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在工位,灵魂已出窍。


它飘去哪了呢?


明天就是中元节,该不会去了……


祖先想象的冥界,什么样?


在很多人眼里,死亡是终点,也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无论你在测试中落入哪个世界,都忍不住会思考:人死亡之后会变成什么呢?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怎么进入那个世界,又将开启哪些奇特的旅程?旅途的终点在哪里,我们有没有可能重新来过?


自古以来,人类对此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却得出了不同的答案——那里是古埃及的“莎草原野”,是古巴比伦的“去无回之国”,是古印度的“阎摩王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哈迪斯王国”,是中国的“黄泉”,还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眼中的星空,是刚果原住民生活的森林……


在信奉万物有灵的宇宙观里,梦境与现实并不是分隔开的,动物与人类的界限也不明显。人类并不一定处于生命世界的中心或顶点,而是混居在这个世界里,人类与动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这些都让我们打破固有认知,重新去理解世界上各种错综复杂的生命形式。


那么,先民所想象的200余种幽冥世界,具体是怎样的呢?


古希腊人对冥界最古老的描述,当数《荷马史诗》:哈迪斯王国位于地下深处,那里河流纵横交错,朝各个方向流动,形成一座巨大的迷宫,其中包括苦难河、火河、泪河、恨河和遗忘之河。可怕的恶犬看守着地下世界,卡戎则是冥河摆渡人。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冥界想象,当数但丁的《神曲》。在《神曲》里,但丁清晰地描绘出灵魂在冥界三个王国(地狱、炼狱和天堂)里的旅程。地狱是一个巨大的洞穴,有九层,受罚的灵魂再次遭受永久的惩罚。炼狱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七层,灵魂在此得到净化,最后升入天堂。


人如何进入那个世界呢?埃及新王国时期的《亡灵书》,描绘了亡灵在地下世界的历程——灵魂朝着太阳的方向往西走,进地下。亡灵不但要经过艰难的考验,还要能闯过关键环节,比如心灵的称重,通过欧西里斯的审判。亡灵要对自己生前的行为负责。



在这幅名为“阿尼纸莎草”的《亡灵书》中 ,胡狼头 、人身的灵魂守护神阿努比斯为书记官阿尼的心脏称重。


《亡灵书》列举了人的八十个过错,亡灵要发誓没有犯过类似的过错。之后,亡灵就会面临两种命运。善者的灵魂进入天国,可以与神相聚,并保留自己的身份。生前作恶者,心脏会被欧西里斯的手下阿米特吞下肚去。这样亡灵便丧失了身份,被孤立在虚无之中,甚至被遗忘在那里。


在主流宗教中,对亡者的审判非常重要,因此这些宗教所描述的世界呈现为垂直的形态,有对立的两极:天上与天堂和善良相对应,而地下则与地狱和丑恶相关联。进入世界的哪一层,取决于人生前的善恶举止。


中国古代的道教认为,每个人都由魂和魄组成。人去世时,魂与魄便分开,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归于地下,而魂属阳气,归于天。在中国古代,人去世后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地狱。佛教在2世纪至5世纪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本土的信仰也产生了影响,比如地狱的说法就是随佛教引入的。


陆信忠《十王王图》之“周年都市大王”,南宋,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道教也顺应这一潮流,吸收了佛教中关于地狱的教义。


从那时起,亡魂也要经受审判。审判时,判官手里拿着一本功过簿,亡者生前每做一件善事就延长一分生命,每犯一种恶行就招致一种惩罚。


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相信,人去世三天之后,灵魂会离开肉身,来到钦瓦特桥前,等待审判。遇到善者时,天桥会变宽,升入天国;遇到恶人时,桥就会变得锋利如刀刃,堕入地狱。


但也不是所有的亡灵都会面临审判(给社恐留条活路吧)。根据古巴比伦传说《伊什塔尔下冥界》,凡人和神不一样,凡人终有一死,当生命终结时,灵魂便离开肉身,直接前往“去无回之国”。它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洞穴里,是一处极为恐怖的地方,关押着所有的亡灵。人在那里“了此余生”,永无再生之日。


人在其中的旅程会怎样呢?有的人会开启短途的旅行,比如生活在美国的印第安波尼人崇拜天空,对星星和夜空尤其感兴趣。人死后,灵魂最初前往北极星,在北极星的引导下度过一整天,随后抵达银河,沿着银河之路跨越天空,南极星会在路的尽头等待着迎接他。


也有的人不得不踏上马拉松,一路披荆斩棘。在《斐多篇》中,苏格拉底与弟子们一起讨论灵魂的命运——大部分灵魂会进入哈迪斯王国,犯过错的灵魂进入地狱塔耳塔洛斯。其中尚可挽救的灵魂,待够一年后会遂波涛涌出,那些犯下可弥补过错的灵魂还要哭求对方的原谅。若得不到宽恕,则再次进入塔耳塔洛斯,如此循环……


在科学拜物教时代,还需要了解冥界吗?


无论我们信奉哪种信仰,抱持哪种信念,冥界都是我们宇宙观的自然反映。


在现实与虚拟的未来之间,所有对冥界的描绘无不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普遍性的角度去探索这类描绘,相当于对人的灵魂做一次考古挖掘。如今从许多方面来看,探索对灵魂、冥界的想象非常有意思。


在所谓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令人震惊的时代——我们被科技幻象给迷住了,又被源源不断的信息流所裹挟,被商品崇拜缚住了手脚,堕入自我主义思潮和物欲之中而不能自拔。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索,去逃离这个世界,让自己的灵魂去漂泊。


公共空间已被铺天盖地的广告给占满了,而广告又给我们的讲述打下深深的烙印。在如潮流般涌来的图像中,既有耀眼的物体,也有被切成碎片的动物;既有被理想化的身躯,也有目光呆滞的面孔,还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躯体与灵魂的关系被固化在躯体与精神的二元结构里。在这一结构当中,躯体占了上风,以至于人们只能看到躯体。正如法国神经学家劳拉·博西所指出的那样 :“在公元纪年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灵魂已被人忘记了。”


人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把“其他生命”都丢在脑后,甚至忽略了人本身的内在性。所谓“其他生命”,既指活着的生命(不管是人类,还是非人类),也指死去的生命。


在人与冥界的关系方面,现代社会同样经历了一场危机——死亡让人恐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设法去掩盖它。


早在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就把“世界的觉醒”描述为“作为救赎灵魂手段的巫术的去除”。当然,一个多世纪以来,与科技革命密切相关的唯物主义让许多富有生气的精神性(灵性)处于守势。


在此过程中,达尔文理论以及大爆炸理论所引发的认知革命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人类的起源,以及人在宇宙当中的位置。量子物理又动摇了不可见世界的地位。


如今,即使生物学及现代医学一直在不断进步,并延长了人的寿命,冥界依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一处神秘的境地。


致力于“收集世界”的法国插画家纪尧姆·杜帕,化身“幽冥制图师”,耗费十余年,搜集神话学、人类学、哲学和艺术史方面关于冥界的材料,内容涵盖古希腊、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古老文明的神话,以及非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地原住民的口头传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古今人类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不论你有无信仰,也不论你是唯心主义者、唯物主义者还是虚无主义者,都无法抗拒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冥界图画。这些图像展现的是另一个地方、另一种存在的状态,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在这类图像中,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源自祖先的深刻而古老的追问,还有我们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 (ID:lixiangguo2013),作者:纪尧姆·杜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