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户外界的顶流还是精致露营、山野徒步和公路骑行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今,新中产们已经迅速找到了更新奇的选择——跟着科考团出门旅行。
不同于传统户外旅行,科考旅行团往往有自己的考察主题,无论是当地生态考察还是非遗文化线路,科考团的知识浓度几乎能让坐惯了格子间的打工人“梦回高三”。
除此以外,科考团吃得好住得好,还不需要和隐藏消费斗智斗勇,领队的也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日常生活中遥不可及的“探险家”们就站在自己身边,从路边树木的生长规律讲到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最顶配的深度游也莫过于此了吧?
以科考的名义短暂逃离人类社会,成为了精神疲倦的打工人愿望清单上优先级最高的项目。
旅行的尽头,是“学习”
对追求自由的新中产来讲,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走马观花的欣赏显然不够满足年轻人对旅行的需求,从沿途的一草一木中获得知识的滋养,或许更能让珍贵的假期不虚此行。
今年秋天,处于辞职后空窗期的德米安花了39800元报名参加了一个8天7晚、到肯尼亚考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科考团。
科考团会根据动物迁徙的自然规律,安排在几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科考行程。(图/受访者供图)
落地肯尼亚的当天下午,一行人就直奔内罗毕的国家博物馆。来自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的随队指导老师带着大家逛了一整个下午,并对每个展馆中的动物标本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十几个小时没怎么睡着觉,刚下机就开始“学习”,德米安和其他团员们都有些吃不消。有成员提议将行程安排得更休闲一些,领队却严肃地表示:“参加科考团是来军训的。”如果成员期待休闲打卡的旅程,现在就可以退团。
“那时我才真的感受到我是来参加科考的。”德米安说。而在往后的旅程中,科考知识的强度只增不减。
比如说,每个团员都有一本400多页的《东非野生动物手册》,它是整个科考旅程中的重要参考书。第一天晚上开会,老师就带着大家从头到尾划了一遍重点。
德米安所在的科考团在草原上偶遇了书本的编辑之一。(图/受访者供图)
要是在路上遇到书上出现过的动物,老师会第一时间让车队停车喊大家拍照,让大家把书翻到相应位置,并通过车上的对讲机向整个车队介绍动物的纲目科属种和相应习性。
遇到离群行走的大象,老师则向大家解说,年轻的公象成年之后,会有一天突然离开这个象群,和另外一群公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再重新回到象群之中。
“就好像叛逆期的孩子一样。”德米安对这个发现感到非常惊喜。和动物专家一同出行,每一次的讲解都在开拓自己知识的边界。
科考团住的酒店也在自然保护区内,老师会带着团员们寻找窗外树上夜晚出来觅食的婴猴。(图/受访者供图)
报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科考团之前,小王很担心科考团是枯燥无趣的“成人研学”。但当她真正走到自然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出了对知识的无限渴求。
在中科院老师的讲解中,每一株草长在哪里都有自己的原因,没见过的昆虫能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越是了解,小王越能感受到自己以前的“无知”。
晚上,老师还会引导着大家在草原上拉起一块大白布,打着聚光灯吸引草原上的各种昆虫。本身害怕昆虫的小王,在那一刻内心突然涌起了对昆虫的好奇。
“当蝴蝶、飞蛾、瓢虫、蟋蟀同时在幕布边聚集时,我感觉到自己似乎同时在与成千上万个生命对话。”小王说,这是在她过往多次旅行过程中从未感受过的体验。
“闯入另一种生物的领域”
常年在都市楼宇森林中生活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做规则的动物。日复一日地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他们,偶尔也想要去远离人类的地方治愈自己。
德米安和其他团员们。(图/受访者供图)
德米安参与的科考团中,团员们大多是20~40岁的一线城市打工人,以女性居多。有趣的是,许多人入团的理由都与“辞职”有关。
已辞职的团友将这次远离人类的科考活动当作给自己的一份礼物,而更多的年轻团友,则希望在此次旅程之后做出换工作、换城市的重大抉择。
大家都带着都市中的种种困顿来到野外,希望在收不到信号的非洲大草原上,驱散久久萦绕心头的阴霾。
最令德米安感到治愈的,是在路边看象群排队吃草。“我们坐在车上,大象就在窗边吃草、喝水,我甚至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它们用象鼻从地上把草拔起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遇到温和的大型动物,团员们可以下车安静地和它们合影。(图/受访者供图)
