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会果断放弃一段不合适的恋情吗?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冠以成本名字的概念,例如沉没成本。但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呢?
答案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我们说,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而如果没什么可放弃的,也就不存在成本。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对于我们来说,真正难的,不仅在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在于生活中我们能否当机立断,真的去认识到,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从而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例如我们看电影,坐在电影院15分钟、20分钟后,就能知道这部电影好不好看。虽然电影票已经买了,但如果这部电影不好看的话,最合适的做法就是马上离开。因为买电影票的钱已经沉没了,不再是成本。但是有多少人会在电影播到20分钟的时候,就当机立断站起来离开呢?
在餐桌上,很多人觉得被动了筷子的食物,就应该吃完才算不浪费。但其实桌上饭菜的制作成本已经沉没了,真正值得掂量的,不是饭菜的制作成本,而是吃和不吃的后果。它们配被你当场吃完吗?
谈恋爱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大多数人谈恋爱,半年之后就过了恋爱的盲目期。这时已经能够理性判断,这段感情是不是真的适合。如果不合适,又有多少人能够果断地提出分手呢?
二、为什么行善扶贫不容易做?
在实践中,至少会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缺乏反馈机制。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却没有。
比如在市场里,一碗牛肉面10元钱,顾客在吃到第一口牛肉面后有两个选择,继续吃,或者离开。看到顾客离开后,作为商人,也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质量,要么降低成本,否则生意就没法做下去。
但是慈善事业却没有这样的反馈机制。白送一碗牛肉面,肯定会有人要,不管质量如何。下一碗还是白送,要不要?一般人都会说还要,但做慈善的人并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在商业里面,很容易挑出谁是善于从商的人,因为标准非常明确:有10个人,给每个人两万元出去做生意,半年之后回来,看看每人赚了多少钱,就能够判断谁是会做生意的人。
反过来,如果给10个人每人两万元去做善事。半年之后回来,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来判断谁是最会做善事的人。
更何况,我们也不容易确定,该怎么行善才是有效率的。如果只有一笔奖学金,应该给又穷又笨的孩子,还是给又穷又聪明的孩子呢?很多人会说应该给后者。但有另一种看法认为,聪明人脱贫致富容易,笨人变聪明难。真要扶贫助弱,应该把钱给笨人。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富人设立巨额奖学金,给考上美国名校的孩子作为学费,就更像是投资,而非行善。
委托代理问题。许多负责行善的人,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所托非人问题。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贫困的政府。如果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养懒汉效应。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惰性,人们不愿意自己去努力,也不愿意再去尝试和奋斗。相反,人们努力的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争取的是怎么样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样才能够持续获得援助。
由于存在上述几个问题,行善扶贫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由于市场机制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了人们的福利。
三、为什么说如何分饼决定了饼可以做多大?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既要把饼做大,也要把饼分均匀。”但实际上,由于人总是会对未来产生预期,而对未来的预期又会影响当下的行为,因而如何分饼,往往会反过来决定饼能做多大。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重新界定分饼的方式,从而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40年前的农村土地改革,实际上就是对农民说,你只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收成,剩下的都归你。一旦剩下的都归农民,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因此过去同样一块土地,甚至不能把人养活,更不能把人养好,但今天,不仅能把人养好,还能养得非常好,甚至还能腾出一大片土地,来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求。
这是一个有形的土地的例子,如何分饼决定了这块土地长出多少粮食来。
还有一个无形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例子,是关于美国著名的《拜杜法案》。美国科技蓬勃发展,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有它的制度根源。
过去,美国政府也一直支持高校的科研活动,政府和高校的科学家之间,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政府提供资助,科学家搞发明创造,最后去申请专利,就算交差了。
交差以后,科学家又去申请下一笔政府资助,又去搞新的发明创造,然后又是一个新的循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量的科学发明躺在专利局里,没有转化为商用和民用。
鉴于此,美国在1980年颁布了著名的《拜杜法案》。该法案规定,政府过去资助的所有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归政府所有,但科学家或者科研机构可以拥有其商业开发权,开发收益归科学家或科研机构所有。
这就是一个新的分饼游戏。一旦有了这个分饼游戏,科学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就不一样了,科学家搞科研的方向也不一样了。《拜杜法案》带来了今天美国科技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饼”,如何分掉,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四、为什么水和钻石的幸福感一样大?
如果你家有钻石,和普通的矿泉水,是钻石给你带来的幸福大还是矿泉水给你带来的幸福大?
“当然是钻石”,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个。
但真是这样吗?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他问道:“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水的价格却非常低。钻石对人的生命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钻石却非常贵,这是为什么?”
