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小龙,原文标题:《我去暗访偷偷考个研究生,看到底是哪种偷偷?》,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的舍友,可能要和她的男朋友分手了。
虽然这是合租多年我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我还是习惯从她身上学到些什么。
比如这次的导火线是,她的大四小男友害怕面对职场生活,打算去考个研究生提升武力值再来职海里有底气地翻腾。
“偷偷考个研究生,只要两门,只考两门。”
这世界上,比你更确切知道你需要考个研究生的,是朋友圈的研究生广告。好家伙,我坚信她的小男友也看到过类似这样的广告。
在我眼里,志明与春娇这种大城小爱不是我想要去学习观摩的,我更大的兴趣在于偷偷考个研究生这件事。
偷,作动词有一层“抽出、挤出时间、行动瞒着人”的意思,作副词又有“秘密暗地里,出其不意”的意思。
我承认我也心动过,我对任何带着“偷偷”这种禁忌字眼的东西都会肾上激素一增,他们无异于我在青春时期看过的日剧《偷偷爱着你》、让我眼前一亮的《老师也偷偷看的科学书》,金城武唱过的“就让我偷偷的醉,偷偷的犯规、流泪。”
总之,每出现一次我都爱截一次图,为自己留有后路(指不在跳海干时,就去考研究生自我增值)。
早在之前,我就有一个读传播学的表妹打算考研,在备战四门科目后,当年国家线355分。于是在这些偶遇的考研广告里,有两个信息点让我注意并铭记:
(可)只考两门,165分能上
这条信息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件天价衣服打了一折。
所以,偷偷考个研究生,到底是哪种偷偷法,我打算去暗访一下。
前情提要:院办没考过研究生,在看了无数个以张雪峰老师为主的考研基本知识视频后,才敢和“偷偷考研委员会”来一场对线。如有错误,请多包涵,并狠狠指出。
25岁在职人员和李老师的中门对狙
首先,院办随便戳进了一条【了解更多】的链接,进行了相关信息的填写——本科,在职,人在广州。
填完基础信息后,会跳出一个和报考咨询员的对话端,对方询问的依旧是我已填过的信息【目前学历-职业状态-所在城市】。
交谈过后需要留下手机号or微信号,说过后会有相关的老师加我微信,请及时通过,但全程语气让我觉得就是机器人在服务:
初次会晤后便是等候相关老师加我微信,这段空闲期还会有一些不相关的资料推送,扫码会额外送我9000套PPT模版和560本英语电子书,以及如下,就差送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了。
矢志不渝,至死方休地推送不相关的广告:
“通过介绍马云在思维、心态、原则、视野、圈子、说话、做事、财富、管理、创业等方方面面大格局的表现,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本唤醒梦想、争取更好生活的优质读本。”
豆瓣是这么写的。
一个小时过去了,无人应答,两小时过去了,无人知晓。
我这辆考研对线车进入左转弯待转区,绿灯迟迟不肯亮起,是我诚意不够吗?是我迫切考研的心思还未被感知吗?
李老师,你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 ,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
在偷偷考研机构上班也在偷偷考研的林老师
翌日,依旧没有接到电话通知和微信新增好友的消息提醒,于是我重新起航,搜寻到了某个偷偷考研机构的APP,并误打误撞找到了它的公众号。
偷偷考研虽然是偷偷,但学费也是让人望而却步,心跳被偷走了几拍,于是院办在暗访费用极低的驱动下,找到了一个惊爆价——
【1元带你读研究生】
形式类似于给有兴趣考在职研究生的小白入门扫盲,花一块钱巨款体验三节课。
最终,一个叫林老师的人加了我,我再次被要求进行问卷填写,而且这次填写相较于之前的更详细一点,长达16个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与此同时,我俩之间的对话框频繁出现:
我问林老师,为什么你们广告文案要用“偷偷”的字眼。他说:
早前,院办就有看过部分网友说在这个机构被忽悠过,报课交钱之后就无人理,我跟老师说了这个顾虑的问题,老师开始给我截图证明他的“真实性”。
我说我没有在怀疑你本人是不是这里面的员工,我只是担心交了钱整个机构开始不负责,老师开始噼里啪啦给我发送一大堆上过什么电视广告的视频,以及一些公众号的品牌背书,并且说大公司有差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一个产品好不好我觉得可以从自家员工有没有在使用这个小方向去突破(虽然标本只是个例),后来,我便问了他是否也在偷偷考研究生?