和动物的距离无限接近的时候,大家都是沉默而安静的。就算是看到十分稀有的、难以遇见的花豹,大家也会压抑住自己兴奋的声音,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打扰。
在兴奋与安静之间,德米安感到自己似乎闯入了另一种生物的领域:“在这里,动物是世界的主人,而我们人类才是不合时宜的外来者。”
今年10月,24岁的小吴花了15000元参与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考察科考团。在7天6晚的时间里,科考团沿着克里雅河的边缘一路深入沙漠,在胡杨林与老河床的陪伴下,探索克里雅河流域早期人类活动的场所。
沙漠的边缘,是一片很大的胡杨林。(图/受访者供图)
小吴本身就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川藏自驾、徒步旅行都是她的兴趣所在。但在沙漠中央,她第一次看到了“月出”。
那天傍晚天色渐暗时,团员们突然发现沙漠尽头出现了一个黄黄的东西。起初大家还以为是远处的车灯,但随着光亮慢慢爬高,小吴才意识到那是一轮庞大的月亮。
团员们惊讶过后,忙去拿相机记录这个难得的画面,“但月亮慢慢升起时给人带来的震撼感,是相机无法拍出来的。”小吴感慨道。
事实上,科考团不仅可以带领团员们走入自然的隐秘角落,也能让年轻人们见识未曾想象过的人文景象。
在沙漠边缘的村庄,小吴第一次看到了makuchi(当地人常吃的一种牛肉洋葱馅饼)的制作流程。面团在沙子中被烫熟,被递到自己手上,再混着沙子吃下,这一切都让小吴感到十分新奇。
当地人正在制作makuchi。(图/受访者供图)
不仅如此,团员们还观看了村民们每天早上都会进行的升旗仪式。“虽然和村民们语言不通,但当整个村子的人都聚在广场上,升国旗唱国歌时,还是觉得非常感动和震撼。”
科考体验,不只是旅行
科考团的新奇体验,让逃不开都市生活的年轻人艳羡不已。但当科考团旅行在社交媒体上加速传播,人们开始对动辄上万的科考团收费提出质疑。
和自由行相比,科考团旅费的确不便宜,但参与科考团的年轻人有自己的考量:自己工作多年,攒的钱都不够在一线城市买个卫生间,而花几万块钱参与科考团所获得的体验感,却与买到1平米房子的幸福感基本相当。
爱好自由行的小吴,是因为科考团的专业性而果断报名的。
“9辆越野车组成车队,每辆车都配有司机,带队老师是科考界大拿和动植物专家,甚至有随队摄影师和厨师,在沙漠腹地都能吃到鱼和新鲜蔬菜。”
有专业人士在场,遇到陷车时,比起险境也更像是一种体验。(图/受访者供图)
和需要自己做攻略、找路线,甚至亲历亲为开车的自由行相比,科考团的吃住行都是顶配,还有专业的后勤保障,安全感拉满。
再者,与其说是旅行,科考团带来的体验更接近“探险”。小吴的科考行程中包括了沙漠腹地中不对游客开放的遗址。科考团向政府部门报备后,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便可以带领科考团徒步进入。
“这种地方我自己去可能有生命危险,但参加科考团不仅有安全保障,还能带着我们真正深入‘无人之境’。”小吴说。
在带队老师们的讲解下,干枯的河床两岸,是河床下沉、板块提升的痕迹;路边的土堆不只是土堆,而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历史变迁。
小吴一行人在沙漠腹地露营。(图/受访者供图)
报名参加科考团的年轻人本想单纯通过旅行换个心情,最后却真的被旅伴的热情感染,完全沉浸在对自然和人文的观赏之中。
德米安也表示,如果不是参加了科考团,自己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因为看到动物而激动得手舞足蹈。
普通旅行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拍些个人照片,但整个行程走下来,科考团成员手中的相机几乎不会对着自己。
就算是本身对动物兴趣不算高的她,也会被同伴们对动物的热情感染,纯粹地沉浸在对自然的惊奇当中。
“同频的旅伴对旅行体验来说非常重要。”德米安说,“大家都默契地不去提城市中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只是一群会为看到一只黑犀牛而欢呼的人。”
科考团在沙漠中燃起篝火。(图/受访者供图)
旅程的最后,每个科考团都会举办一次篝火晚会,那时,所有和城市有关的情绪都会和火焰一同翻涌。
有人哭着向旅伴们讲述自己从小对乞力马扎罗山下、落日余晖中成群大象的向往,有人感慨着这是因工作原因最后一次出国旅行,更多的人只是沉默着,不舍得回到现实。
就如小吴所说,不同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因为对自然的好奇相聚,只为在沙漠中心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这是她这辈子都难以复刻的体验。
被困在工位和生活琐事中的年轻人努力攒钱参与科考团,也只是希望短暂地做一场逃离现实、成为冒险家的梦而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牧羊,编辑:草莓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