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牛的碳排放接近美国,如何“碳中和”一头牛?

  来源:财经十一人

  文|马霖 韩舒淋

  如果把全球的牛组成一个“牛国”,其放屁打嗝的碳排放总量,竟然接近整个美国。如何早日实现以养牛业为代表的“畜牧业碳中和”,成为考验全人类的大问题。



  人常说“屁大的事情”,形容不屑一顾。

  但牛放屁,威力却不容小觑。

  德国中部城镇拉斯多夫的一个牧场,曾发生过90头奶牛集体放屁、打嗝,导致牛圈内甲烷聚集而引发农舍爆炸、奶牛受伤的怪事。

  这看似搞笑的新闻,实则提醒我们,不仅是工业、交通活动会排放对环境有害的大量温室气体,为人类提供牛肉、牛奶、牛皮的畜牧业、乳业、皮革行业,也会给地球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牛在放屁、打嗝时,会排放大量体内废气。这些废气成分,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这两种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310倍。

  一头奶牛每天排出的废气中,甲烷排放量可达500升;肉牛稍逊风骚,其甲烷排放量虽只是奶牛的1/2,但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勤劳善良的奶牛们,在破坏生态环境上,并不逊色人类。

  如今,“碳中和”已成全球潮流,而在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如何从“牛”做起,降低奶牛肉牛养殖在内的畜牧业、乳业、皮革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正成为一项有趣而艰巨的课题。

  01 

  牛的碳排放总量仅次于中美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已有的解决方案和尚需的技术突破》,也关注了牛养殖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在该书中,比尔·盖茨将碳排放主要来源分为五大类:电力(25%)、农业(24%)、制造业(21%)、交通(14%)和建筑(6%),其他各类来源占10%。书中称,如果全世界所有牛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碳排放水平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美国。

  图1:牛的碳排放总量仅次于中国、美国  

  单位:Gigatons(吉吨,1吉吨=10亿吨)



来源:盖茨基金会

  除了牛以外,羊、骆驼、鹿等以植物为食的反刍动物,也会通过放屁、打嗝排出大量温室气体。

  这是因为,反刍动物以纤维状植物为食物,胃里的微生物会帮助它们消化植物饲料,但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甲烷这样的“副产品”。

  与其他多数反刍动物相比,牛的体积比较大,相应地排放了更多温室气体;最关键的是,多数人类喜好吃牛肉、喝牛奶、穿皮鞋,人为养殖了大量肉牛奶牛,所以“牛放屁打嗝”的问题,就显得非常严重。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做过调查,当时全球近11亿头牛放屁打嗝排放的废气所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贡献率,比汽车排放的尾气还要多。

  目前,全世界一共养殖了15亿头牛,其中2亿多头奶牛,其余多为肉牛。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包含养牛在内的畜牧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目前大概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15%;而所有交通工具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占比为24%。

  2018年的《科学》杂志,曾发表过一篇英国牛津大学学者约瑟夫·普尔(Joseph Poore)和瑞士农业研究机构Agroscope学者托马斯·尼密茨克(Thomas Nemecek)的研究报告,称食物及相关产业链贡献了全球26%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畜牧业和渔业贡献了31%的碳排放,作物种植贡献了24%,对森林、草地的土地占用贡献了24%,供应链相关碳排放贡献了18%。

  图2:食品工业相关碳排放来源



数据来源:Joseph Poore、Thomas Nemecek相关研究报告

  在所有动物性食品中,牛肉和牛奶生产,是畜牧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两者的排放量分别占畜牧业排放总量的41%和20%;而猪肉、禽肉禽蛋分别占比9%和8%。

  甲烷的温室效应极强。全球人类活动中37%的甲烷排放量,与人类养殖奶牛、肉牛及其他反刍动物相关。其中,牛的甲烷排放量为家畜甲烷总排放量的73%。

  大致算来,一头奶牛排放的废气量相当于两头肉牛,或者14头绵羊、22头山羊、74头猪。

  养猪场因为气味难闻,许多国人以为养猪业更加破坏环境。但颠覆大家认知的是,猪不反刍,排放的废气反而较少。

  不过,猪的粪便会产生一氧化二氮,这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5倍,不输于甲烷。

  研究表明,在反刍动物产生的废气中,肠胃气胀占比为39%,其中牛打嗝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大概是牛放屁的10倍。

  换言之,牛打嗝排放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量,比放屁大得多,更需注意。

  除此,为家畜生产和加工饲料的过程中,会产生45%的废气;家畜粪便存储和加工,也会产生10%的废气;其余的,则是动物产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但也有好消息:从2005年到2015年,每公斤牛奶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了近11%。主要原因是,养殖科学技术提升,动物的健康状况和饲料质量改善,畜群管理能力也得到提升,导致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增多。

