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瑞亚,原文标题:《绝了,他们抱树治内耗》,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压力山大的当代打工人尝试过的修心大法之多,大概足够灵魂出窍环游地球:瑜伽、正念、冥想、寺庙禅修……


这不,追求精神稳定的打工人最近又开始传播起了“抱树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拥抱大树来消灭内心焦虑。


虽然人与树的连结,对年轻人来说其实不是什么新鲜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轮说”。小时候听父母分享他们爬树、偷摘邻居家果子的快乐童年;放学后在公园苦练平衡木,和隔壁撞树修身的爷爷奶奶有异曲同工之乐;就连远在阿凡达星球的纳美人,都会用辫子和家园树“聊天”、求大树给族人治病。


电影里云集先人智慧与灵气的家园树,通过神奇的自然能量将奄奄一息的人拉回生命线。(图/《阿凡达》)


长大后成为打工人的年轻一代,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为了内心的片刻安宁,也走上了抱树并尝试与大自然“通灵”的路上。


有网友说压力大的人可以选一棵树,定期去拥抱它,从而达到“明明是你在抱树,却有一种被树抱着的感觉”


神奇的“抱树疗法”,对于深夜定点emo“玉玉症”或许颇有疗效,但若想真正治疗生理疾病,那却是大可不必。毕竟醒醒吧,你又不是纳美人!


抱树虽好,但别指望它能创造0元的医学奇迹。


抱完树以后,觉得它又冷又热


“树干是暖暖的、有温度的,它抱起来和工业制品的触感有很大的区别。选择粗壮的树干会让人觉得十分踏实,像是在抱双开门冰箱。”


习惯生活在钢铁森林的城里人可能难以想象拥抱一棵真正的树的感受,但网友一滋阳的这番描述让抱树这件事开始变得具象起来。


抱树对一滋阳来说,是一次机缘巧合下诞生的“冲动”。那天她正在路上等待迟到的朋友,百无聊赖的某个瞬间,她仿佛感应到体内油然而生的野性呼唤,突然冒出了与树拥抱的想法。


拥抱大树,假装拥抱迟到的朋友。(图/@一滋阳)


28岁的一滋阳,曾经是一名房地产策划,也曾努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发光发热。和很多打工人一样,在打拼几年后,她迎来了行业倦怠期。


有一阵子她觉得很痛苦,明明人都走到了地铁站,脑子里却充满了对上班的抗拒。即使列车开到眼前,她却很难迈开腿走上车。也是在那个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换一个行业。


本就热爱自然的一滋阳,并不认为抱树是个多么奇怪或是要鼓起勇气做心理建设的挑战。


“辞职后会觉得这是大环境在冥冥之中推着自己往前走。最近正好在当徒步领队,一条线路要跑很多遍。我就会在重复的线路里面找点事物,然后跟它做朋友。有时是一棵树,有时是一块石头,每次遇到时我都会跟它们打一声招呼。


在大树下野餐,感觉也很不错。(图/《傲慢与偏见》)


像一滋阳这样的抱树爱好者不止一个。今年4月,上海街头出现了一个酒后抱树的奇怪身影。然而,这并不是一场酒后发疯的行为艺术,而是一次人生初体验的新奇尝试。


用先生拍的照片,奇奇在小红书上发布了她的第一篇抱树笔记。


树是凉的!(图/@其实是奇)


“当时和先生喝完酒走在长乐路上,差不多是凌晨1点,很晚,街上没有人。刚好走在梧桐区,望着身边一排梧桐树,夹杂着酒意,突然想起之前听说过的‘抱树’,我跟先生说,自己也想去尝试一下。”


在酒精冲击下微微发热的脸贴上树皮,奇奇觉得这树冰冰凉凉的,有种很舒服、很治愈的感觉。


3年前,奇奇还是一个很讨厌大自然的人,总被自然环境里的虫子和会弄脏衣服的泥土劝退。在经历了一段漫长宅家的日子后,现在的她对绿植格外迷恋。虽然每次抱树之前她都会习惯性用眼睛“安检”一下,但如今即使看到树上有虫子,她也不再感到抗拒。


