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事件背景:发不完的诺贝尔奖金?
小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诺贝尔奖发了这么多年,为啥一直发不完?这个“炸药大王”诺贝尔是不是古往今来最有钱的人呢?
后来知道,诺贝尔在遗嘱中留给基金会的初始资产为3158.72万瑞典克朗,购买力相当于2020年的12亿人民币——这也不算是很多,2022年胡润榜上1000名的起点已经是65亿人民币了。
诺贝尔在遗嘱中设定每年每项奖金额为15万瑞典克朗,最初有5个奖项,如果只算本金,只够发42年,之所以能发到现在,还越发越多,今年已经增加到每项1100万,基金会资产也增加到60多亿瑞典克朗,完全是理财的功劳,而且五项奖金只占总资产的0.9%(经济学奖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支付),要我看,奖金额再乘3才合理。
那是不是诺贝尔基金的收益率非常高呢?
二、简单分析:诺贝尔基金面对长期收支平衡问题
恰恰相反,诺贝尔基金的收益率可以说比较低,基金会管理的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扣除通货膨胀后,年化增长率仅为0.87%,可以说只略微跑赢通胀。
这并不是理财水平差,首要原因,诺贝尔基金会每年要把收益的一部分拿出来发奖金和管理费用,缺少了一部分“复利效应”。
诺贝尔基金会平均奖金支出占资产之比约为1.38%,再加上运作管理费,把这一部分加回,年化可以达到6%左右。
看上去也不高,其中的另一个原因是诺贝尔当年对投资类别的限制。
跟一般的投资基金不同,诺贝尔基金运作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维持诺贝尔奖的长期运行,对稳健性的要求极高,所以他最初设定的每年75万奖金,占总资产比重仅2.4%,刚好是稳健类奖金的回报。
而且,诺贝尔基金不像其他基金有赎回压力,更不需要跑赢基准指数,所以收益也不怕低。
从基金设定初至20世纪40年代,诺贝尔基金的投资风格非常保守,只投资金边债券或房地产抵押贷款,所以这段时间的奖金一直达不到诺贝尔设定的15万瑞典克朗。
即使是压缩资金,这么低的收益还是引发了危机。上个世纪的前40年,随着贵金属货币的边缘化,出现了全球大通胀,基金会只投债券的策略,让它长期跑输通胀,实际资产到40年代,缩水至只有最初的30%。
再这么“稳健”下去,奖金看上去没少,但内在价值会越来越贬值。
三、深度思考:如何长期战胜通胀?
今天,我们有了200多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数据,不难发现,只有股票和房产(加租金回报)可以长期跑赢通胀,其他的资产,包括债券、黄金、都是跑平或跑输。
其原因也很简单,通胀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超发的货币价值,黄金的本质是零息无风险资产,债券的回报本身没有附加经济增长产生的价值,因此长期也跑不赢通胀;只有股票的价值,包含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的价值,才能跑赢通胀,而房地产跑赢通胀的根本原因,通过房价跑平,再通过房租收入的增长跑赢,因为后者也是经济增长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诺贝尔奖想要永远发下去,就必须要买股票。
20世纪50年代初,瑞典政府终于赋予管理人投资股票的权限,以改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基金会开始跑赢通货膨胀,并在1980年代后的美股牛市中迅速“回血”,1991年,奖金的实际价值终于恢复至最初的水平,2001年最顶峰达到144%。此后始终保持在100%以上。
真不容易,诺贝尔基金终于达到了实际价值的收支平衡略有增长。
诺贝尔基金目前的配置比例基准为:55%的权益资产、10%的固定收益资产、10%的房地产和25%的另类资产(主要是各种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房地产及基建设施基金)。
在这个基准基础上,基金会再根据各类资产的溢价水平进行调节,以2020年为例,当时是全球大牛市,诺贝尔基金到年底的权益资产降到48%,房地产降至5%,固定收益资产及现金上升至15%,另类资产上升至28%,此外还有4%的货币对冲收益。
所有的投资都是如此,长期跑赢通胀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时间越长,遇到的黑天鹅事件越多,任何一次都可能让你遭遇永久损失;但一味追求稳健,又会在长期跑不赢通胀中慢性萎缩。唯一的方法是在稳健资产和进取资产间,进行科学的配置、动态的平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