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完蛋了(GG humans)。”
就在OpenAI发布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Sora后不久,马斯克在推特上如此写道。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春节假期也没能阻挡Sora的攻势。这款能根据文本指令,生成1分钟逼真视频的AI模型Sora,冲淡了社交平台的过年气氛,引发了巨大反响。OpenAI的估值也继续高涨达到了80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5750亿)。
大家在震惊AI生成技术突飞猛进之余,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OpenAI?”很明显,从谷歌、Meta、亚马逊、腾讯、字节等大厂,到一众明星创企,大家都在“ALL IN AI”,可在紧锣密鼓追赶一年后,为什么OpenAI还是能独占鳌头?
在小饭桌看来,关键在于OpenAI是一家具有“投资者气质”的创业公司。而现在,具备投资能力,似乎正在成为优秀创业者的标配。
AI圈内有一句戏言:“以后的AI创业可能只有两个指标,一是你是否认识奥特曼,二是是否能拿到奥特曼的投资。”
在过去,投资和创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角色定位,也十分鲜明。可现如今,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正在让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边界模糊化。换句话来说,这届创业者,很多比VC还会投资;也不乏从投资人转型,成为了最顶尖的创业者。
一、投而优则创
在过去,一级市场一般更流行“创而优则投”的说法。理由很简单,优秀创业者大多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只对自己负责,无需向LP汇报,自然更能享受投资带来的乐趣。
而现在,这句话似乎应该反过来说,因为肉眼可见,一批最优秀的投资人正在投身创业,并正谱写出新的创业神话。
很明显,这里所说的最优秀投资人、创业者代表,就是山姆·奥特曼。
很多人都知道奥特曼曾是硅谷著名孵化器YC的总裁,但少有人知道奥特曼究竟有多会投资。
在奥特曼接任YC的5年间,他开辟了多项新业务,带领YC总市值冲向约1500亿美元,投资网络覆盖4000多个创业园区以及1900多家公司。包括Stripe、 Reddit和Instacart等知名企业。
即便在从不缺乏野心的硅谷,媒体对奥特曼的评价也是:“Sam让YC的野心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似乎对任何领域都雄心勃勃。”
但是,优秀投资人的光环,一开始并没有为奥特曼,和他成立的OpenAI带来多少便利。相反地,硅谷更普遍的声音是“投资人懂什么技术?”“Sam可能更适合做CFO,而非创始人。”
而奥特曼最终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些质疑,证明了优秀投资人,也可以成为顶级创业者,他依靠的正是投资人生涯积累下来的狠辣眼光。
比如一个科技产品老生常谈的话题——何时开启商业化?因为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往往会忽视产品的商业化时机,并因此与投资者产生分歧,甚至吵得不可开交。
但对于投资人出身的奥特曼来说,产品的商业化问题,从一开始就是重中之重。
比如GPT-3.5横空出世后,仅两个多月,OpenAI便火速开启收费模式,上线ChatGPT Plus订阅计划。之后,OpenAI又迅速向其最大的“金主”微软示好,提供了包括编码、GPT-4、文生图、ChatGPT等多项功能,成功融入微软云服务、搜索、办公软件等多款产品中。
除了以上C端收费的操作,OpenAI还大刀阔斧地开启了B端收费。
自ChatGPT企业版推出以来,有超过80%的财富500强公司采用,包括Canva、雅诗兰黛、普华永道等大型企业第一时间试用了ChatGPT企业版的Beta版本。此后,OpenAI还针对小型机构推出了ChatGPT商务版本,并提供更多定制化选项。
变现、变现、还是变现。按照奥特曼的说法:“OpenAI正积极寻找一切领域的商业化落地,以保证最终实现AGI。”
如此注重商业化问题,正是投资人出身的奥特曼与传统科技创业者最大的区别。毕竟,算了十余年投资回报比、DPI的奥特曼,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技术理想的外衣下,商业化对于一家科技企业的必要性。
二、把钱花在刀刃上
当然,如果回到更源头,投资人成为优秀创业者的合理性还在于,“看人+算账”的能力将继续在创业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还是以OpenAI为例。在今年1月比尔·盖茨与奥特曼录制的一期播客中,比尔·盖茨用了“不可思议(incredible)”这个词来形容奥特曼和他的OpenAI,理由在于,OpenAI似乎用最少量的人,开启了一轮商业和科技新纪元。
在这档播客中,比尔·盖茨饶有兴趣地问了奥特曼一个问题:“你们有多少员工?”奥特曼的回答是:“大约500人,这还是扩张之后的规模。”
对此,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比尔·盖茨也不禁感慨:“(OpenAI)人数真的很少,至少和微软、谷歌、苹果比起来不算多。”
