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学科排名结果(部分)
图源:软科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同样是由软科发布的「2023 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临床医学的榜单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却位于第一名,而上海交通大学则居于第三名的位置。
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结果(临床医学,部分)
图源:软科
同一所医学院校,为何在不同的榜单中,排名能有如此大的差异?
国内第一,却在世界榜单中不见其名
医学专业排名为何差异悬殊?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选取了国内外较为权威的 4 家机构,以及他们各自在今年最新发布的 7 张榜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院校选取上,对每张榜单中排名前十的医学院校取一个合集,再分别查看这些院校在其他榜单中的排名情况如何。共统计出 20 所院校,每所院校实际排名情况如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内 20 所院校在不同排名中的位次对比(可单击放大)
通过对比发现,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排名在诸多医学院中波动幅度较大。
在国内排名中,协和包揽三家第一,成为被评为「第一名」最多的院校。但在 QS 与泰晤士对应的世界排名中,则明显落后国内其他院校,甚至缺席泰晤士的排名榜单。
不过,我们在回看 QS 评分细则和完整榜单中发现,限定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中,还包含农业与林业、生物科学、牙科、兽医学等多个延伸学科。也因此,榜单中有更多农林、理工类大学的加入,而并非仅限于「临床医学」学科。也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综合排名还要领先于协和。
首都医科大学的名次分别为:2、4、5、7、8,也有被评至 10 名开外,数据上缺乏具体可循的规律,猜测可能与不同排名所制定的评分细则有关。
清华大学的医学学科名次幅动则主要体现在国际与国内的差异:QS 与泰晤士排名中享有前 10 的高名次,甚至被评为第一;而在国内参与评比的榜单中,处于 10~30 名的稳定中间位次。
这种差异其实从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排名情况中可见一斑。国际机构的排名在统计中会注重学校对外的影响力,即使是医学方面的专科排名,如果学校综合影响力更高,机构对该院校就更加了解,那么在最终的结果体现上也能看出有所偏移。
因此,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港大、港中文在国际排行榜中都能遥遥领先,却在国内院校排名中名落孙山,甚至不参与纳入统计。
不过,也有不少院校在排名中均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譬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名次的幅动都比较小,在国际机构的评定中,也基本处于和国内排名一致的水平。
七张榜单评出五位「第一名」国内医学院校及专业排名,哪张更可信?
在参与统计的 7 张榜单中,共有 5 所院校被评为第一名,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如前文所述,港大与港中文的第一可以体现国际中对两所院校的肯定。那么回到国内排行中,应该如何参照才能得出更可靠的院校排名呢?
这里,我们又对每个排名下统计的的专业类别与细分规则进行了对比:
不同排名中统计对象和指标的差异(可单击放大)
从每个排名中的评分细则不难看出,不同榜单存在不同侧重。例如「中国大学排名」与「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在本科专业基础上进行评比,甚至前者还纳入了学校对应高考分数。此二者更偏向教育型排行榜,能分别为高考后的学生与家长在本科院校和专业选择上提供帮助。
而在其他排名中,平台项目、发表论文数等研究型指标占据了首要权重,也因此更能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的排名与地位。而那些在临床专业上更强势的学校,排名上就会受到一些影响。例如协和与首医,在新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分别位于第 5 和第 8,低于其他排名中的水平。
不过,近几年来也有高校宣布退出院校排名。例如韩国 52 所大学联合成立的 the University Rankings Forum of Korea (URFK)就曾对 QS 排名发起抗议,认为其要求高校增加与其建立联系的国家的数量,对于非英语国家并不合理。
如今,学校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科、院校排名,甚至还会将各类排行榜中的名次写入学校简介,以此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你的母校,有上榜这些榜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