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又上热搜了,这一次,是因为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74年,那一年,张桂梅17岁,梳着小辫,青春洋溢,笑靥如花。



40多年后,张桂梅坐着轮椅,贴满药膏的手接过总书记颁发的“时代楷模”荣誉证书。

那个青春靓丽的张桂梅,怎么变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有人说,她无私地挑战着自己的负荷极限。

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为大山里的女孩们铺路,殚精竭虑,耗尽心血,就像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

多年来,她几乎没有娱乐,没有假期,没有自己的生活,她被检查出骨瘤、关节炎等23种疾病,暴瘦十几斤,每天吃十几种药。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白岩松提出了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约定”。

张桂梅不自信地问了句,“我会不会失约啊?”

01

在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是学生眼里的“大魔头”、“周扒皮”。

她每天清晨5点30分准时拿着手电筒将5层教学楼的楼道一一照亮,女高的一天也从她的喇叭声开始。

学生管这叫“半夜鸡叫”,十几年如一日,手上的喇叭被她用坏了好多个。



喇叭那头的张桂梅强硬到近乎残忍,严格地掌控着这所学校的一切。

女高没有明文的校规校纪,一切张桂梅说了算。她每天守在教室门口,有学生扶桌睡觉,她直接过去拍醒。后来学生也怕了,瞌睡了就主动站着听课。

再比如,学生们每周只有3个小时能外出,每天的午饭时间只有10分钟。张桂梅就坐在一旁监督,用大喇叭放红歌,歌声响彻食堂。

吃完饭的午休时间,张桂梅仍在宿舍楼巡视,各宿舍的门不能关,谁要是玩手机或者聊天,她立马就能看到听到。

张桂梅检查宿舍

更“过分”的是,她要求女生们一律剪短发,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有学生在书堆后面偷偷照镜子,她过去把桌上的书扫到地上,把镜子直接砸烂。

为了平衡学生情绪,女老师们也不能穿裙子,不能浓妆艳抹。有支教志愿者贴面膜被女学生模仿,把脸弄过敏了,张桂梅直接把志愿者轰走。

女高刚办学时,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张桂梅要求老师们5点起床做卫生。他们觉得这违反了《劳动法》,联名抗议。

一年后,17个老师走了9个。

无论有课没课,张桂梅都要求老师全天在学校,以便学生有问题时随时找到老师。建校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成功跟她请过一次长假,蛮横到近乎不讲人情。

而在学生眼里,张桂梅是反人性的“魔鬼”、“暴君”。她们几乎不敢抬头和她对视,绕着她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被她骂,成绩下降被她骂,做卫生不合格也要被她骂……

张桂梅督促学生做卫生

可也是这样的张桂梅,有人叫她“老大”、“张妈妈”,有人视她为恩人。

在学生面前,她小心翼翼地隐藏起病痛。

起初,她和学生住一个宿舍,要是半夜有人发烧生病什么的,她可以第一时间出现,为此还养成了睡觉前不脱衣服的习惯。

可后来她疾病缠身,有时夜里咳嗽或疼得呻吟,她担心学生害怕,叫她们搬走了。

再后来,她甚至留下一床凌乱的被子,也不让学生帮收拾,因为她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扯开叠放的被子了。

02

40多年前的张桂梅,可不是这样的。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芳华正茂,性格开朗,在单位当过播音员、宣传队员,也曾是文工团能歌善舞的一员。

那段时间,她遇到了一位高中老师,很快结了婚。婚后夫妻二人相互鼓励,丈夫考了研究生,张桂梅也考了大学做了老师,上课时能讲一口动听的普通话。



那时候,张桂梅有着和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他除了当校长之外,还兼职修家具、讲微积分课,赚来的钱给她花,给她买她爱吃的杨梅罐头。

她衣食不愁,爱漂亮,爱玩儿,两人常常去洱海边散步,经常乐呵呵地进出舞厅,同事们羡慕地说:“这30多岁的人了还像个小孩儿。”

张桂梅和丈夫生前合影

幸福的日子太短暂,1993年末,张桂梅的丈夫被查出胃癌晚期。

她拿出了所有积蓄,卖了房子,把所有能卖的东西都变卖了,借遍了所有亲戚,多贵的治疗方案都愿意试,20多万元半年就花光,还是没能挽救丈夫的生命。

最后,他连给丈夫立碑的钱也没有,又借不到钱,她形容当时的心情是,“我看那山和水都是灰蒙蒙一片,意味着我有家的生活终止,爱与被爱的生活结束。”

