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年人的不甘心
电影《飞驰人生2》看了一刻钟,我就发现跟《少林足球》的角色关系很相似:都是“蒙冤的昔日冠军+蒙尘的未来天才”。
“黄金右脚”明锋(吴孟达)被人设计踢假球而被打断腿,对应张驰丢失铅封而被认为违规改装,加上重伤,退出赛车圈;
虽然在扫大街却一心想把少林功夫发扬光大的星(周星驰),对应在车队做杂活却一心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赛车上的厉小海。
都是两代人相互激励,走出人生的阴霾,一个重回巅峰,一个创造奇迹。
还有那个从师兄变仇人,说“裁判、球证、旁证、主办、协办所有单位都是我的人,你怎么跟我玩”的大反派强雄(谢贤),对应跟主力方勾结屡出阴招的叶经理,同样是队友变对手。
但看到影片的三分之一处,我开始意识到两部电影主题上的区别,《少林足球》的主题是“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应该跟《飞驰人生1》类似。
《飞驰人生1》用的故事结构,更类似于周星驰另一部电影《食神》的“失而复得”,放荡不羁的天才少年,从人生高点跌入谷底,在一番沉沦后,被所热爱的事业召唤,想要重新拿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这也是《飞驰人生1》不如《食神》的地方,食神的主题是“只要用心,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食神”,而《飞驰人生1》的赛车,本来就是一个过于小众的项目,所谓的“热爱”跟大部分普通人无法共情。
这个缺点被《飞驰人生2》解决了,通过“不甘心”三个字,跟普通观众建立了情感联系,准确地说是——中年人的不甘心。
韩寒把赛车的这种小众激情运动,和中年人的那种“不甘心”的心态联系起来,完成了续集主题的蜕变。
拍第一部时的韩寒,36岁,也许在当时他的意识中,自己还是年轻人,还有很多时间可供挥霍;而今年的韩寒,42岁,两年前票房口碑双输的《四海》就是人生给他准备的中年洗礼。
作为作家出身的导演,韩寒精于对台词的打磨,本文就从电影的四句台词(有些记不清了,大意如此)入手,跟着电影一起体会一下,什么是“中年人的不甘心”。
二、我只想输得体面一点
如果说,年轻人的底限是上一部电影的“我不是想赢,我只是不想输”,那么,中年人走出“中年人”的状态,往往是从这句“只想输得体面一点”开始的。
张驰明知400万不足以参加比赛,但仍然接下了老头乐车厂厂长的任务。他给自己和同伴的理由是赚一点小钱,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出发,上一个弯,下场”。
可他上场了,有了第一个弯,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这其实还是一种不甘心,明知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就是不甘心,所以以退为进,给自己找一个重操旧业的理由。
电影还有一个隐喻,混动对于油车的替代,这也象征着中年人面对的最大问题。很多时候,不是你能力不行,精力不足,体力不支,而是这个时代变了,没有你的位置了,它根本不需要你。
这句台词,其实还有一点中年人对命运的小委屈:我也不想要得到什么,我只想再来一次,你就说行不行吧?
三、那不叫过去了,那只是我接受了
第二句台词:那不叫过去了,那只是我接受了。
意识到电影主题与《少林足球》的差异,是在张驰找到了那个丢失的铅封之后。
《少林足球》中的明峰确实是犯了错,他的不甘心,只是被人暗算打断了腿,想要复仇,但张弛不是。
此前,张驰对自己的那次成绩一直也有怀疑,他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车颠丢了铅封,才会跑出那么快的速度,这也是他在前半部经常自我否定的重要原因。
所以找到了铅封时,我们可以理解他的心情——既骄傲又委屈,既欣喜又愤怒。
委屈,是身边无数不如他的人都已经得到的东西,自己本应该得到,却怎么也得不到的委屈。
愤怒,是自己遵守规则,凭能力得到的成就,却被那些掌握规则的人轻易否定的愤怒。
但作为一个中年人,他知道自己失去的一切都不可能重新得到,即使再给他恢复名誉、恢复成绩,可这些年来的痛苦和失去的青春,也无法补偿。
所以才说,中年人对于那些失去的东西,最多只是“接受了”,从来就没有“过去了”。
对他而言,重要的并不是洗清冤屈,而是找回对自己的认可——对于一个无法再重回巅峰的中年人而言,实在是比自己的成绩、名誉还要重要。
此处情节,我觉得韩寒是有个人情绪的,就像周星驰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忽然搞了一个突兀的颁奖仪式来回应外界对他的演技质疑一样。
韩寒写作成名太早,而且是一个少年叛逆的标签人物,后来又遇到了“代笔门”,拍电影一向被认为矫情,前年又拿出了《四海》这样口碑票房双输的电影,所以,他硬是把《飞驰人生》这部本来已经写死结局的电影,又拿来重新拍,只是因为他想要在这个相对得心应手的领域内翻身,这也是他作为一个争议不断的中年导演的不甘心。
四、真正属于你的机会就那么一两次
第三句台词:努力才会有机会,但真正属于你的机会就那么一两次。
心理学家说老年人特别容易产生一种时日无多的感觉,所以那些对普通人而言没什么关系的小挫折,对于老年人的打击就特别大,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时间去挽回这些错误了。
中年人日常生活中不会产生这种感觉,但如果是遇到了自己特别热爱的事情也会产生这种感觉。
比如机会,中年人很容易产生“这就是最后一次机会”的强烈感觉。
中年人的矛盾和无力感在于,你想得到的东西,费尽心机就是得不到;你刚刚想,不如放弃,跟命运和解吧,它突然又给你一个机会。
电影中能够体现这种心情的经典一幕是,张驰夜里飙车,结果翻车,整个镜头是倒立的,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哭得像个孩子一样,这个场景就是中年人生的绝妙隐喻。
电影是如何解开这层心结的呢?
韩寒的电影一直有一个毛病,老喜欢在电影里塞一些金句(自我检讨,我也有这个问题),早年的电影跟剧情完全不搭,很刻意。这个问题到了本片,总体上解决了,但多少还是看得出有一些刻意,唯独下面一句台词,跟情节融合的很好。
电影剧情设定为巴音布鲁克的最后一次赛事,根据抽签,张驰又是最后一个出场,所以维修手跟他开玩笑说:
你现在的每一次过弯,都是这个赛道的最后一次过弯。
同一句话,出现在生命中的不同时候,就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比赛开始前,这是张驰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比赛开始后,它不过是这个赛场无数次赛程中的一次,现在才是唯一,这段赛程,不是对年轻张驰的追忆,而是中年张驰参加的一次比赛。
中年人危机的根源在于,总是无法放开年轻时的那个自己。
张驰在最后一段,幻觉中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并且两车融为一体,这一刻,他要战胜超越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对过去的执念。
五、这辆车还没准备好,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最后是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这是又一个隐喻:
这辆车还没准备好,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中年人不是年轻人的续集,中年人已经是另一部电影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