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卫生、收拾厨余垃圾,然后打开“快手”。
晚饭之后的空闲时间,68岁的朱巧玉像往常一样拿起手机,发布了短视频的应用里弹出了几十条新消息提示。她满怀期待地打开这条视频作品的评论区,映入眼帘的却是“重开”等陌生的词汇。
朱巧玉感到困惑,“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那些话是什么意思。我不太舍得删那几条视频,可那些人一直发,我也不想再打开了。”
一、是善意评论还是恶意起哄?
“年初回乡下的时候,有一条我拍的视频火了,头一回有了小几千的赞。”朱巧玉转发分享着这份短视频作品,亲朋邻里在视频下的热情留言让她觉得,自己的日常记录是有价值的。
充满善意的评论里突然开始混杂着不同的声音。“重开”像某种密语,在她的评论区点燃,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大批陌生用户排列组合式地刷着“重开”“人机”“建议重开”等词汇。评论区里甚至掀起了一阵骂战。朱巧玉有些恐慌,却无可奈何。
朱巧玉疑惑地问外孙:“‘重开’是啥意思?他们咋这么说?”
“重开”一词诞生于游戏文化。2021年爆火的《人生重开模拟器》首次将“重开”运用在游戏名称和逻辑设计中,赋予了它“重启人生”的象征意义。在使用之初,它更像是一种诙谐的自嘲,蕴含自己对体验全新人生旅程的期待。经过游戏主播的口语化表达和低龄粉丝的传播后,“重开”逐渐演变成带有贬损色彩的网络用语,衍生出“劝你去死,赶紧重新投胎”的意思。
大约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重开”“乐子”“人机”等词汇席卷了多个短视频平台的评论区。日常分享、问题求助,甚至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下都可见“重开党”的身影。他们在分享内容生活的中老年博主视频下尤其活跃。
“农村妮”是一位拥有26.6万粉丝的博主。从去年年底开始,她的视频评论区也开始出现“重开”“老人机”等字眼。
“农村妮”本名李敏,生活在河北衡水市的农村里。由于家庭条件和受先天性侏儒症影响的身高,她从小饱受嘲笑,婚后更是围着丈夫和子女打转,在柴米油盐和精打细算中操劳了小半辈子,从未出过远门。
去年10月,李敏开始发布短视频。在这些无美颜、无滤镜的朴素视频中,她分享生活、诉说心事。众多网友通过评论留言的方式,鼓励她打破自卑、积极尝试,走出去看看广阔的天地。
正当重拾信心的她希望通过短视频给更多的网民带来欢乐时,一向温暖的视频评论区遭到了“重开”大军的轰炸,李敏一度感到无助和崩溃。
这些“中招”的中老年博主的短视频内容以分享农村生活或吃播为主,大多拍摄手法简单、背景朴素。热情的奶奶面对镜头有些羞涩地唱歌、勤劳的大爷从大锅里盛出热腾腾的面条、身残志坚的阿姨乐滋滋地讲述自己将要启程前往北京的欣喜之情……他们是寻常人家的长辈,在面对这群来路不明的评论时,显得迷茫而无助。
二、是年少无知还是网络暴力?
带着外婆朱巧玉的疑问,张锐点开发布“重开”留言的用户首页,“作品除了非主流自拍就是游戏片段。从昵称上也看得出来,这群人可能最多也就在上初中。”张锐试着私聊了几个人,“有的说自己十二三岁,还有的聊两句就拉黑了。”
阿齐(化名)今年十二岁,在沈阳读初一。对于张锐的私聊,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些不解,但并不认为自身行为有何不妥,而是反复强调评论“重开”是言论自由。“老年人吃播看得我一点食欲没有,凭什么不能吐槽?”“本来就是卖丑赚钱的主播,如果被我说两句‘重开’就受不了的话,那他心理素质也太差了。”
11岁的小妍(化名)是某短视频平台一个游戏主播的忠实粉丝,据她反映,那位游戏主播直播游戏实况时经常出口成“脏”,“重开”和许多粗俗语录都是从他的直播间流传出去的。“别人打游戏都能接受这些话,凭什么我们不能玩梗?”
