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一次倾听别人讲话是什么时候?我指的是真正地倾听,而不是在想自己接下来要说些什么,或低头去看手机,或插话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一次有人真正地倾听你是什么时候?我指的是用心地倾听,恰当地给予回应,让你觉得对方确实理解了你的意思。

 

现代社会鼓励我们倾听自己的内心,了解心之所向,却很少有人鼓励我们认真、用心地倾听他人。我们想引领谈话,而不是倾听对方。无论是在网上,还是面对面的时候,我们都在表达自我,设定节奏,赢得关注。我们看重的是投射信息,而不是接收信息。

 

然而,“听”或许比“说”更有价值。缺乏倾听可能会带来战争的硝烟、财富的损失、友谊的毁灭。美国前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有句名言:“从来没有人因为倾听而失去工作。”只有通过倾听,我们才能参与其中,理解对方,建立联系,产生共情,获得发展。这是成功建立所有关系——个人关系、职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就曾说过:“大自然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好让我们听的比说的多一倍。”

 

那么如何学会倾听?凯特·墨菲在《倾听的艺术》书中提到的9个关键技巧,或许可以帮助大家。

 

1. 保持开放和好奇

 

好奇心是一种渴望去了解别人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惊奇于别人所说的经历并从中学习的期望。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对话将如何进行,那就会使好奇心受到压制,同时扼杀倾听的意愿,并对互动交流产生焦躁感。

 

人类普遍厌恶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社会环境中。这是存在于我们原始大脑中的一种生存机制,它在向我们低语:“继续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这样比较保险。” 这就是为什么你宁愿跟你认识的讨厌鬼交流,也不会向陌生人介绍自己。麦当劳和星巴克就是人类如此渴望雷同的明证。它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你可以去世界上任何地方,买到一份同样的巨无霸或星冰乐。我们喜欢每天做相同的事情,并对想要做的事情制订详尽的计划。但矛盾的是,正是不确定性让我们感觉最有活力。想想那些让你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摆脱出来的事情:参加一场家庭婚礼,做一次盛大的预演,或者去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地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才会放慢一点,你才会感到更充实。

 

如果你对“自己可能是错的,或者至少不是完全正确”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那么你将从谈话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2. 避免假设陷阱

 

我们在倾听对方时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偏见,这些偏见根植于错误的假设。最明显的是确认偏差和预期偏差,这源于我们对有序性和一致性的渴望。

 

为了理解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世界,我们在头脑中无意识地创建了许多文件夹,通常在人们开始说话之前,我们就已经把他们放入某类文件夹中。这些广泛的分类可以是受文化影响的刻板印象,也可以是基于经验的个人主义。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分类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如果我们不小心急于归类和分类,那就会削弱我们的理解,并扭曲了现实。正是这种“是啊,是啊,我懂了”的综合征让我们在尚不了解别人是谁之前就对他们下了结论。

 

大多数人都认为别人会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经常做出条件反射式的假设。但研究表明,我们都怀有偏见,我们都有一种无意识的分类冲动。我们都不能领会或完全理解那些与我们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与此同时,没有人可以宣称自己与我们所谓的同类人拥有相同的思维模式或价值观。

 

3. 学会倾听潜在信息

 

假设有一个朋友告诉你他刚丢了工作。他说这没什么,因为他向来不喜欢他的老板,而且备受通勤之苦,今天他就花了一个半小时开车30多公里才到达办公室。他总是很晚回家,独自站在厨房里吃晚饭,因为他的妻子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吃饭,从来不等他……

 

你会如何回复?一般来说,像“我很遗憾你丢了工作”或“你很快就会找到另一份工作”这样的回答都显得老套和欠考虑。“不做那份糟糕的工作更好”同样没有说到点子上。至于说“你认为这很糟糕吗?我被解雇的时候……”,也有点喧宾夺主了。

 

人们希望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告诉你那件事,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而不是单单让你知道这件事情。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的朋友丢了工作,而是这件事对他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倾听的艺术,尤其是当人们用很多无关紧要的信息来轰炸你时,你要做一个侦探,不断地发问:“ 为什么这个人要告诉我这个?”好的倾听者会通过提问和鼓励对方说下去的方式来帮助说话者理清思路。在你做出回应后,对方会说“是的,就是这样”或“你说得太对了”。

 

卡尔·罗杰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将以上方式称为“积极倾听”。 罗杰斯这样描述自己在积极倾听时的状态:“我听到了对方的话语、思想、情感基调、个人意向,甚至是说话者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积极倾听更多的是开启一种接受模式,而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在谈话中,人们很少告诉你一些对他们来说无意义的事情。人们的脑海中出现一件事情,并且从口中说出来,是因为这件事情有意义,他们渴望看到别人的反应。通过理解那个人语言背后的意图,你便可以与对方建立联系。

 

4. 驾驭分歧

 

无论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伦理问题、商业交易还是个人事务上, 我们的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分歧和尖锐的意见冲突。如果某人与你的观点出现分歧,那么在这个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之前,多数人就会忍不住去反驳他们,更不用说出现抱臂、叹气或翻白眼等非语言的抵制动作了。

 