她跑到马路上撞车寻死,被司机破口大骂,也把她骂醒了。

她抱着丈夫的骨灰盒回到大理,知道自己必须要离开了。

张桂梅和丈夫生前合影

她申请调动,填了很多地方,但只有华坪这个贫困的小县城接收了她。

1996年,张桂梅把漂亮的衣服和门帘都给了同事,带着一件丈夫留下的毛背心,只身来到华坪。

到了华坪,她也惊了。

这里的学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冬天穿着一两块钱的塑料凉鞋。

有个学生家长来交学费,说“我就这些了,有了再给你送来。”

张桂梅数了数,一分钱、一毛钱两毛钱的纸币,脏兮兮的,总共不到50元。

她把这些钱绑成一捆留作纪念,然后自掏腰包给学生们交书费,买衣服,带他们下馆子,还把丈夫的背心给了一位小男孩。

她在这种投入和奉献里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慢慢走出了失去爱人的阴霾。

然而厄运再次降临。

03

到华坪没多久,张桂梅就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十分钟的路程她要走40分钟。

为了带好毕业班,她坚持带病上课。只是当初为了救治丈夫花光了积蓄,如今轮到自己,没钱治病,也没人陪伴。

直到有天病倒,山里的妇女们有人给她采灵芝,有人筹钱给她治病,5元、10元……一位山里的女人,把身上唯一的5块钱捐给她,自己走了6个小时山路回家。

后来她终于做了手术,只是也落下了病根,人也从此变得又黑又瘦。

张桂梅家访

幸运的是,张桂梅的事迹被更多人知道了。

新世纪,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资方指定让张桂梅担任院长。

福利院第一天就收到了36个孩子,绝大部分是被丢弃的女婴。她发现,每个孤儿的背后都有一个失败的父亲和一个愚昧的母亲。

张桂梅也因此意识到,低素质的母亲,培养低素质的孩子,恶性循环。她悟到问题的关键:“一个女人的品格学识,能影响一个家庭三四代的命运。”

她开始到大山深处去家访,召回那些读着读着就不见的女孩。

张桂梅家访

家访让张桂梅切身体会到贫穷带来的苦难,看到了女性身上的悲剧。山里人觉得女孩读书花钱不如在家务农,十几岁就被安排嫁人。

有时候看见张桂梅到来,他们甚至不让她进门,生怕她把女孩们领走,家里没了劳动力。

“把这些地方从穷坑里拔出来我是做不到了,但是我想救她们啊,我想让这些山里的女孩子读书、见世面。”

张桂梅心里有个梦想,就是创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大山女孩提供教育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这些家庭的命运。

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张桂梅不被身边的人理解,也不被当地教育局同意。

有人觉得,你的荣誉已经够多了,怎么还折腾?还有人认为,都什么年代了还把男女分开?

更关键的问题是资金,一所高中光是配套的实验室就花上百万,免费学校的开支又从何来?



但张桂梅就是要干,她把自己的劳模证明、奖状和报纸报道各种材料复印了一份,到基金会请愿,去领导办公室堵门,去参加电视节目,去游说爱心企业老板,却四处碰壁。

她又跑到街上“化缘”,到处发材料,逢人就说想建学校希望捐点钱,鲜少有人理会。

有人说她疯了,有人骂她骗子,还有的向她吐口水。

就连她姐姐也说她:你的脸皮真厚啊,这是人做的事吗?

04

那几年里,除了要克服这些精神压力,她身体的癌细胞也开始转移。

她没有选择化疗,在一系列并发症下坚持“化缘”,但筹到的钱杯水车薪。

拐点是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在北京,一名记者发现她穿着破洞的裤子,紧接着,一篇《我有一个梦想》传遍全国,各级的压力也就来了,女高办校进入实质性阶段。

华坪女高第一届新生迎来96个女孩,是张桂梅带着老师满大街贴广告、到大山里动员来的,只要是农业户口,想读书,就收。

一栋五层的教学楼成为全校师生吃喝学习的场所。刚开始学校没有厕所,学生要去隔壁学校上,男女老师共同护送。

女高学生睡前在宿舍楼道复习功课

女高不“掐尖”,不收取任何学费,入学条件只考察家庭条件是否足够贫困,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更要命的是,很多老师还没有过教高中的经验。

张桂梅只能不断压榨时间,每天像老鹰一样盯着女孩们。

学生的晚休时间从晚上9点半延长到10点半,最后延到12点20分。学生从6点起床提早到5点半,只有5小时睡眠时间。学生穿拖鞋晚自习,以便晚上回宿舍躺下就能休息。

张桂梅把学生的吃饭时间压缩到10分钟,要求食堂饭菜不能太烫也不能过凉,也不允许学生在就餐时说话。

张桂梅督促学生用餐

有人向张桂梅抗议让学生压力太大,质疑她的填鸭式教育。

张桂梅不屑的说: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这里很多女孩连起跑线都够不着,不拼命只能继续沉沦在贫困中。

她比谁都清楚,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高考是相对公平的、也是现实里唯一有效的出路。