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我们有钱的时候,我们花的第一个铜板是用来买水,因为它是必需品;第二个铜板也是买水;以此类推,第一千个铜板,我们还是买水,这时候水带给我们的边际收益就开始下降了。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边际,到底什么是边际?边际就是一种“新增”带来的另一种“新增”。例如,边际成本就是每新增一个单位产品所需付出的新增成本;边际收益是每多卖一个产品能够带来的新增收益。
一旦我们拥有了第一千零一个铜板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换一点花样,买个钻石,满足一下虚荣心,也就是说,在边际上你们家的水和你们家的钻石,给你带来的幸福是一样的。
你没有想到吧?你的回答可能是说水比钻石更重要,或者说钻石比水重要。你可能没想过,合理的答案,是它们在边际上给你的回报是一样的。
你想想,如果边际回报不一样会怎么样?第一千零一个铜板,你觉得还是需要多喝水,你会怎么做?你会继续买水,不会买钻石。倒过来,如果第999个铜板,你已经觉得买钻石更值得的时候,你就会用它来买钻石。
你在一个一个铜板花出去的时候,你在追求一件事情,就是水带给你的边际收益,要跟钻石带给你的边际收益相等。
所以理性的决策,永远要盯住边际值,而不是总值或均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一个边际平衡的高手,在所有可能涉及的领域、活动、选项当中,根据边际平衡的规律,来分配所有的时间、金钱、精力和其他资源,从而使得我们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五、限制有钱人多买房是件理性的事吗?
要解决房价上升的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办法,限制人们购买。
但人是有对策的:如果限制每个家庭只能买一套房,那么有些人可能会假离婚,一个家庭变成两个家庭;如果每个人只能购买一套房,那么每套房的面积就可能发生变化,人们买一个面积很大的房子,交付以后再把它隔开,变成两套房;如果一套房面积不能超过100平方米,有的人就会把房子建的高一点,交付以后再把它隔成两层......
可见,无论怎么限购,人都是有对策的。
而这只是需求一方的对策,我们再看看供应的一方。
不要以为房地产商不管怎样都要盖房子,实际上他们是要看收益的。如果房子不能赚钱,他们就不会盖房子了。如果限制有钱人多买房子,房地产商接着就会减缓投资,新楼盘推出的数量就会逐步减少,最后整个市场出售的房屋总量就会下降,住房的供需矛盾就会激化,实际房价就会更高,而不是更低。
六、为什么说人力资本是一种耐用品?
首先来解释两个概念:易耗品和耐用品。所谓易耗品,就是能一次性消费完毕的物品。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次就能把它们消耗掉,我们就称它们为易耗品。耐用品是它提供的服务、发挥的功能,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享受的物品,叫耐用品。比如一幅油画,我们没办法一下子把它完全享受,必须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欣赏它,所以油画是耐用品。
我们每个人的人力资本是耐用品,必须在时间的维度上才能发挥我们的功用。
很多公司现在招人,都要求员工加班。而我们知道,按照规定,加班时间的工资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两倍。假设一家公司非常规范,会如实给员工加班费,这时公司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给现有的员工加班费,另一个是多雇一些人两班倒。公司会选哪个?公司会选择员工加班。
选择给员工加班费,公司能省很多固定成本,例如工位费、培训费、管理费,只要付一个人的就可以了。因此老板更愿意让员工加班。
但员工为什么愿意加班呢?过去有理论说,工作时间太长人就会异化,会忘掉自己是什么,因而我们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好好充实自己,做一个完整的人。但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工作时间都超过8个小时。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资本,这些资本是耐用品,而耐用品必须在时间的流逝当中才能兑现。我们不能一口气把它消耗掉,也不能一下子把它兑现。
比如我们读了一个博士学位,我们没办法一下子把这个学位卖掉。兑现这个学位价值的唯一办法就是时间,因而需要工时,需要讲课、写文章。
耐用品,只有在时间的维度上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功能。这是耐用品的含义。任何一种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本领或者禀赋,都是一种耐用品。
油画是一种耐用品,一棵苹果树是一种耐用品,甚至儿童也是一种耐用品。
七、陌生人在什么环境下能更好地打交道?
亚当·斯密非常睿智地看到:“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期,几乎全都能够独立,自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
每个人的爱心都极为有限,而他们又时刻需要别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该怎么办呢?答案是依靠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斯密写下了这样一段警世恒言:“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同时,在斯密看来,人是自私的,但也有爱心;爱心只能适用于小圈子,无法延伸到更大的范围,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市场这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才能满足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需求。小圈子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斯密的重要建议是:不要搞混了,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环顾周遭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商业从根本上大幅度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商业是极大的慈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SS直聘 (ID:bosszhipin),作者:我对你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