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折人生 (ID:Ezhers),作者:三折人生,原文标题:《这么多钱?凭啥这家银行利润这么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一段时间,瑞银公布了最新的财报,2023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了288.8亿美元!‍



为啥瑞银能赚这么多钱?难道……



这回可不是,前一阵子瑞银不是收购了瑞信嘛。



想了解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以点这里《“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倒下了?》‍‍‍‍‍。


据说,这回瑞银利润爆表,主要就是因为收购瑞信所获得的巨额“负商誉”,大概有289.3亿元之多。



要搞懂负商誉,首先要明白啥是商誉。


我们举个例子:假设隔壁老王想并购一家公司,虽然这家公司账面只值2亿元,但老王实际支付了3亿元的并购价格。‍‍‍‍‍



老王可不傻,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就像我们看人并不能只看表面。‍



看公司实力到底强不强,也是如此。


我们想了解一家公司,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公司的财务报表。‍‍



但一家公司拥有的资源并不总能体现在报表上,实际可能比财务报表中显示的要多。


比如,社会关系、团队研发能力等有价值的资源都没有纳入到财务报表中。



老王之所以愿意多付出1亿元,就是因为预估这些没有体现在报表中的资源能在未来为公司带来价值,考虑到了公司的成长性。‍‍



这就要靠“商誉”了。



然而商誉并不是简单的商业信誉。‍


如果收购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的账面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商誉。‍‍



可见,商誉的大小,与老王对被收购公司未来发展的判断有关。


如果老王认为被收购公司能创造很大的价值,那么自然愿意多付钱,商誉也就越高。‍‍



但商誉毕竟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成分,判断有可能对,自然也可能出错。



一旦给的商誉过高,那对老王来说,就会存在较大的亏损风险。‍‍‍‍‍‍‍‍‍‍



如果收购后,老王发现被收购企业创造不出原先预估的价值,商誉不值1亿元,那就需要做“商誉减值”。‍‍‍‍‍



既然收购公司存在高估,那会不会有低估的情况呢?


如此反过来的情况也是有的。‍



如果老王觉得被收购公司有可能存在爆雷风险,自然不愿意出高价。


这时候,最终支付的收购价格往往会小于公司的账面价值,这个差额就称为负商誉。



而这次瑞银之所以第二季度净利润创纪录,就是因为在2023年3月,在瑞士政府运作下,瑞银仅用30亿瑞士法郎就收购了瑞信。‍‍‍



这个收购价格仅相当于瑞信有形账面价值的6%,剩余的94%的账面价值就转化为负商誉,这都计入瑞银二季度的利润。



关于这次收购我们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过,想看的朋友可以查看《这家金融巨头咋啦》。


最后总结下: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就是商誉。


反之就是负商誉。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吧。


老规矩,以下为彩蛋时间:






最后,祝大家冬至快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折人生 (ID:Ezhers),作者:三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