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原因无他,近一两年间,以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为代表的硅谷巨头们,开启了一轮又一轮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
用扎克伯格的话来说:“我们的公司架构正在变得臃肿不堪,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集中力量,找到新的增长点。”
而OpenAI似乎活成了所有大公司老板,梦想中的样子——精练团队、惊人业绩。要达成这一目标,秘诀就在于把钱花在刀刃上。更具体来说,还是“看人+算账”这两项基本技能。
比如在录完比尔·盖茨的播客后,OpenAI仅时隔一个月,就再度推出了震惊世界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而这款模型,也将OpenAI内部的“投资者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小饭桌了解,Sora背后的核心团队都非常年轻,两位主要负责人都是在2023年刚刚从伯克利博士毕业,团队里甚至还有00后成员,刚刚本科毕业……
而且根据OpenAI官方披露,Sora的研究似乎只有不到一年,并非网传的是一个酝酿多年的大招。最明显的,奥特曼甚至都没有为Sora召开发布会,只在官网发了个更新公告了事。
从校园发掘潜力新人;支持几个人的团队做出一鸣惊人的产品;收获不菲的回报……无论怎么看,这都更像一级市场投资人的叙事。而现在,奥特曼似乎正把这一套投资人的逻辑,运用到公司治理中,并且发挥了巨大成效。
三、“创和投”是一个轮回
看起来,在OpenAI的引领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会投资,不敢说自己是顶尖创业者的时代。
根据美国联邦证券备案文件披露,奥特曼除了OpenAI CEO这个身份,还是企业风险基金OpenAI创业基金的所有者。OpenAI创业基金于2021年底推出,主要投资其他AI初创公司和项目,但它不归OpenAI所有,而是由奥特曼合法拥有。
奥特曼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AI的应用边界和危险性,要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大。”而这支OpenAI创业基金的存在,显然将OpenAI探索AI边界的成本和风险,降到了最低。
比如奥特曼投资的Humane项目,就发布了一款可穿戴设备“Ai Pin”,其核心功能是由 ChatGPT驱动的个人助理。
奥特曼的另外两项投资——B2B支付自动化平台Slope(B轮)和编码助理Warp(B轮),产品中也都一定程度上融合了OpenAI的模型。
当然,OpenAI创业基金的投资,终究只是小打小闹(基金总规模1.75亿美金)。真正透露出奥特曼投资人野心的,还是他最近对于AI芯片的发言。
最近,奥特曼被曝出正在筹集高达七万亿美元的资金,以增加全球半导体芯片的供应。如此巨大的投资量,显然不可能由某家巨头或创业公司完成,也没有哪家VC能给得起7万亿美金。
甚至,除了奥特曼估计也没人敢提出这样的设想,因为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筹集数万亿美元可能是奥特曼芯片计划里最容易的部分。
芯片制造一方面是资产密集型项目,另一方面又涉及到极其复杂的产业、资产整合。经历过剧烈周期性波动的芯片制造厂,也对激进扩张持谨慎态度。
据悉,奥特曼正与芯片制造商比如台积电进行讨论,讨论与他们合作并使用数万亿美元建设和运营新工厂,以及对能源和其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
抛开一切质疑的声音,单说奥特曼提出的这个疯狂的假设,其思维方式就与大多数创业者不同。比如黄仁勋预判,到2029年全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成本才会达到 2 万亿美元,并表示:“7万亿美元都可以买下世界上所有GPU了,短期内需要的总量(投资规模)不会那么多。”
很显然,黄仁勋的说法更加一板一眼,有理有据,更像一家成立了三十年芯片巨头说出来的话。而奥特曼的思维方式,总是更接近投资人,希望通过大量投资,去创造更多本不存在的机会,充分占领未来市场。
这两种思维方式孰优孰劣很难评价,但有趣的是,在过去市场蓬勃发展时,投资人和创业者只需要各司其职,就已经足够赚得盆满钵满。而现在,随着创投环境愈发复杂,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角色,正变得难以界定。
比如快手创始人宿华辞任公司董事长后,已经以个人名义投资了光年之外和深势科技等明星AI项目,并表示“投资”很有可能成为其日后工作的主线之一。
张一鸣在作为LP投资了源码首期基金,又以个人和通过字节跳动入股了硅谷早期基金UpHonest Capital、双币基金XVC,以及黑蚁资本后,已经在2023年5月,成立了个人投资基金——Cool River Venture。
包括离开阿里的张勇,也转做起了科技投资人,管理着10亿美金规模的基金。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说明,“创和投”终究是一个轮回。投资也是创业这句话,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贴近现实。毕竟,当投资人成为创业者,创业者成为投资人,投资和创业也就成为了一件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饭桌(ID:xfzmedia),作者:黄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