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岁男子连吃 2 年外卖,被查出胃癌晚期;

23 岁姑娘患乳腺癌,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一次次热搜中,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癌症」开始被划上等号。在相关报道的讨论区,泡面、晚睡、外卖、缺乏运动,变成了疾病发生的归因。





图源:相关微博截图

但这样的归因,足够科学吗?

年轻人患癌背后

整体上来说,癌症的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柳叶刀曾发布一篇题为 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risk factors, 201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的调查报告,对过往近 10 年的癌症病例进行了分析。



图源:柳叶刀截图

GBD 2019 风险因素被分为三组:环境和职业、行为、代谢。研究包括 82 种癌症风险-结果对(23 种癌症类型和 34 种风险因素)。根据已发表的研究、家庭调查、人口普查、行政数据、地面监测数据或遥感数据提供的数据,对每个年龄、性别、地点和年份的风险因素暴露水平和分布进行了建模。

通过对全球 200 多个国家的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估计,研究人员发现,2019 年,分析包含的 34 种风险因素导致了 445 万人死亡,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 44.4%,其中在男性当中比例为 50.6%,女性当中比例为 36.3%。同时,这些风险因素导致了 1.05 亿的 DALYs。

也就是说,全球很大一部分癌症负担,其中包括近半数的癌症死亡,有可能通过干预措施来预防。

怎么理解这「近半数」呢?

首先,确实有一部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所以我们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在这些风险因素中,我们倡导关注造成癌症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前三位的吸烟、饮酒和超重(高 BMI)。

另外,正确、规范的筛查也很重要。

肺癌(低剂量螺旋 CT)、结直肠癌(肠镜)、宫颈癌(TCT)和乳腺癌(钼靶 ±B 超),就是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认为的四种可以有效筛查的肿瘤,也被中国卫健委列入 2016~2025 年四大癌症的早诊早治。

过去数十年来,有许多真实世界研究证明了这些筛查手段的有效性。(注:其他癌症不是没有筛查手段,而是准确性、性价比和临床获益可能不如这四种。)

但是,还有很多癌症的发病是没有办法预防的。目前,也无法进行早期筛查。#23 岁姑娘患乳腺癌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报道里的「年轻患者乳腺癌」,就是其中一种。

中国乳腺癌的发病中位年龄是 45~49 岁,目前国内的专家共识将 40 岁以下乳腺癌定义为年轻乳腺癌(Young Breast Cancer),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在 2007~2020 年登记的 66 201 例乳腺癌患者的数据显示,我国

一顿常见的外卖午餐,图源:自己吃的

从营养学角度而言,确实应当限制长期的高油高糖高盐饮食,不建议将奶茶(主要是额外加了大量游离糖和脂肪的)作为每天必须的饮品。

但饮食对于年轻群体的癌症发病究竟有多少贡献,目前并没有很可靠的研究。这种「有关」到底有多有关,医疗界也没有答案。

很多患癌的年轻人,TA 们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年轻人并无二致。

将癌症和生活习惯划等号,不仅没有做到正确的科普,反而增加年轻人的焦虑,对于一些患者而言更是伤口上撒盐,让 TA 们有更加严重的病耻感,甚至会反复自责:「我当时要是早点 XX 就好了」「我以前怎么吃那么多的 XX」...

有人说,生病只是运气不好,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也有人说,结果总有原因,所谓运气,可能是没有被认识到的原因。

但不管如何,癌症的发生都不应只归咎于患者。健康强壮的体魄既可能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可能是上天的眷顾,是命中注定的礼物。

希望你身体健康,并且学会安慰和照顾那些生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