老师回答说有在自家机构学习,并发来了课表给我看。
寒暄过后,林老师拉我进入一个人数达190的学习直播群,在这个一元群里,即将开始第一次扫盲班会。
群主老师除了发一大堆课程预告:你最适合什么专业?在职怎么拿双证?你所在地区有什么院校?
以及这是在干什么?听课还能抽奖并有积分奖励???
“积分获取规则:每日参与晨读+5分,按时参与直播课程每次+10分,听直播课程现场随机抽取某米实体礼物,积分累计值,全勤有通关大奖!”
积分商场的奖品包含但不限于:
经过一个晚上的蹲点,直播老师对一些基础的信息进行PPT演讲,其中涉及整个考研流程时间表,报考条件、如何科学择校,如何0基础上985、211、复试面试等问题。
两天下来,听课人员热情高涨,90%的出勤率,其中有自我介绍,并说为啥来考研的环节。
“看着身边的人也在考研,自己为了多种人生体验也来考个研看看。”
“都说婚姻是避风港,可谁来避风谁当港?结了婚才知道,风是自己避,伞是自己打,在家带小孩也要有增进自我的意识。”
更多的是“没想好具体要考啥专业,只想考个简单易考的,扯个证从而提升职业薪酬的。”
他们虽然目的不同,行动却相同,并配合着老师说听懂的刷一波666、777。
将近晚上十点,课程结束后,此时大群有老师在说:“羽毛相同的鸟,最终会聚在一起。”
并发送不少合时宜的鸡汤。
与此同时,群内依旧有无数个仍未上岸的学子刷新着个性签名:
“丫头,你算是赶上周年庆了”
显然知识是无价的,没花钱真的学不到东西,于是我又捕获到了一个偷偷考研培训班,收钱的那种。
这一家也是打着“可只考两门,165分能上”的字眼。
后来我进行一番询问,陈老师说“只考两门,165分能上”这条件特指的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这七大管理类专业。
“选对专业,一次上岸,最适合在职研究生报考的是管理类研究生。”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能符合在职读研的学习方式是“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在双休日上课,而全日制就是需要周一至周五上课)而这本身可选读研的学科类别范围已经缩小了很多(比如像我表妹读的新闻传播就没有非全日制的),上面提到可报的管理类这些,又确实符合在职读研这个半脱产条件,以及在职备考课目数量相较更少,而且考试难度、分数线更低。
我想,把“只考两门,165分能上”这个信息点打出来深谙运用文字的诱捕,这确实是真的,将部分专业的考核范围陈述highlight出来,我还以为能暗访到走啥邪门歪道并读上我想读的专业的方法。
后来,我在陈老师给出建议报考的有限选择范围里,表示说感兴趣报考“应用心理学”这门还算和我本专业有所搭边的方向,然后老师开始热情给我扔一堆在这个机构学习会涉及的服务流程,刷屏的速度就像对准备好的文档进行复制粘贴。
早在之前,我就有听一些网友说遇到过“交5万包你拿硕士学位,交8000元论文保过”等受骗信息,后来我也试探性问了一下是否有“保过升硕”以及“没考过是否会退费”的说法。
在陈老师这边的说法是:“没有不过退款的说法。”
过后又陆续补了一句:“退一万步说真没考上的话,可以免费二刷,资料都在APP里,继续学习参加考试即可。”
然后给我发了一些专业师资背景以及通过率的数据表,稳定我的心。
再到后来,陈老师说恰逢周年活动,现在不用13800,只用9660,今天报名的话就赚大了。虽然从小我就不知道家附近的两元店到底什么时候才是真正倒闭的最后一天,但这里所涉及的调研经费,不允许我继续体验下去。
我说我要和爸妈商量一下先,就撒腿跑了。
今早睡醒,我的手机有很多未读信息,有的人已经在群里晨读,有的人在重看昨晚直播视频并提交作业:
有的人在继续打着鸡血:
也有人在继续找我推销:
本次暗访,我没有深入内部碰到什么重大问题,但是网络教育培训这块又确实充满很多问题。有些时候它就像健身房,卡办了,造化还在于你个人,有些时候它就像皮革厂老板,把钱卷到手就开始跑路。
至于真假骗局,我仍鉴定不了,大概率能确定是,那些说“保过升硕”的,你看到就可以快逃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