我们几乎不由自主地这样做,因为当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信念或立场受到挑战时,即使有一丝迹象表明我们可能错了,也会让我们感觉像是受了威胁。

 

“倾听研究学之父”拉尔夫·尼科尔斯曾建议,无论是什么样的争论,人们都要注意倾听,寻找自己有可能出错的迹象,而不是在别人的论点中找漏洞,更不要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或把别人完全从你的生活中剔除出去。这需要一定的包容心,但如果你对“自己可能是错的,或者至少不是完全正确”的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那么你将从谈话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倾听并不意味着,也不表示你同意某人的观点。它只是意味着你接受了他人观点的正当性,并且有可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也意味着你接受了多种真理并存的可能性,并且能够理解所有这些真理可能会引出一个更大的真理。好的倾听者知道理解力不是二元的,并不是只有“有”和“无”两种状态,你的理解力总是处于不断提升之中。

 

5. 倾听自己

 

我们的脑海里都会萦绕着各种声音。事实上,我们经常和自己谈论一些平凡却可能意义深远的事情。我们会进行道德上的争论和荒谬的辩论;我们会推卸责任,做出合理化的解释;我们会分析过去的事件,并排练未来的事情。我们头脑中的声音可以是令人振奋的,也可以使人产生挫败感;可以是充满爱心的,也可以是挑剔指责的;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贬低。

 

事实上,当我们对自己说话的时候,我们所用到的大脑区域和我们对别人说话的时候是一样的。这些大脑区域与所谓的心智理论或社会认知有关,它使我们能够移情并理解他人的意图、欲望和情绪。

 

我们对自己说话的方式会影响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方式。当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应对道德困境,以及创造性地思考时,我们就可以向自己提问,然后自己给出回答和意见。内心的对话有助于培养和支撑认知的复杂性,这是一项宝贵的能力,它能够使你吸纳各种观点,建立关联,并提出新的想法。

 

6. 支持对话,而不是转移对话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波士顿学院社会学家查尔斯·德伯一直对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表现和争取关注很感兴趣。通过记录和转录100多次非正式的晚餐对话,他发现了两种回应方式。

 

比较常见的是转移型回应,即将注意力从说话者身上转移到回应者身上;不太常见的是支持型回应,即鼓励说话者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帮助回应者进一步地获得更深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子:

 

约翰:我的狗上周走丢了,我花了三天时间才找到它。

玛丽:我们的狗也总是在栅栏下面挖洞,除非用皮带拴着它,否则不能让它出来。(转移型回应)

约翰:我的狗上周走丢了,我花了三天时间才找到它。

玛丽:哦,不。你最后是在哪儿找到它的?(支持型回应)

 

好的倾听者都是支持型的回应者。根据德伯的说法,转移型回应是会话自恋的症状,它会扼杀任何建立关联的机会。这种回应方式通常是自我参照的表述,而支持型回应通常是以他人为导向的提问方式。但这些问题必须出于真正的好奇,旨在引出更多的信息,而不是巧妙地强加你自己的观点。

 

7. 管理分心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桌子上有手机,即使它被静静地放在那里,也会让围坐在桌边的人感到更疏离,更不愿意谈论任何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手机带来的一种奇怪的循环现象,他们会时不时地查看手机,而不是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说话,这只会让他们的对话更加缓慢、无趣。

 

当你全神贯注于虚拟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时,你就很难专注于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你需要安静,不受打扰。无论谈话是长是短,是公是私,是争论还是心平气和的聊天,你都应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或者在周围的喧闹中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出发点。

 

8. 倾听停顿和沉默

 

人们普遍不喜欢对话过程出现中断。如果这种沉默持续的时间太长,超过了其所在文化中惯有的时长,人们就会感到不自在,尤其是当他们的交谈对象并非亲密好友的时候。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就要接受间隙和沉默。你如果过早地 (更不要说先发制人地)填补了这些间隙和沉默,就会妨碍对方坦白一些他可能难以开口的事情。这使说话者难以详细地描述一件事情,并且会阻止真正的问题显现。当对方停顿时,你只要等待即可。给对方一个机会,让他们接着刚刚的话题继续说下去。作为一名记者,我花了太长时间才意识到,我不需要说任何话就能让对话继续下去。一些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信息不是来自我的提问,而是来自我的沉默。当你给别人时间和空间来收集他们的想法时,你会在互动中有更多的收获。

 

9. 知道何时停止倾听

 

虽然每个人都可以让你学到点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倾听每一个人,直到他们喘不过气来为止。

 

正如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所写的:“如果我们对所有普通人的生活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就好像听到了青草生长和松鼠心跳的声音,那样我们会死于沉默对岸的喧嚣。”此外,一天只有24个小时,所以我们要在有意或无意中做出选择,看谁值得我们付出时间与注意力。

 

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局限并设定好边界。如果你是出于脑力或情绪的原因不去倾听,这是人之常情。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退出对话,稍后再回来。有时你不得不承认,尽管你很努力,但还是无法倾听别人。


作者: 凯特·墨菲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高效沟通从学会倾听开始

原作名: You‘re Not Listening

译者: 赵亚男

出版年: 2024-1

 

本文摘编自《倾听的艺术》,作者:凯特·墨菲,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