树之大,两只手臂抱不下。搜刮了全网的抱树帖子,不难发现大家对粗壮树干的情有独钟。


奇奇也有自己的挑树指南:“假如是特别小的树苗,抱着就像抓地铁扶手一样,没有实在的稳妥感,所以我一般会选择量感较大的树。那种物理上的庞大感,站在它面前的你瞬间体会到自己的渺小。这种物理上和视觉上的冲击,会让你对它产生依附感。拥抱这样的树,感觉自己像是在抱一个胖胖大大又宽厚的老人。”


在拥抱大树之前,人们往往提前拟定好了它的“身份”,因此,大树像是身材宽厚的长者,也像是拥有宽厚胸膛的欧巴。它可以拥有着沁爽的凉感,更可以拥有暖到心窝的体温。


说到底,树还是那棵树,发生改变的只有每个抱树者的心理预期。


抱树就抱树,别扯什么疗法


抱树这种行为,并不只是几位网友临时起意的灵感之举。在环保领域中,抱树是一项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正式活动。远在人均社恐的芬兰,每年都会举办名为“Halipuu”的抱树大赛。


想“收养”一棵树,但买不起去芬兰的机票。(图/Halipuu官网截图)


Halipuu官网写道:“如果你和我们一样热爱森林,那么你来对地方了。我们是哈利普一家,来自芬兰拉普兰的利瓦伊小镇。我们想要保护我们的家族森林不被砍伐,并决定把它变成一个安全的地方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居住。”


在这场抱树比赛里,参与者不仅能拥抱大自然、倾听大树们的远古故事,还能当场“收养”一棵心有灵犀的树作为保护对象。


光是听着就很惬意的抱树活动,在成功吸引了打工人的注意后,本来不过是一项疗愈的环保号召,却随着网友的传播逐渐演变成为治疗焦虑的“自然疗法”。


自从发布了4月份的第一篇抱树帖,奇奇就经常收到咨询“抱树疗法”的私信。


“很多人会给抱树找点‘医学解释’,但我对‘抱树疗法’这个词有点抵触。不断有人问我,‘抱树疗法真的有什么帮助吗?’或者是‘我有抑郁症、心理上有很多问题,你觉得我抱树能解决这些事情吗?’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可以实质性解决问题,甚至说治病的疗法,它只是抱起来很舒服而已。


抱树带给奇奇最大的感悟——她发现大树是能够承载所有倾述的最佳载体。


与亲近的人拥抱和与树的拥抱有所不同,与人的拥抱,她会时常担忧对方是否能支撑住自己倾吐给他的焦虑和负能量,因此她也难以估测自己是否会被理解、治愈。但与大树拥抱,它会沉默且耐心地听你说完内心话。


“自然环境整体比较安静。你能听到风穿过树叶的窸窣,虫鸣鸟叫、溪水潺潺,从科学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白噪音,会让你感到惬意和放松。”


行走在自然里,本身就很疗愈。(图/《野梨树》)


网友一滋阳在无数次的徒步过程中发现,自己身心上的治愈更多来源于大自然的整体而非集中于树本身。


抱树是接近自然,是缓解当下情绪,是提供一个时间与窗口让你得以自省,它并不具备着某种治病的玄学和魔力。


倘若一个人真的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一棵树上,当真把它当成一种疗法,最后却发现大树并不能“有效治病”,那种失望反而更适得其反。


大树总用沉默应对万物,存在于百年甚至千年的它想必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智慧,渺小的我们无需担忧自己的倾诉会在它面前丑态百出。用力抱紧,然后用这份力量继续走在时光的转轮上吧。


这是大树能通过拥抱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瑞亚,编辑:王中中