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有人在广州打特惠快车,半小时收费20多没用券,这个价格放在从前要30多,广州我不清楚,上海可能也是要翻倍的,作者因此感叹网约车司机生活不易。


今年以来,物价指数CPI持续在0附近,很多地方房价回到五年前,生活压力似乎减轻了很多。但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物价不涨,背后是收入不涨,到底我们更喜欢一个收入和物价同时上涨的年代,还是同时滞涨的时代呢?


肯定有人说,当然是一个收入增速比通胀增速快的时代。


没错,那过去十年,你的收入跑过通胀了吗?未来十年,你的收入还能跑得过通胀吗?


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通胀标准都不同。本文将回顾2011年开始的这10年多,一些与收入和通胀相关的数据,最后再做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判断。



首先是最直接的收入与CPI的对比:




2011年以来每年的CPI增速在2%左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7.2%,从这两个数据看,收入增速远远超过物价增速


这可能跟大部分人的感受不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CPI不包括房价,那么房价增长了多少呢?



2011年以来,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每年的平均增速为3.7%,这个增速可能也低于很多人的感受,主要原因有四点:


1. 大部分人都有房贷,感受到的财富增长也被加了杠杆;


2. 持续上涨主要发生在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为6.2%,跟收入增速差不多;


3. 郊区房子占比越来越高;


4. 近两年房价下降,吞噬了前几年的涨幅。


对比完收入与房价后,我们再回头看一看CPI中大家抱怨较多的医疗、教育等支出。



2011年以来,CPI中的医疗保健价格年均增速为2.4%。



教育服务价格同样是2.4%。


这两项数据同样低于大家的感受,最直接的原因,2018年以后,这两项价格都有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医疗保健价格,受到医保控费的影响,价格几乎没有涨。


当然,控费的解释力有限,更重要的原因,还有另一种“通胀”——达到同样的效果,你要买的商品更多或更上档次了


CPI只体现了价格因素,而没有体现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医保药物在降价,但你选择的医疗方法却在升级;以前给孩子报一两个兴趣班,现在是有多少时间就报多少;你对房子的要求也跟十年前不一样了……


你拥有的越多,你想要拥有的也越多,这是一种量的通胀,是维持现在相对生活水平和社会阶层所需要的“生活标准升级”。


这也是不能用物价指数代替通胀感受的原因。


真实的通胀,需要回到货币的本质上来——通胀简单说,就是市场上的钱太多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超过了需求量,那么我们只要算一算货币供应量,也可以大致判断通胀水平。


现代金融把货币分为M0、M1和M2,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包括各种纸币、硬币,M1又被称为狭义货币,它的范围包括全部M0和单位活期存款,最后是M2,又称为广义货币,它的范围包括M1和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判断货币供应量,主要看M2。2012年以来M2的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可以看成市场上的钱,每年增加10.8%。


这才是你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


不过,M2并不完全代表通胀,因为经济增长本身就需要相应的货币供应量,所以还需要减去正常的经济增速,即GDP增速


2011年以来,我国GDP平均增速6.6%,如果用“M2-GDP”来表现实际通胀水平,就是4.2%,这个水平高于大部分商品的物价涨幅,也高于全国平均房价涨幅,但低于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


之所以有这个差别,因为GDP的统计也有一个问题,不包括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而后者贡献了房价涨幅的大部分,但它对应的是政府收入的增长。



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十年增速11.3%,主要是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基本可以解释M2增速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速的原因——政府的收入增速更快。



可以用财政预算收入来验证,因为税收增长主要来自企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2011年以来平均增速7.8%,低于M2的增速。


一口气列了这么多数据,有价有量,有增量有存量,口径也不太一样,可能大家有点晕了,其实也不适合直接比较,所以最后还是回到其中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如果把通胀与收入的比较看成问题的表象,那么我们内心的真实问题应该是:想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我们的收入增长应该达到多少?


所以首先应该去定义“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这个说法,它有三个不同的衡量标准:


躺平标准:基本物价水平——CPI


中产标准:真实通胀水平——M2增速-GDP增速、


赢家标准:真实财富增长——M2增速


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而言,CPI所统计的项目基本代表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因此,躺平状态下,“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就是收入跑赢CPI


对于大部分有兴趣看这篇文章的人而言,生活水平不只是价格的问题,还在于档次和社会阶层,你无法容忍自己低于身边平均水平,因此,对你而言,“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需要收入增速跑赢“真实通胀水平。三季末的M2增速是10.3%,GDP增速为5%,实现这个目标的收入增速就是5.3%


还有一些人,财富主要来源于资产而不是收入,比如企业家、各种投资者、分红收入占比高的大企业高管,以及资产性隐性收入来源为主的人,那么财富的增长既有数量的因素,又有价格的因素,那么就要看同时包括价格和数量的M2,“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就只与资产价格有关,跑赢M2才是赢家指标。


这三个指标不难看出,温和通胀对社会所有阶层都有好处,但对财富阶层更有利,通缩对社会所有阶层都不利,但对低收入阶层的不利程度更小一些。


当然,一定有人不同意我的后一个观点,因为同样损失1%的财富,对于穷人和富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这就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学的更复杂的问题了。


未来,对于收入低于中位数的社会底层人们都有一个艰难的选择:通缩很痛苦,但贫富差距也缩小了;通胀可能让你的生活更好一点,但更多人比你更好。


他们会如何选择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