  不过,人类吃牛肉、喝牛奶的总需求,仍在快速增加,畜牧业带来的环境压力依然庞大。

  02 

  如何“碳中和”一头牛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如何降低畜牧业的碳排放。

  这些研究方向包括:调整牛的饮食结构,或通过给牛打疫苗,甚至修改牛的基因,来减少牛打嗝、放屁产生的甲烷量;研发给牛佩戴的、可收集温室气体的口罩、背包。

  在欧美国家,不少公司正在开发能够抑制牛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甲烷量的添加剂。例如瑞士公司Agolin,在饲料中添加了含有香菜籽油、丁香和野胡萝卜的提取物。

  另一家瑞士公司Mootral,开发了一种以大蒜、柠檬酸提取物为基础的饲料添加剂,声称可将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量降低38%。

  快餐连锁公司“汉堡王”的研究也表明,在牛的饲料中添加柠檬草,可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到四个月内,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3%。

  美国Alltech公司,则在生产一种可降低甲烷排放的酵母培养物。

  中美洲小国哥斯达黎加,通过在牧场种植大量树木,吸收温室气体,来达到畜牧业“碳中和”的目的。今年2月6日,哥斯达黎加农业和畜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哥斯达黎加各牧场的2000多万棵树木捕获的温室气体,几乎是这个国家排放总量的三倍。

  越来越多的食品行业科学家和从业者认为,对传统畜牧业的“小修小补”,已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必须用颠覆性的方式,彻底改变人类的饮食方式。譬如,发展“人造肉”。

  从养殖和加工业的角度讲,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肉业生产效率已经非常之高,创新潜力基本到了尽头,但全球的肉奶需求仍在持续增加,该行业无论如何已不可持续。

  同时,动物性食品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问题,除了温室气体,还包括土地和水源过度使用、水体酸化和富营养化,这些系统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很难通过某些微创新去全面解决。

  这正是“人造肉”兴起的商业逻辑。

  植物性人造肉公司,不使用动物肉做原料,而是使用大豆、豌豆、藻类等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模仿真肉口感。一些公司研发的人造牛肉,味道几可乱真,可用分子结构表达。

  巴克莱证券的农业分析师团队认为,在未来十年,人造肉的市场规模可能占到全球肉类市场的10%。

  在乳品领域,也出现了一批替代牛奶的“植物奶”,例如杏仁奶、椰奶、夏威夷果奶、豌豆奶等。目前在美国,植物奶已吃掉了13%的乳制品市场份额。

  图3.中国首家人造肉公司推出的人造牛肉丸和牛肉汉堡


摄影/楼凌云涛 

 2021年3月,波士顿咨询(BCG)发布的一篇替代食物相关报告指出,2020年人类吃掉了5.74亿吨肉、海鲜、乳制品和蛋类等动物蛋白,人均吃掉约75公斤动物蛋白。和传统动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鸡肉的1/8、鸡蛋的1/3、猪肉的1/9、牛肉的1/12 。

  若如果人类改变饮食习惯,用人造肉替代部分真肉,那么牲畜打嗝、粪便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环境问题,都会大幅缓解。

  业界推测,到2035年,当人造蛋白和动物蛋白的味道、材质、价格都相当时,大约11%的肉类、海鲜、乳制品和蛋类将被人造蛋白替代;若有更强大的推动和监管,该比例可翻番。

  2020年,人类一共消费了大约1300万吨人造蛋白,大约是总消费量的2%,预计到2035年可以达到9700万吨。如果每公斤肉均价为3美元,人造肉会是一个2900亿美元的市场。

  2035年,在“人造肉”的推动下,欧美国家可能率先实现“肉达峰”。从此,动物蛋白的消费将会趋向下降。

  通过向人造蛋白转型,到2035年,人类一年可以减少约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和日本一年的碳排放相当。除了碳排放,到2035年,人造肉消费还可以减少39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消耗。   

  当然,人造肉也并非全然“无罪”,其的生产过程也会排放温室气体。

  不过,根据人造肉研究机构Good Food Institute近期的测算,相比鸡肉、猪肉和牛肉,人造鸡肉、猪肉和牛肉的碳排放分别减少了17%、52%和85%-92%。

  该研究认为,到2030年,人造肉成本和一些传统肉类可以相当。

  对地球而言,牲畜无罪,但畜牧业有罪。

  希望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类,能够接受一份“既好吃、又环保”的菜单。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口福彻底埋单,为早日实现养牛业为代表的畜牧业“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