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A股跌得更惊心动魄的是机票。


从去年国庆到今年五一,航空公司的“套路”正在被打工人洞悉。


五一前,一波买完机票还时时盯着价格的年轻人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惊呼,“又降价了......”


有IP重庆的网友吐槽:


“我快气死了,提前半个月买了五一来回的机票,想着早点买便宜,去程1300多元,现在降价到690元,回程1500元,现在降价到800多元!”


也有IP浙江的网友说:


“杭州飞昆明两人开始订的机票6300元,现在4000多元,离谱!”


还有IP广东的网友痛心总结:


“果然机票买完不能看,这两年小长假都搞这种套路,先涨到全价 ,没人买才一步一步降。”


另据飞常准机票数据监测,临近五一假期,国内机票价格确实出现下跌,近7天的五一假期国内经济舱机票均价为852元(不含税),同比下跌1.13%,环比下跌22%。


携程等平台显示,多个热门航线5月1日价格并未上涨,仍有低价直飞机票,如上海—乌鲁木齐票价690元起,上海—北京票价460元起,广州—北京票价530元起。


截图时间4月27日上午8点25分


有着去年“十一黄金周”的退票经验,面临一些航空公司非热门航线临到节庆突然降价,这届打工人丝毫不惯着,与航司“斗智斗勇”。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提醒还没有出行的“宝子”,可以看下自己定的行程是否降价了,如果可以免责取消,再订又可省下一笔。


但大部分航司的五一机票还是有条件退改,有网友总结为,“死皮赖脸要求在线旅游平台退,平台有可能出于‘人道主义’和用户关怀补贴你无门槛券。”


那OTA平台不给退的怎么办?


另有“狠人”整理了退票攻略,通过自身“身体力行”实践后支招:


1. 机票大幅度降价不要先退票,直接打航司电话;


2. 首都航空:打电话,客服记录,需要上传身份证照片。可买便宜的同时间同航班,行程结束退高价票;


3. 河北航空:打电话,客服记录,行程结束直接退差价;


4. 东航:部分客服态度恶劣,可多打几次换客服,有人成功;


5. 南航:拒绝,态度恶劣;


6. 海航/川航/深航/吉祥:评论区目前没人成功。


对于拒绝退改的航司,有打工人“迎难而上”称直接算机票差价后,先投诉平台,再投诉航空公司,最后一步民航总局,“打电话的时候要理好思路,我今天A4纸都用上了,写了个投诉大框架。”


最后,她成功拿到了机票差价退款。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拒绝被“割”的打工人联合起来“切磋经验”,与在线旅游平台和航司展开博弈。



乘客明知机票退款规则,却强行要求退票,这合理吗?


在知乎上,一个为什么火车票始终定额,机票却有大额浮动的帖子曾引来广泛讨论。


其实飞机上的物理座位是一样的,但从国际惯例来看,机票使用条件不同,退改规则、停留天数,提前购票天数等都会造成机票价格浮动。


而从航空公司制定票价的收益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一般价格越低条件越严格,需要越早购票,通过这些限制才能做到合理的“价格歧视”。


比如,除了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的分档外,时间是航空公司衡量供需最重要的维度。


因商务需求乘飞机旅行的乘客,选择订票的时间往往在一周以内,且能够接受更高的价格,而休闲需求的旅客则能够提早制定计划,价格对选择的影响也更大。


国航商务舱牛肉面/旅界实拍


那么,让价格敏感的人可以提前买到低价票,让时间敏感的人临近也能买到机票(虽然贵了点好过没票)是主流航司疫情前的普遍做法。


同时,每逢节假日,“早买便宜晚买贵”这条“机票定律”更是成为打工人心中“约定俗成”的看法。


但类似买房后降价会被维权,特斯拉降价被骂上热搜,在这个价格敏感时代,机票价格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打工人盯得死死的。


与打工人“锱铢必较”相对应的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国内航空运输业失去了稳定的需求,“反向旅游”、“县域旅游”的异军突起也让年轻人不再把目光局限在节日火爆的目的地,导致以往航司的定价和营销策略通通失效。


事实上,目前,主流航司往往会应用两套系统共同完成价格决策。


首先,航司使用运价管理系统是基于成本和客流量的判断,定下不同舱位在不同时段的价格。


此后,再基于收益管理系统,决定不同的折扣舱位分别放出多少座位,并对该次航班的综合收益做出预测。


举个例子,一班今年五一由珠海飞往昆明的航班,价格在去年12月初刚刚放出时高达3080元,维持原价不到一个月后开始下降,并在出发前两周降至仅700元。



这并不是孤例,同一时段由深圳至重庆、上海至长春的班机也分别有980元、710元的降幅,这是由实际供需关系决定的。


科学的算法遇上了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导致机票上涨下跌幅度愈来愈夸张,部分航线“临阵降价”的反常现象从去年国庆延续到了今年五一。


只是,普通消费者不理解机票价格波动背后的“黑盒”策略,机票定价的“秘密”也着实容易引来误会与投诉。



人们对于机票价格变动如此敏感,或因它的原价不在一般人的日常承受范围内。


如果用“原价”购票,再到出发前发现还不如晚点买更好,难免会有一种失落,这种情绪上的预期管理失控带来愈来愈多的节前机票投诉。


而从航司角度来看,时任美国航空营销副总裁的Robert Crandall曾指出,对于一班航班来说,燃料、维护和工资等大部分成本是固定的,每增加一位乘客,所增加的边际成本仅仅是增加一份飞机餐。


“因而当已售机票能够覆盖该次航班的固定成本时,只要还有空余座位,即使低价也应当尽量将机票售完。”


策略本没有错,但这么多年航司收益部门依托于运价管理系统看似“科学”,实则忽略了后疫情时代的“人性”。


毕竟如果大量乘客注意到“买贵退赔”,无论是航司客服消耗人力,和冰冷机器做出的“降价分析”带来的退赔都会让原本过山车般的机票收益更加神鬼莫测。


说起来,最初,动态定价主要依靠人工决策,基于以往经验制定相应的票价策略。


现如今历史数据已经不再可靠,中国民航国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或许在机票定价初期通过“人为干预”或AI大数据Google Flights等海外OTA敢与乘客对赌机票价格帮助会更理性一些了。


机票价格下降,Google flights支付机票差价


针对“机票买贵了”能否退了重买的问题,今年年初,国航官微发布称,为每位国航移动端注册用户发放两张国内无理由退票券,有效期一年,通过App退票时可使用,起到了增加直销的作用。


此外,国内其他一些航司也在逐步接轨一些国际惯例。


年初,南航、东航相继公告称,如购票后发生票价降低,允许在购票后24小时之内重新购买客票,符合一定条件的原客票免费办理退票。


这个政策与美国的航空公司必须提供24小时不付款原价保留机票的服务或者允许机票在购买后24小时内无条件免费取消且不能收取任何罚款的退改规则颇为相似。


即使如此,若严格按照这个规定,近期网上一些机票退款成功的攻略也并不符合退票政策。


未来,如何平衡运营成本与旅客权益注定是航空公司接下来需要头疼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