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凌馨 辛颖 赵芸巧 孔欣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大健康”(ID:CaijingHealth),原文首发于2021年8月10日,原标题为《1传34,核酸检测点变“感染点”,该不该搞全员核酸检测?》,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截至2021年8月10日24时,扬州本轮疫情已累计感染448例,重型23例,危重型12例。感染者总数远超南京的231人、郑州的128人,成为这波疫情全国最严重的暴发地,同时也是各地重症和危重病人占比最高的城市。
8月8日,扬州市纪委监委发布问责通报,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等问题,造成多人感染新冠肺炎,8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图/扬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据《财经·大健康》不完全统计,仅扬州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就有至少34人被同一确诊患者感染,其中3人为检测点工作人员。
此前,扬州对疫情的迅速反应曾颇受好评。该市于7月27日晚发现了首名南京来扬人员初筛阳性,第二天即在主城区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并自7月29日起实施对外交通管控,离扬者均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经历主城区四轮全员检测后,8月9日,扬州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8例。据《扬州日报》消息,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扬州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判断,“扬州疫情正处于集中暴发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
扬州纪委监委8月8日深夜通报显示,疫情扩散与防控措施不力有关。
《财经·大健康》查询公开信息发现,本轮本土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已有19个城市启动全城或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涉及5000多万人,其中,八市未排查出新增感染者。据不完全统计,这波核酸检测的总费用已超19亿元。
图/IC
离扬州100公里的南京,8月1日通报,有一名两岁男童疑似在与家人核酸检测排队时被感染。南京有930万常住人口,这波疫情中做了三次全员核酸检测。
1
受检者:风扇对着检测桌吹,
担心站在下风被感染
在扬州造成至少40例感染的确诊病例王某,是7月29日下午前往广陵区湾头镇下属的联合村检测点的。8月9日19时许公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详情显示,该检测点至少34人被感染。
对扬州市民于晓(化名)而言,这一结果并不意外。早在第一轮全员检测时,他就发现了其中隐患——所有采集桌呈一字型横向排列,且间隔较近。于晓称,自己当时就提醒现场医护人员,万一有阳性被检者呛咳,左右被检者都有可能被感染。
“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容忍,但长期来讲,(过于拥挤)可能存在促使病毒传染的隐患。”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曾在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提醒有关部门,应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增设排队缓冲区域,尽量把等候者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米,确保防疫工作不失序。
于晓自觉幸运,他所前往的检测点防护没有发生意外。然而,和他同在广陵区的联合村检测点“爆雷”。
扬州纪委监委问责通报显示,联合村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包括广陵区委副书记在内的5人受到党内警告、政务警告、通报批评等处分。
引爆燃点的王某,因严重违法被立案调查。《新京报》一则视频报道援引联合村村民的说法称,7月29日的核酸检测队伍并未保持足够间距,而是“人贴人”。
另有一人回忆,身为政府工作人员的王某,当天在该检测点担任志愿者,并曾摘除口罩用餐。此前,王某在当地玉器城驻点上班,并曾出入KTV、棋牌室,均为人流密集场所。
扬州广陵区居民核酸检测现场。图/广陵区人民政府官网
联合村检测点的漏洞迅速体现在疫情数据上。王某于8月1日确诊,第二天,在同一检测点的三名工作人员确诊。