在经常刷到博主“西安面条爷爷”的视频作品后,小妍出于从众心理,在评论区跟风发布了“重开”等评论。
在小妍眼中,“素质开麦”只是该类游戏主播节目效果的保证,并没有恶意;而在评论区刷屏也只是模仿玩梗,这样做不但没有消极影响,还能给中老年博主增加流量和收入。“难道我们发几句‘重开’他们就真能‘重开’?简直搞笑。”
但是,在这些少年眼中的“吐槽”或“跟风”,却给中老年博主带来了明显的心灵冲击。
那场突发的“重开”风波已过去月余,朱巧玉仍然没有更新作品的心情。她在邻居的帮助之下,将几个最为满意的视频作品设为私密并删除了不好的评论,“我不能确定那些人还会不会来打扰我,所以已经几个星期没敢打开快手了。”
对于先天残疾的李敏而言,这些有关“重开”的话语则暗含着更尖锐的恶意。她曾两次发布视频表示“你们都叫我重开,其实我做梦都想重开”“重开能长到一米四就很好,至少不是废物了”,试图用自嘲消解委屈与无奈。
还在读高中的杨姗姗偶然刷到过“农村妮”的直播间,出于同情,杨姗姗按下了关注键,“这位姨姨其实挺可爱的,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卖惨,之前的视频里也都快快乐乐的。”
为了阻止这场声势浩大的恶意玩梗,杨姗姗和一些粉丝开始在评论区“伸张正义”,但得到的回应只有“高玩”“破防”等字眼。“最激烈的时候,对面还会和我私聊‘对线’,这场没什么意义的骂战通常会因为我的作业比较多而被迫终止。”杨姗姗无奈笑笑,“意识到对面都是只会重复‘重开’‘人机’的小学生的时候,我就直接举报,不多费口舌。”
那么,这场“网络拉锯战”就此终止了吗?
即使是在网友的监督与反击之下,中老年博主的评论区仍然可见“重开”少年的身影。杨姗姗随机打开一篇“农村妮”首页的视频作品,出现在热评前列的还是六个月前一条“重开吧”的留言,有1261个点赞。而这条热评下的回复是961条同类的“重开”言论,骂战似乎已经僵持了很久。
这场“正气凛然”的以“暴”制暴,如今仍在一些短视频的多个评论区上演。
三、以暴难治“暴”
持续拉扯的网络对“战”没有赢家。卷入其中的“重开”少年也遭到了热心网民的攻击。
时隔半月,阿齐仍因在一位老年吃播博主评论区留下的“重开”评论而遭受着粉丝的围攻。突增的几十条回复和私信使他不堪其扰,于是他默默拉黑了这些用户并修改了个人主页的简介,义正词严地表示:“你们这是在网络暴力。”
3月初,同样遭到信息轰炸的小妍删除评论、清空账号后,评论区和私信的骚扰才渐渐平息,“我之前的头像是我追的爱豆,他们不但网暴我,还说让我的偶像也‘重开’,我只能把头像换掉了。”
“我只是跟风评论过两三个视频而已,现在都删掉了,还有人追到我的作品底下骂我,一直抓着不放。”小妍认为,在这场以暴制暴的“反击战”里,自己才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4月5日,小妍最终选择注销了平台账号。
在杨姗姗的眼中,用户之间无休止的评论区骂战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正义性”的回击不能算是网络暴力。“我知道反击和举报的用处都很小,但是显然我们只能做到这些,之前回骂也只是以牙还牙而已。”
然而,按照《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网络暴力信息”所做的定义:通过网络对个人集中发布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以及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违法和不良信息,这些“出于正义”的回击也同样可能涉嫌网暴。
今年年初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侧重于对未成年网民的身心保护和网络沉迷的防治措施,针对于青少年网络施暴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仍是大片空白。而为了治理“重开”及“以暴制暴”等互联网乱象,各方也在积极寻找发力点,以求填补这块空白。
最新发布的《2023快手社区治理报告》显示,平台通过“一键防暴”系列功能对受害者开启防护,年度累计处置违规账号15.1万个,向16.1万名用户发送网暴提醒或不友善言论提醒。但也有用户表示,自己所举报的“重开”相关评论显示“无法确认违规,正在持续监控中”。
“技术导致的问题,首先要寻求技术解决的方案。”深耕新闻法学领域的顾理平教授认为,对于现有的平台审核机制而言,人工智能判断“网暴内容”的准确性不足,“人工智能把关的前置性十分重要,平台审核需要在评论发布、造成伤害前做出精确判断。”
同时,顾理平教授表示,为了不剥夺网民“自由讲话的机会”,具体的防护机制是很难将层出不穷的网络流行语囊括其中的,“除了要注重青少年媒体素养的提升,我们还需要思考媒介技术把关的尺度问题,给大家保留自由发泄情绪的机会。”
3月底,朱奶奶听取了外孙张锐的建议,更换平台重新注册了账号,尝试着寻找一片“网络净土”,“听说用这个软件发视频之后,评论区可以开防护模式,我觉得这不错的,正好帮我挡掉那些不好的评论。”
“被网暴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去发动骂战,我只是希望外婆和其他老人都能高高兴兴地上网。”张锐说,“短视频本来就是用来记录美好生活的,不是吗?”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朱巧玉、张锐、小妍、阿齐皆为化名。)
注释:
[1]在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正在组团劝中老年人“重开”,地球人研究报告公众号.
[2]仲梦媛.网络暴力行为主体低龄化成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互联网平台的「小黑屋」,为何关不住网暴?豹变公众号.
[4]江根源.青少年网络暴力:一种网络社区与个体生活环境的互动建构行为[J].新闻大学,2012,(01):116-12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Young实验室(ID:youyoungzhoukan),作者:刘袁媛,编辑:刘益佳,指导老师:杨晓霞、张弢、张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融合新闻采写编评实践”课程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