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世界首富都瞄上中东土豪了。


外媒消息称,马斯克的xAI正在洽谈筹集高达60亿美元的资金,估值可能达到200亿美元,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香港的家族办公室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甚至都煞有介事地把FA都曝了出来。


马斯克本人则对融资消息坚决否认,并且在X(前Twitter)多次回应相关帖子和新闻予以反驳,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福布斯》杂志挺会调侃,称马斯克正在和媒体围绕xAI的融资展开一场“拉锯战”。


意思是无论如何,xAI融资这件事儿本身,已经被炒起来了。


照我来看,马斯克不愧是行走的广告机器,如果xAI当真拿到了巨额融资,解释权也在马斯克手里,最多失了“面子”,“里子”大大的。没拿到中东的融资,其实也不亏,马斯克依然能代表人类守望星空和梦想,并且怎么说,X作为马斯克的舆论主阵地,话题也是少不了的。


这波不亏。


一、AI大模型集体去中东搞钱


马斯克和OpenAI的恩怨情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2015年,马斯克出资1亿美元,加入当时还是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首届董事会。


但由于在人工智能安全等问题上的分歧,他在2018年辞去了董事会职务。2023年3月,马斯克创立xAI,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曾供职于谷歌DeepMind部门的伊戈尔·巴布施被马斯克聘为首席工程师。


xAI去年12月已经推出了首款产品,一款名为Grok的聊天机器人,可以回答用户问题、生成代码并执行相关任务。训练该机器人的数据集是X上的社交媒体帖子,这使其能够提供更多最新的答案。


作为关注投资动态的人,这则消息于我的重点是,连马斯克都去中东融资了。这不免让人想起,去年下半年,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也被曝出奔赴阿联酋等地寻求融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美元。


这两位美国科技圈的传奇人物,在AI的业务思路上有过分歧,一个坚持公益理想,一个转身拥抱商业,但最终共同踏上中东融资之路,也算是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搞大模型,烧钱难以避免。


回头看国内,大模型公司还在打融资战的阶段。如果看数据,创业公司中最炙手可热的智谱AI,去年公布的融资金额是25亿人民币。其他公司也在密集融资的过程中,用资金来构筑自己的壁垒。


我了解到,百川智能最新一轮融资已经快close了,融资金额在上一轮的3亿美金之上。对此,百川智能PR向我表示暂不回应。另一家大模型公司,也将在年后宣布新一轮融资。


“国内的几家大模型要想搭上中东资本的线,应该都很容易。”一位投资人朋友告诉我,某个大模型独角兽已经去中东找钱了,“这位创始人和中东那边关系不错,只不过融没融到,情况还不明朗。”


二、中东也爱大模型


全球一级市场都缺钱,美国也缺钱。2023年前三季度,美国一级市场机构(VC/PE)投资金额为7374亿美元,同比降低24.9%。


美国GP都定时约中东金主刷脸募资,美国创业者往中东跑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考虑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中东或许是更适合马斯克拿钱的地方。


说起来,马斯克早就拿过中东的钱。当初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X,背后的支持者包括甲骨文老板拉里·埃里森、红杉资本、安德森·霍洛维茨、富达管理公司和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尔。可见那时,马斯克就已经和中东资本建立了联系。


马斯克本人对融资消息不予置评。他没有回复外媒要求置评的电子邮件,但报道发表后,他在X (Twitter)上发表了评论:“xAI没有筹集资金,我没有与任何人就此展开过对话。”更早些时候,马斯克也驳斥了彭博社有关xAI已筹集5亿至10亿美元资金的报道,称其为“假新闻”。


然而,外媒的报道绝非空穴来风。去年12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xAI正在寻求10亿美元的融资——它已经筹集了1.35亿美元。


真真假假暂且不论,大模型公司去中东融资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中东资本一向精明,但凡出资一定是对方能满足自己的诉求。而大模型刚好是契合中东资本口味的业务方向。


事实上,但凡有点财力的国家,都有打造本国ChatGPT的计划。富到流油的海湾国家自然不能免俗。事实上,海湾国家已经加入了全球人工智能军备竞赛。


去年5月,一款叫Falcon(猎鹰)的大模型横空出世,力压Meta推出的Llama(美洲驼)登顶了“开源大语言模型排行榜”。“猎鹰”的开发者不是哪家科技公司,而是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科技创新研究所。


发力AI的当然不止阿联酋。去年,沙特阿拉伯通过公共研究机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购买了至少3000块英伟达H100芯片,用于训练自己的大模型。沙特还在打造游戏之都,游戏正是大模型的重要应用场景。


自己研发之外,从投资的角度看,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向来喜欢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科技赛道,为的是给本国的经济转型铺路。


比如,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曾在中国投资过“AI四小龙”之一的第四范式。偏市场化的机构里,沙特阿美旗下的P7也在国内布局了英矽智能等诸多AI公司。


如此看来,两方都有需求,大模型公司去中东募资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烧钱的大模型


回到马斯克。2023年7月12日,马斯克正式宣布成立xAI。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日期?因为有讲头。


7 + 12 + 23 = 42。凭借这个精心选择的日期,xAI与Douglas Adams所著的经典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联系了起来。这本书里提到一台超级计算机,它计算出的有关生命、宇宙和一切终极问题的答案是42。xAI的使命和这台超级计算机异曲同工,以“了解宇宙的真相”为己任。


星辰大海固然值得追求,但少了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是万万不能的。如果外媒报道属实,马斯克和奥特曼寻求融资的规模,反映了开发生成式AI所需的巨额成本。更进一步地,巨大的资金需求背后,是对计算能力、数据和高端芯片的巨大需求。


印度媒体Analytics India Megazine去年的一篇报道曾引发行业关注。那篇文章指出,如果奥特曼以目前的速度继续烧钱,OpenAI或将在2024年底被迫申请破产。因为光是维持运行ChatGPT,OpenAI每天就要投入大约70万美元,还不算日常费用。


当然,这话说得为时尚早。谈破产,前提是OpenAI无法从外部获取更多资金支持。但大模型有多烧钱,由此可见一斑。


国内初创大模型同样在无止境烧钱的过程中。这些公司对外无一不在强调自己的大模型能力,而决定大模型训练质量和速度的重要一环是算力。


有熟悉这些公司的朋友跟我算过一笔账:以某个大模型独角兽为例,每个月算力消耗差不多3000万,为此支付的运营成本共计3.6亿。这家公司目前的人员规模大概在500人左右,平均工资如果按年薪50万算,一年人力成本也要花掉2.5亿。如果一次融3亿,这样算下来,这家AI独角兽至少每隔半年要融一轮。


在《北京最火独角兽,今年估值200亿翻6倍了》一文里,我写过,在如火如荼的大模型融资热潮中,美元、国资、市场化人民币基金……几波不同属性的钱都已经押注其中。对于第一梯队的创业公司而言,接下去融资,领投方单笔过亿美金只是基础,可选项其实并不多。


大模型的商业化能力前景依然在探索,短时间内造血不太可能,而大模型之间的竞争却逐渐升温,全球的科技大厂悉数卷入,还有新入局者虎视眈眈,目前的头部创业公司如果失掉资本优势,掉队也只是旦夕之间。


因此,对于大模型创业公司来说,中东资本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作者:刘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