拼场。
核心卖点及行业缺口
室内剧本杀核心卖点一是剧本,二是主持人(DM),二者缺一不可。
显摆智商、表演“飙戏”、宣泄情感、交友、穿服饰拍照打卡、体验新奇玩法、为了喝酒助兴……大家抱着不同的目的玩剧本杀,不同剧本也给玩家带来差异化的心理体验。“欢乐类、阵营类的受众追求纯粹的休闲娱乐;情感类更适合共情能力强的玩家,他们将角色代入自身,体会内心情感;推理类则硬核烧脑,适合热爱推理的玩家,这类玩家占比较小。”小猪介绍。
合格的剧本应该是情节丰满、人物比例均衡、叙事逻辑自洽、互动节点丰富的,给予玩家个人发挥空间的同时,还要保证故事架构不塌陷。
然而,当下产业最上游明显产能不足。据华经情报网一份报告显示,50%以上玩家认为业内剧本存在质量差的问题,40%以上玩家认为行业内的剧本抄袭严重。剧本杀写作者多来自网络写手、影视编剧、自媒体文案,兼职写作的学生、上班族等新人作者居多,职业成熟的写手凤毛麟角。
据小猪介绍,“盒装剧本每盒发售价在388—588元之间,发售形式是不限量;城市限定是每个城市只有3家剧本店铺拥有,价格在1888—3888元之间;城市独家剧本是每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剧本店家拥有,发售价格5000元以上。”这样划分剧本的理由在于,每个剧本寿命有限,玩过的玩家不会再重温,因为悬念、探索性已经一次性完结。
因而,剧本这一端,稀缺性由发行端通过限量方式来调控,定价环节缺乏规则,免不了暗箱操作、价格一路上涨,发行端占据过大话语权。而单店往往靠采买新剧本才能维持高客流,这样不规范的商业模式最后只能走向“烧钱”,陷入门店to C 端的降价的恶性竞争。
但不可否认的是,初步建立的发行模式,有效连接了作者与店家这两端,一定程度上为单个作者赋权,为行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供给端的另一关键在主持人(DM)。DM研读剧本后肩负着带领玩家探索故事的重任——借助想象力、个性化的演绎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与每一位玩家频繁互动、发游戏卡片、平衡人物占比。每一次剧本杀的现场都不可复制、意外总会出现,DM的个人素质、控场能力和情绪调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下,机构已经开始做剧本杀DM的孵化和培训课程,尝试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补足专业人才缺口,未来或形成与网红主播类似的新工种。
此外,剧本杀的服务体验在自觉地向个性化、全天候维度延展。疫情期间,一些门店暂停营业。然而一些店家拓展了DM外卖服务,让DM上门开本。这除了造成安全隐患之外,从商家角度来说,还会增加剧本被盗版复盘流出的风险。
现状表明,剧本杀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尚未形成良性反哺,优质从业人员的人才缺口巨大。市场在剧本质量把控、服务流程、剧本定价等关键环节缺乏制度保障、基本准则,亟待相关从业者从短期变现向长线盈利思维转变。
演进路线和逻辑
作为百亿级的新兴内容产业,剧本杀已激发出了跨界的商业想象力,也吸引了不少缺乏判断力的盲目入局者,现状喜忧参半。
“剧本杀+综艺”风头正劲。其一般模式是请艺人进行剧本杀游戏的角色扮演,获得类似真人秀的收视效果。剧本人物关系本身的设定错综复杂,游戏感十足,最大看点在于人物间的戏剧张力。试探猜忌、矛盾冲突、勾心斗角、联盟对抗……艺人在玩的过程中会显现出与原本人设不符的一面,也能满足观众的窥私欲和好奇心。
掌握大量IP资源的网文、影视、游戏平台纷纷下场,借剧本杀的红利,进一步放大旗下IP的商业价值。但“影视+剧本杀”IP化方向,当下处于高开低走状态。
一些改编自影视剧的剧本杀,并未获得同系列改编剧集那样的热度和口碑。究其原因在于,不同媒介对IP改编的侧重点不同。剧本杀对故事叙事推理和逻辑的要求很高,同时,人物始终要平分秋色,轮流接受舞台聚光灯的照射,不能过多倾斜,人物间互动点设置需清晰合理。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必然要对原作进行大刀阔斧地改动,改得面目全非,就很容易遭到原著粉的排斥。
剧本杀也火到了短视频平台上,包括线下剧本杀直播、小剧场、游戏解说、行业知识干货分享等内容。
当然,从线下实景娱乐角度看,文旅产业、影剧院率先试水剧本杀并尝到了甜头,剧本杀店也通过这些合作降低了开店的成本。旅游线路景点、农家院、古镇、邮轮、酒店、KTV纷纷与剧本杀公司合作。基本商业思路是沿着加强沉浸式体验的方向各种“做加法”,极力拓展消费场景。
当然,游戏规模升级,游戏时长也增加到一天或数天。服化道装扮、NPC、玩家数量、适于打卡的精雕细琢实景升级,当然运营成本、单客花费也随之飙升,这也就自动劝退了一部分对价格和时间敏感的玩家。
所以从行业角度看,短时间内,上述沉浸式剧场的“土豪”式玩法难以获得大量复制推广。如前所述,剧本杀从桌游演变而来,核心在于剧本的独特性、剧情推理及小范围内,相对私密的社交互动体验。而“团建式”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与的方式,会大大削弱这种社交氛围和对剧情的专注度,单个玩家的体验质量难以保证不说,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心理负担也会加重。这就与游戏轻松休闲的初衷背道而驰。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剧本杀正在朝着体系化方向发展,但离建章立制尚需时日。预计未来几年,从业者需要一颗强心脏。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盗版、服务质量参差、行业管理上缺乏标准、门店同质化、发行端掌握话语权过重、概念炒作严重、从业人员相关权益难以保障……凡此种种痛点,需要从业者沉下心来直面解决,共同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而未来将“杀”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李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