患者行程轨迹显示,这些检测点工作人员,早在7月31日就已出现在防疫人员视野。当天下午,两人以王某的密切接触者身份被带走,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这两人的阳性结果没有引发特别关注。同为王某的密接者,另一名工作人员7月31日下午仍在联合村检测点工作。8月1日,她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整个城市的大规模检测并未受此影响。8月1日,扬州第二轮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启动。扬州常住人口约456万。
于晓再次来到检测点,发现采集桌间隔不变,还在桌子一端加装了工业风扇。“靠风扇被采集者的呛咳飞沫必加速飞向他旁边的张嘴被检者,如果是阳性被检者在上风很可怕!”他下意识选择了靠近电扇的位置,弯腰快采走人。
8月4日清晨,7月29日下午和晚间曾出现在联合村检测点的确诊患者数,已达8人。原计划启动的扬州主城区第三轮全员检测,临时叫停。
这段时间,王某的密切接触者陆续被带走集中隔离。但仍有至少五人尚在流调视线之外,他们正常上班,出入超市、菜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直至在新一轮流调或核酸检测中被发现。
8月5日,扬州重启主城区全员检测。在当天上午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绍了本轮检测与前两轮的不同之处:在“黄码”人员集中的小区设立独立检测点和通道;不具条件的,在大规模检测之后单独组织。“黄码”系曾途经中高风险区人员,应限制流动。
这场发布会还强调了核酸检测时的注意事项,包括分时段、规范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等。
此时,因7月29日下午在联合村接受核酸检测而被感染的人数,正与日俱增。至8月8日24时,与王某在该检测点形成交集的感染者达34人。
三名工作人员7月29日—31日之间仍在检测点工作,是否又将病毒传播给了更多人?目前流调结果尚未公布。
8月8日深夜发布的通报称,扬州另两处核酸检测点分别出现了登记处设置不合理、外围队伍管理不到位、排队距离较近、人群聚集,以及排队较长、等待区“一米线”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其中,在三盛广场检测点排队人群中,还是出现了一名苏康码为“黄码”人员,直到队伍中间查验点才被发现。
全员检测中的乱象,不仅出现在扬州。
郑州、南京等地均有市民质疑检测时间安排不合理,人群拥挤且有人不戴口罩。南京一名两岁男童,在外出核酸检测时,其家长曾与确诊患者近距离交谈,九天后,该男童被确诊。
2
扬州坦承公布防控不足
在8月8日晚间的扬州纪委监委通报中,除了直言疫情扩散与防控措施落实不力有关,还列出了单位集体就餐间距不够等隐患。
《财经·大健康》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出,最常见的隐患在农贸市场、超市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包括体温检测人员未实时在岗、测温仪不灵敏、佩戴口罩不规范,以及人员聚集等。此类现象,在曾暴发本土疫情的广州等地,也曾出现。
还有封闭区域和人员的管理漏洞。扬州纪委监委点名批评两处封闭管理小区,出现了居民随意下楼,自由走动,外出购物的现象,“足不出户沦为空谈”。
扬州本轮疫情溯源,起自一名居住地距南京禄口机场高速出口仅500米的老人,乘大巴来扬州。此时南京疫情正紧,这个毗邻机场高速的社区未第一时间封控。
由于7月20日的禄口机场暴发疫情,按要求离开南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这位南京老人是7月21日9时乘车,多数检测点还未上班,她却一路畅通抵达扬州。7月27日,这位南京老人被确诊,成为扬州本轮疫情的起点。
本轮南京机场疫情应对过程中,至少五名高风险人员,未能及时隔离,主要是保洁人员及其密接者。
一名47岁的男性病例,确诊于7月23日。他是最早确诊病例之一的姐夫,也是禄口机场的司机。7月21日,他自驾车至药店买药后自行返家,两日后才被转运至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治疗。
身处疫情中心的是禄口机场保洁人员。7月20日机场保洁人员中检出9例阳性后,部分工作人员被要求当晚返回单位接受核酸检测。第二日,其中一人得知结果为阴性后返家,他属于重点人群,应自觉将活动范围限制在住地和工作地。然而,在第三天,他到医院看望朋友;第四日,他被确诊了。
多位禄口机场工作人员家属通过社交平台反映,曾主动上报社区,没能第一时间被告知如何应对。直至7月29日,他们才接到通知,将被转运接受集中隔离,此时距首批病例被发现已有10天。
8月8日,南京新增2例本土新病例,连续一周维持在5例以下,本地疫情已近尾声。《财经·大健康》梳理发现,当地本轮累计确诊233例,仅15例源自社区筛查,另有12人系主动就医,其余超过88%的确诊病例是从重点人群中发现。
一位从事一线救治的专家在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指出,防止新冠疫情扩散,首先要隔离重点人群,通过多轮核酸检测将患者从重点人群中找出来,从而切断感染源,这要靠细致的流调和精准的核酸筛查支撑。
扬州已有人因流调和后续处置不力被问责。由王某起始的疫情传播链上,已串起42例,超过全城感染总数的十分之一。
王某的居住地为扬州邗江区,该区流调隔离组、采样检测组负责人均受政务警告处分。原因在于,7月29日至8月1日,在对王某核酸检测混采阳性进行复检的过程中,在隔离管控等环节工作失职,落实防控措施不实不细,造成疫情扩散。
3
需要全员核酸检测?