他们的拼命收获了回报。

三年后,女高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96人全部考上大学,综合上线率100%。很多师生抱在一起,泣不成声。

2008年成立至今,华坪女高先后将1804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个家庭因此脱贫,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相继考出了浙大、厦大、川大、武大等众多双一流高校的学生。

在张桂梅的带领下,这一所曾被认为“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完成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一个奇迹。

05

可以说,这个成绩的取得,也是张桂梅在12年间用12万公里家访路走出来的。

女高没开过家长会,这么多年来,为了掌握学生情况,张桂梅走访了一千多个学生家庭。

每次家访,张桂梅带上馒头和水,从不在学生家里吃饭,不给别人添麻烦,还尽力帮他们排忧解难。

比如谁家种的水果卖不出去,她发动老师一起购买;看到很穷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和随身带的钱留下,自己冒着风寒回校……



第一届学生家访时,张桂梅几乎是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里连衣服都买不起,除了物质贫穷,人的精神状态也糟糕,男人提着烟袋闲坐,女人目光呆滞,有的村子一个大学生也没出过。

还有一对父常年酗酒,女孩在书信里写觉得活着没意义。张桂梅家访时发现女孩父母又喝得烂醉,等了3小时才清醒过来,她将女儿轻生的念头告诉他们,让他们写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证书。

后来他们不喝白酒了,改喝啤酒……

道理很简单,人的素质不改变,永远是扶贫不扶志。能“捞”一个是一个,能不辍学的就不辍学,是张桂梅最朴素的愿望。

为了“捞人”,没人知道张桂梅12年来吃了多少苦头。最远时,她要坐10个小时的车,在大山里她迷过路、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也曾昏倒在路上。

张桂梅的家访路

那时候,张桂梅已经动过两次手术,身体大不如前,上衣口袋里常备速效救心丸。

有个学生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小路,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深渊,下了摩托车,张桂梅腿都站不稳。到了学生家她才知道,这个女生是全村第一个高中生,入学那天全村人为她送行。

2019年,华坪女高一本上线率40.67%,排名丽江市第一;2020年依然可喜,159人参加高考,一本线以上70人,本科线以上150人。

有人说,女高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个模式的灵魂人物是张桂梅。

也有人给张桂梅写信,觉得她那样活着没有意思,没家庭,没自己的生活,没世俗的快乐,拼了自己的命却在折磨别人。

张桂梅没有生气,只是回信说,人活着就要做点事情。

06

如今,曾被张桂梅“折磨”过的女孩,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工程师,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把她的理想延续下去……

去年底,张桂梅被评为“时代楷模”,被推着轮椅来到授奖仪式现场,她的学生们也纷纷出镜,向“张妈妈”致敬谢,有关张桂梅的话题在抖音上播放量高达1.7亿,总计获赞破千万。



张桂梅没想到自己突然火了,而她对名气也从不拒绝。

地方财政支持有限,张桂梅经常为钱奔走,为此一年内暴瘦30多斤。她知道名气能给学校带来钱,有了钱,女高就能继续办下去。

但这背后的代价是,每天有数不清的电话、采访、讲座和活动等着她,有时多家媒体到来前,她特意到医院打一针,以免中途倒下……

感动中国颁奖礼上,白岩松注意到了她那双贴满膏药的双手。

她说:“贴上它还能动一点”。



手上的止疼膏药,她一天能用掉2盒,为了省钱,她只好白天贴,晚上不贴。脚上、背上就抹凝胶,而胳膊上的肿瘤只能强忍着。

此前,她病历单上的疾病增加到23种,关节炎、支气管炎、严重骨质疏松、神经鞘瘤、骨瘤、肺气肿、小脑萎缩……

她每天要吃12种药物,这些药更多是为了止疼,以便继续工作……



有时候疼痛难忍,她也会向朋友抱怨一句:我死了算了,我把这窗户打开,就从这里跳下去。

她似乎只靠最后一口气在撑着,那就是看到她的学生有人能考上清华北大。

每次课间操,张桂梅让高一高二的学生喊:“学姐加油!加油上清华!加油上北大!”有一次她犯了心脏病,病床上还在问:我的女孩谁能考清华北大啊?

“我的学校要是能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就好了。”这是张桂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想让这些山里的孩子也能走进中国最高学府。

但这对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想要触碰到金字塔尖并不容易。

有一次张桂梅病倒了,一个女孩过来安慰她:我给你考清华北大。

女孩后来考上了浙大,那也是张桂梅离清华北大最近的一次。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张桂梅都有些失望,总是差那么点。

但反过来说,这样也挺好的。

因为如今她的身体,真的靠这个作为精神支柱了……

参考资料:人物 《成为张桂梅》中国青年报 《从这里出来的女孩后劲很足》剥洋葱 《63岁女校长和“大山里女孩”们的高考季》《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