疾控专家:专注密接次密接
多位受访专家向《财经·大健康》提及“精准防控”的概念,不赞成将全员核酸检测视为处置疫情的第一选项,呼吁舆论给基层防疫一定容错空间,让中国的新冠防线更可持续。
在本轮疫情中,成都走的就是“精准防控”路线。
7月27日,成都新增3名本土确诊病例、均有张家界旅游史。次日凌晨2时,9个关联小区1万余人完成首轮检测。
7月28日,成都再增3名本土病例,各风险区域进入分类管理,核酸检测的频次设定为封闭区内4轮、封控区内3轮,风险区周边2轮。
至7月30日,成都重点区域内近39万人完成检测,均为阴性,约占全市总人口2%。这座城市本轮本土感染人数也被定格在了6人。
“有人感染后要不要做全员检测,是有争议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张洪涛分析,“如果疫情发生在广州,广州以外的其他人都可能觉得要做,因为测了以后他们放心。但真正受政策影响的是生活在广州的人和执行部门,财政支出需要广州来负担。所以广州一开始没有做全员,后来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做。”
以“放心”为目标的全员核酸检测,可以被理解为精准防控之外的查漏补缺。张洪涛认为,这样的普查,是为精确地确定中高风险区。
以南京为例,首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公布,920.9万人中,发现57例阳性,江宁区51例。这一结果与截至8月9日南京累计病例分布情况一致,阳性人员高度集中在禄口机场所在的江宁区,占比86%。
南京的全员检测没有止步,至那名两岁男童确诊,共做了三轮。第四轮起,范围逐步收窄。8月10日,江苏省卫健委通报,南京六轮大规模检测数据,约3900万人次受检。
以江苏最新公布的混合检测价格20元/人次计算,南京此前六轮全市大规模核酸检测已耗资近8亿元。
这一波疫情自南京暴发以来,全国19个城市启动全城或主城区至少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涉及5000多万人,重点区域人员检测频次更高,总计约1.3亿人次受检。
图/Pexels
《财经·大健康》查询公开信息发现,10比1混合检测的最低价格可至一人次15元。据此估算,上述19城用于全员和重点区域检测的总费用近19亿元。
在启动全员检测的城市中,至少3个城市累计排查出感染人数为个位数,芜湖、中山、烟台、株洲、荆州、奉节、商丘、许昌8个市(县),未能排查出新增感染者。
“要求‘动态清零’,地方官员就肯定会选择全员核酸检测,而且要多测几轮。”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对《财经·大健康》分析。
从检测频率和覆盖人群来看,目前的做法难以长期操作。全球新冠疫情不是短期内可消除的,随着通航、人口流动增多,疫情不时会出现点状暴发,动辄全员核酸检测造成的财政支出很大。张洪涛认为,“要明确全员检测可能带来的风险,平衡考虑各种因素,找到最佳方案。”
一位疾控系统人士建议,精细管理,将核酸检测的范围,限定在确诊患者的密接、次密接的范围就可以。
张洪涛也建议,做好精准防控。首先加强机场、码头、边境口岸和国际物流等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常规监控。一旦出现本土疫情,第一时间划定重点区域,对区内人员分级管理,把最高级别防控操作限制在局部。
贺滨则呼吁,严防死守一年多后,舆论和政府上级部门,可以给予基层防疫体系一定容错率,让他们敢于实施精准防控措施。
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的专家都表示,中国拥有过去一年多来应对本土疫情的经验,即使不再动辄“战时状态”、全员检测,仍然拥有扑灭疫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